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整齐冬瓜,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单核CPU,多线程与性能,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单核CPU,多线程与性能<?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问题概述

单核CPU的计算机上, 多线程能够提高程序运行的性能吗?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很复杂,设计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要把概念搞清楚, 那就是什么是性能? 一般来说, 我们把运行一个任务所花的时间来评价性能, 所花的时间可以是在CPU, 也可能是在I/O操作上, 运行任务的程序, 也可能同时在运行另外若干的任务(吞吐量). 这里我们把概念给缩小一下:

我们这里把性能限制在一个程序运行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是只消耗CPU资源(CPU bound), 所花的时间越小, 说明性能越好. 为了纯粹地说明问题, 我们排除了数据共享问题, 即线程之间不做任何同步动作, 完全隔离.

从理论上说,如果计算机只执行这一个测试程序, 那么单线程要比多线程性能好,因为多线程需要做线程上下文环境的切换; 而当计算机同时运行其他的进程, 假设其他进程里也有多个大量消耗CPU的任务, 那么我们的程序由于是多线程, 抢到CPU时间片的机会增多, 它的性能应该好于单线程.

理论上是这么回事, 但我们知道, 实践与理论是有差距的, 我们的测试不可能在真空环境中. 操作系统的实现有高度的戏剧性, 谁也不能预测实际的测试一定与理论相符, 另外在我们实际的运行环境中,各种情况导致的系统差异很大, 因为我们必须做一些测试.

MSDN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Win32 Multithreading Performance>>, 里面讲的东西与我们很相近. 它主要论述的是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性能比较, 我们直接拿它的例子, 进行一些更改, 来测试我们的假设.

首先讨论我们测试的主题与它的不同, 主要有2: 1, 我们讨论的任务是一个固定的任务, 而它里面讨论的是数个计算量不同的任务, 而计算不同的任务涉及到吞吐量的概念; 2, 我们讨论的是线程数量之间的比较(分别测试不同数量的线程), 而它只有单线程与多线程的比较.

1: 多个不同的任务并行处理

图案2: 一个固定的任务并行处理

测试程序介绍

一个任务在这里简化为一个持续占用CPU的计算, 为了测试的准确性, 中间不可以有任何的I/O操作, 例如:

for (int iCounter=0; iCounter<iLoopCount; iCounter++);

给定的任务量iDelay,单位是毫秒, 有一段模拟的代码, 从而把一秒的时间转换为循环数iLoopCount.里面所用的两个API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QueryPerformanceCounter.

我们增加一个方法来取代OnWorstcase:

void CThreadlibtestView::OnFixTask()

{

if(!m_iNumberOfThreads)

{

MessageBeep(-1);

return;

};

for (int iLoop=0;iLoop<m_iNumberOfThreads;iLoop++)

{

m_iNumbers[iLoop]=(int)&m_tbConc[iLoop];

m_tbConc[iLoop].iId=iLoop;

if(iLoop==0)

m_tbConc[iLoop].iDelay=m_iDelay/m_iNumberOfThreads+m_iDelay%m_iNumberOfThreads;

else

m_tbConc[iLoop].iDelay=m_iDelay/m_iNumberOfThreads;

m_tbConc[iLoop].tbOutputTarget=this;

m_tbConc[iLoop].iStartOrder=0;

m_tbConc[iLoop].iEndOrder=0;

m_tbConc[iLoop].iTouchCount=0;

};

}

另外我们指定特定的任务量和线程数量:

int iTaskSize[]={100,500,1000,2000,4000};

int iThreadSize[]={2,5,10,15,20};

单线程时候我们调用OnSerial(), 多线程时调用OnConcurrent(), 线程数量分别取iThreadSize里的值.

测试次数仍然保持10, 取平均值, 整个测试我们分别运行两次, 第一次在负载很轻的计算机上运行, 第二次在同样的计算机上加载一个大负载的进程, 此进程里有十个线程, 每个线程都是基于CPU的密集计算, 程序如下:

DWORD WINAPI ThreadFunc(LPVOID lpParam)

{

DWORD busyTime=10;

while(true)

{

DWORD startTime=GetTickCount();

for(;GetTickCount()-startTime<=busyTime;)

;

Sleep(1);

}

return 0;

}

特别要注意的是, 两次计算不能各启动一个进程, 必须在一个进程中, 因为在程序开始,我们会算出1秒对应循环数, 而每次启动程序这个数字是不同的, 为了更有意义的比较,我们要求这个数字一定相同.

测试环境: CPU Intel Pentium M 1.7 G; 1047472KB RAM,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SP4.

一秒的循环数:146278208

测试结果

3: 在负载轻的系统上测试结果

4: 在负载重的系统上测试结果

结论和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针对单核CPU):

在负载轻的系统上, 多线程不适合处理基于CPU的任务,而在负载重的系统上,多线程可以帮助提高性能.

这是一个模糊和慎重的结论, 因为测试结果里的一些现象我也给不出合适的理由, 应该属于操作系统戏剧化不确定性的表现吧(操作系统会对某些线程动态提高优先级,但本例中的线程优先级保持不变.), 例如在负载轻的机器上, 20个线程和2个线程运行时间差异不大; 在负载重的机器上, 2个线程运行时间比单线程还长, 而当线程数量增加到5, 性能才有显著的提高.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单核CPU机器上,处理CPU密集的任务时, 不推荐使用多线程, 除非你对目标机器非常的了解和确定,并经过严格的测试. 当然, 涉及到其他I/O操作的任务, 比如等待用户按键, 读取文件, 网络通讯等, 多线程才是正当其选的解决方案.

最后

以上就是整齐冬瓜为你收集整理的单核CPU,多线程与性能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单核CPU,多线程与性能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1)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