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甜甜春天,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对软件架构的认识,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目前,我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但是我对软件架构的具体内涵还不是很清楚。对于“什么是架构?”的问题还模棱两可,所以我今天阅读了《架构漫谈》系列的博客,读完以后对于软件架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架构”一词最早是跟随着建筑出现的,而不是由软件工程专业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架构呢?在博客里作者根据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浅谈了产生架构的原因。把一个整体切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工),由不同角色来完成这些分工,并通过建立不同部分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得这些部分能够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并完成这个整体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这就是架构。架构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由懵懵懂懂的,被动的去认识这个世界,变成主动的去认识,并以更高的效率去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

  每个概念实际上所解决的,还是人遇到的某个特定的问题,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定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是对应的某个特定的概念。抽象这个词代表的含义,实际上是把不同的概念的相似的部分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回过头来,根据架构的定义,要做好架构所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够正确的认识概念,能够发现概念背后所代表的问题,进而才能够认识目标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为做好架构打好基础。

  如果把真正的问题找到,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80%了。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架构师的水平。识别问题的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是谁的问题。这个搞清楚了,问题的边界也就跟着确定了,再去讨论问题才有意义。切土豆的例子看似很平常,但是其内部显示着一个深奥的问题,作为软件工程师或者架构师,我们大部分时候是要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别人”是谁,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所有的切分调整,都是对相关人的利益的调整。当人们认识到要主动的去切分一个系统的时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忘掉利益这个原动力。所有的切分决策都不能够违背这一点,这是大方向。切分的原则:必须在连续时间内发生的一个活动,不能切分。切分出来的部分的负责人,对这个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是对等的。切分出来的部分,不应该超出一个自然人的负载。切分是内部活动,内部无任怎么切,对整个系统的外部应该是透明的。

  不管软件行业如何发展,模拟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一个大的趋势。也就是说,软件的主要目的,还是把人类的生活模拟化,提供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的生活。软件工程师是实现这个模拟过程的关键人物,他必须先理解人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工作的,才能够很好的把这些工作在计算机中模拟出来。软件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把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虚拟化,减少成本,提升单个人员的生产力,提升人类自己的利益。

  业务问题的本质,是业务所服务的对象的利益问题,明白了这个,就很容易搞清业务的概念和组织方式。为了能够让软件很好的跑起来,软件工程师必须理解业务所服务的对象,他们的利益所在,即业务问题。软件工程师还必须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硬件把软件跑起来,怎样跑得好,跑得快,并且可以随着业务的流量逐渐的长大。软件因为流量增大而分拆成不同的运行单元,在不同的机器上部署所形成的架构,属于软件架构。每个运行单元为了让不同角色的人,比如前端,业务,数据存储等能够并行工作,所分成的代码架构,也属于软件架构。

  架构师是要去平衡别人的利益,甚至会调整别人的利益的。一旦架构师是全心全意的为别人的利益服务,自然而然的架构师就拥有了强有力的影响力,肯定会是一个leader。但是只是民意上的leader是没有用的,不能完全发挥架构师的能量。架构毕竟解决的还是人的利益问题,成本越低越好,这个成本当然是长期总体成本,不是眼前的短期成本。

  我们真正想快速的完成代码工作,就要克服自己对时间的恐惧,真正的去研究业务的问题,相关stakeholder的利益,把这个变成我们的习惯。写代码的时候让该出现逻辑的地方出现逻辑,让不该出现的地方不能出现。

  技术总是在人类解决对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产生,目的也是为了获取更大更好的利益。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的问题而产生的,没有了业务,技术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有了更好的技术,效率更差的技术,就会慢慢的被淘汰,消失,一切都遵从人类的利益诉求——也就是业务。

  《架构漫谈》系列的博客有九篇,篇篇是经典。对于我这种还没有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这些博客对我来说很重要,十分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阅读这些博客为我将来的职业道路打下了基础 ,并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UANG/p/5443981.html

最后

以上就是甜甜春天为你收集整理的对软件架构的认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对软件架构的认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5)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