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健康小鸭子,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HCIA学习记录HCIA,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HCIA

  1. 网络架构
    终端——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边界设备——运营商

  2. 通信架构
    OSI模型和TCP/IP模型

    OSI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优点:分工协作、有益于网络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排错
    缺点:分工不均匀,传输层与网络层任务繁重,上三层任务简单
    
    TCP/IP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最简单的网络:两台电脑用传输介质连接

  1. 介质
    同轴电缆:
    10BASE-F—— 粗同轴电缆——500米
    10BASE-F—— 细同轴电缆——185米

    双绞线:
    10BASE-F——两对细线(3/4/5)——100米
    100BASE-F——两对细线(5)——100米
    100BASE-F——四对细线(5e)——100米
    屏蔽双绞线:外壳有金属层
    非屏蔽双绞线

    光纤:
    10BASE-F——单模/多模 ———— 2公里
    100BASE-FX——单模/多模——— 2公里
    10BASE-LX——单模/多模————316米
    10BASE-SX——多模——————316米

    串线电缆
    v.24————1.2k-64k
    v.35————1.2k-2.046M

    无线
    1/2/3/4/5G
    微波
    WIFI
    卫星通信

  2. 扩大网络——增加节点/增加传输距离
    1、增加距离:使用中继器
    中继器的问题
    仅增加电压但无法识别数据,没有办法无限延长,在传输过程中如果距离过长,传输的信号波形损坏严重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传输
    2、增加节点:集线器
    集线器的问题
    1、地址(身份标识):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只有发送方知道这个信息是给谁的,集线器会将数据传输给每一个连接的设备,接收方并不确定这个信息是不是传输给自己的
    2、冲突:两个设备的信息同时传到集线器上时,可能会发生碰撞,导致波形损坏,造成信息没有办法正常传输
    3、安全问题:A、B之间通信,其他设备也可以接收到通信内容
    4、传输时延变大:一堆设备同时发消息,A本来要接收C的信息在C信息之前还有BDF的信息先到,导致A收到C信息时间变长
    ***交换机解决集线器产生的问题
    1、无限的传输距离
    ​先将电流识别成二进制,再将二进制转换为电波发出
    2、没有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收发数据
    二层设备可以将电流转换为数据进行存储转发
    3、单播
    流量一对一收发

  3. IP地址分类
    类别–前八位特征 ——
    A——0XXXXXXX——0-127
    B——10XXXXXX——128-191
    C——110XXXXX——192-223
    D——1110XXXX——224-239
    E——1111XXXX——240-255
    ​特殊IP地址:
    ​ 私有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特殊地址:
    127.0.0.1----127.255.255.255 回环地址------代表本机的地址
    0.0.0.0 所有网段
    255.255.255.255 广播地址
    x.x.x.255 段内主机位全置1 段内广播

  4. 单双工模式
    单工:数据单方向传输(投影)
    半双工:不能同时收发数据(对讲机)
    全双工:可以同时收发数据

  5. CSMA/CD
    过程:先听后发、边听变发、冲突停止、随即重发

  6. MAC地址:48位二进制,显示为16进制

最后

以上就是健康小鸭子为你收集整理的HCIA学习记录HCIA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HCIA学习记录HCIA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34)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