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lmj623565791/article/details/51304204;
本文出自:【张鸿洋的博客】
一、概述
之前写了个okhttputils的工具类,然后有很多同学询问这个工具类和retrofit
什么区别,于是上了下官网,发现其底层对网络的访问默认也是基于okhttp
,不过retrofit
非常适合于restful url
格式的请求,更多使用注解的方式提供功能。
既然这样,我们本篇博文首先研究其所提供的常用的用法:
- 一般的get、post请求
- 动态url,动态参数设置,各种注解的使用
- 上传文件(单文件,多文件上传等)
- 下载文件等(这个不推荐retrofit去做,具体看下文)
此外,由于其内部提供了ConverterFactory
用于对返回的requestBody
进行转化和特殊的requestBody
的构造,所以本文也包含:
- 如何自定义
ConverterFactory
最后呢,因为其源码并不复杂,本文将对源码进行整体的介绍,即
- retrofit 源码分析
ok,说这么多,既然需要restful url
,我只能捡起我那个半桶水的spring mvc 搭建一个服务端的小例子~~
最后本文使用版本:
- 1
- 1
主要是源码解析,自定义Converter.Factory
等一些细节的探索。
恩,写完后,发现本文很长,中途请没事站起来走两步。
retrofit2官网地址:https://github.com/square/retrofit/
二、retrofit 用法示例
(1)一般的get请求
retrofit
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定义一个接口对象,我们首先演示一个最简单的get请求,接口如下所示: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可以看到有一个getUsers()方法,通过@GET
注解标识为get请求,@GET
中所填写的value和baseUrl
组成完整的路径,baseUrl
在构造retrofit对象时给出。
下面看如何通过retrofit
完成上述的请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依然是构造者模式,指定了baseUrl
和Converter.Factory
,该对象通过名称可以看出是用于对象转化的,本例因为服务器返回的是json格式的数组,所以这里设置了GsonConverterFactory
完成对象的转化。
ok,这里可以看到很神奇,我们通过Retrofit.create
就可以拿到我们定义的IUserBiz
的实例,调用其方法即可拿到一个Call
对象,通过call.enqueue
即可完成异步的请求。
具体retrofit怎么得到我们接口的实例的,以及对象的返回结果是如何转化的,我们后面具体分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 接口中的方法必须有返回值,且比如是
Call<T>
类型 -
.addConverterFactory(GsonConverterFactory.create())
这里如果使用gson,需要额外导入:compile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gson:2.0.2'
当然除了gson以外,还提供了以下的选择:
Gson: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gson Jackson: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jackson Moshi: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moshi Protobuf: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protobuf Wire: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wire Simple XML: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simplexml Scalars (primitives, boxed, and String): com.squareup.retrofit2:converter-scalars
当然也支持自定义,你可以选择自己写转化器完成数据的转化,这个后面将具体介绍。
-
既然
call.enqueue
是异步的访问数据,那么同步的访问方式为call.execute
,这一点非常类似okhttp的API,实际上默认情况下内部也是通过okhttp3.Call
实现。
那么,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应该对retrofit
已经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下面看更多其支持的特性。
(2)动态的url访问@PATH
文章开头提过,retrofit
非常适用于restful url
的格式,那么例如下面这样的url: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即通过不同的username访问不同用户的信息,返回数据为json字符串。
那么可以通过retrofit提供的@PATH
注解非常方便的完成上述需求。
我们再定义一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可以看到我们定义了一个getUser方法,方法接收一个username参数,并且我们的@GET
注解中使用{username}
声明了访问路径,这里你可以把{username}
当做占位符,而实际运行中会通过@PATH("username")
所标注的参数进行替换。
那么访问的代码很类似: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3)查询参数的设置@Query
看下面的url
- 1
- 2
- 1
- 2
即一般的传参,我们可以通过@Query
注解方便的完成,我们再次在接口中添加一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访问的代码,其实没什么写的: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ok,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参数的指定,当然相同的方式也适用于POST,只需要把注解修改为@POST
即可。
对了,我能刚才学了@PATH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尝试的冲动,对于刚才的需求,我们这么写:
- 1
- 2
- 1
- 2
乍一看别说好像有点感觉,哈,实际上运行是不支持的~估计是@ Path
的定位就是用于url的路径而不是参数,对于参数还是选择通过@Query
来设置。
(4)POST请求体的方式向服务器传入json字符串@Body
大家都清楚,我们app很多时候跟服务器通信,会选择直接使用POST方式将json字符串作为请求体发送到服务器,那么我们看看这个需求使用retrofit
该如何实现。
再次添加一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提交的代码其实基本都是一致的:
- 1
- 2
- 3
- 1
- 2
- 3
ok,可以看到其实就是使用@Body
这个注解标识我们的参数对象即可,那么这里需要考虑一个问题,retrofit是如何将user对象转化为字符串呢?下文将详细解释~
下面对应okhttp,还有两种requestBody,一个是FormBody
,一个是MultipartBody
,前者以表单的方式传递简单的键值对,后者以POST表单的方式上传文件可以携带参数,retrofit
也二者也有对应的注解,下面继续~
(5)表单的方式传递键值对@FormUrlEncoded
这里我们模拟一个登录的方法,添加一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访问的代码:
- 1
- 2
- 3
- 1
- 2
- 3
ok,看起来也很简单,通过@POST
指明url,添加FormUrlEncoded
,然后通过@Field
添加参数即可。
(6)单文件上传@Multipart
下面看一下单文件上传,依然是再次添加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这里@MultiPart
的意思就是允许多个@Part
了,我们这里使用了3个@Part
,第一个我们准备上传个文件,使用了MultipartBody.Part
类型,其余两个均为简单的键值对。
使用: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ok,这里感觉略为麻烦。不过还是蛮好理解~~多个@Part
,每个Part对应一个RequestBody。
这里插个实验过程,其实我最初对于文件,也是尝试的@Part RequestBody
,因为@Part("key")
,然后传入一个代表文件的RequestBody
,我觉得更加容易理解,后来发现试验无法成功,而且查了下issue,给出了一个很奇怪的解决方案,这里可以参考:retrofit#1063。
给出了一个类似如下的方案: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可以看到对于文件的那个@Part
value竟然写了这么多奇怪的东西,而且filename竟然硬编码了~~这个不好吧,我上传的文件名竟然不能动态指定。
为了文件名不会被写死,所以给出了最上面的上传单文件的方法,ps:上面这个方案经测试也是可以上传成功的。
恩,这个奇怪方案,为什么这么做可行,下文会给出非常详细的解释。
最后看下多文件上传~
(7)多文件上传@PartMap
再添加一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这里使用了一个新的注解@PartMap
,这个注解用于标识一个Map,Map的key为String类型,代表上传的键值对的key(与服务器接受的key对应),value即为RequestBody,有点类似@Part
的封装版本。
执行的代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可以看到,可以在Map中put进一个或多个文件,键值对等,当然你也可以分开,单独的键值对也可以使用@Part
,这里又看到设置文件的时候,相对应的key很奇怪,例如上例"photos"; filename="icon.png"
,前面的photos就是与服务器对应的key,后面filename是服务器得到的文件名,ok,参数虽然奇怪,但是也可以动态的设置文件名,不太影响使用~~
(8)下载文件
这个其实我觉得直接使用okhttp就好了,使用retrofit去做这个事情真的有点瞎用的感觉~~
增加一个方法:
- 1
- 2
- 1
- 2
调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可以看到可以返回ResponseBody
,那么很多事都能干了~~
but,也看出这种方式下载感觉非常鸡肋,并且onReponse回调虽然在UI线程,但是你还是要处理io操作,也就是说你在这里还要另外开线程操作,或者你可以考虑同步的方式下载。
最后还是建议使用okhttp去下载,例如使用okhttputils.
有人可能会问,使用okhttp,和使用retrofit会不会造成新建多个OkHttpClient
对象呢,其实是可设置的,参考下文。
ok,上面就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当然还涉及到一些没有介绍的注解,但是通过上面这么多方法的介绍,再多一二个注解的使用方式,相信大家能够解决。
三、配置OkHttpClient
这个需要简单提一下,很多时候,比如你使用retrofit需要统一的log管理,给每个请求添加统一的header等,这些都应该通过okhttpclient去操作,比如addInterceptor
例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或许你需要更多的配置,你可以单独写一个OkhttpClient的单例生成类,在这个里面完成你所需的所有的配置,然后将OkhttpClient
实例通过方法公布出来,设置给retrofit。
设置方式:
- 1
- 2
- 3
- 1
- 2
- 3
callFactory
方法接受一个okhttp3.Call.Factory
对象,OkHttpClient
即为一个实现类。
四、retrofit 源码解析
ok,接下来我们队retrofit的源码做简单的分析,首先我们看retrofit如何为我们的接口实现实例;然后看整体的执行流程;最后再看详细的细节;
(1)retrofit如何为我们的接口实现实例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发现使用retrofit需要去定义一个接口,然后可以通过调用retrofit.create(IUserBiz.class);
方法,得到一个接口的实例,最后通过该实例执行我们的操作,那么retrofit如何实现我们指定接口的实例呢?
其实原理是:动态代理。但是不要被动态代理这几个词吓唬到,Java中已经提供了非常简单的API帮助我们来实现动态代理。
看源码前先看一个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输出结果为:
- 1
- 2
- 3
- 1
- 2
- 3
可以看到我们通过Proxy.newProxyInstance
产生的代理类,当调用接口的任何方法时,都会调用InvocationHandler#invoke
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可以拿到传入的参数,注解等。
试想,retrofit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在invoke方法里面,拿到所有的参数,注解信息然后就可以去构造RequestBody
,再去构建Request
,得到Call
对象封装后返回。
ok,下面看retrofit#create
的源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哈,和上面对应。到这里,你应该明白retrofit为我们接口生成实例对象并不神奇,仅仅是使用了Proxy
这个类的API而已,然后在invoke
方法里面拿到足够的信息去构建最终返回的Call而已。
哈,其实真正的动态代理一般是有具体的实现类的,只是在这个类调用某个方法的前后去执行一些别的操作,比如开事务,打log等等。当然,本博文并不需要涉及这些详细的内容,如果你希望详细去了解,可以搜索关键字:Proxy InvocationHandler
。
(2)retrofit整体实现流程
4.2.1 Retrofit的构建
这里依然是通过构造者模式进行构建retrofit对象,好在其内部的成员变量比较少,我们直接看build()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baseUrl必须指定,这个是理所当然的;
- 然后可以看到如果不着急设置callFactory,则默认直接
new OkHttpClient()
,可见如果你需要对okhttpclient进行详细的设置,需要构建OkHttpClient
对象,然后传入; - 接下来是callbackExecutor,这个想一想大概是用来将回调传递到UI线程了,当然这里设计的比较巧妙,利用platform对象,对平台进行判断,判断主要是利用
Class.forName("")
进行查找,具体代码已经被放到文末,如果是Android平台,会自定义一个Executor
对象,并且利用Looper.getMainLooper()
实例化一个handler对象,在Executor
内部通过handler.post(runnable)
,ok,整理凭大脑应该能构思出来,暂不贴代码了。 - 接下来是adapterFactories,这个对象主要用于对Call进行转化,基本上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自定义。
- 最后是converterFactories,该对象用于转化数据,例如将返回的
responseBody
转化为对象等;当然不仅仅是针对返回的数据,还能用于一般备注解的参数的转化例如@Body
标识的对象做一些操作,后面遇到源码详细再描述。
ok,总体就这几个对象去构造retrofit,还算比较少的~~
4.2.2 具体Call构建流程
我们构造完成retrofit,就可以利用retrofit.create方法去构建接口的实例了,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这个环节利用了动态代理,而且我们也分析了具体的Call的构建流程在invoke方法中,下面看代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主要也就三行代码,第一行是根据我们的method将其包装成ServiceMethod,第二行是通过ServiceMethod和方法的参数构造retrofit2.OkHttpCall
对象,第三行是通过serviceMethod.callAdapter.adapt()
方法,将OkHttpCall
进行代理包装;
下面一个一个介绍:
- ServiceMethod应该是最复杂的一个类了,包含了将一个method转化为Call的所有的信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直接看build方法,首先拿到这个callAdapter最终拿到的是我们在构建retrofit里面时adapterFactories时添加的,即为:new ExecutorCallbackCall<>(callbackExecutor, call)
,该ExecutorCallbackCall
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将原本call的回调转发至UI线程。
接下来通过callAdapter.responseType()
返回的是我们方法的实际类型,例如:Call<User>
,则返回User
类型,然后对该类型进行判断。
接下来是createResponseConverter
拿到responseConverter对象,其当然也是根据我们构建retrofit时,addConverterFactory
添加的ConverterFactory对象来寻找一个合适的返回,寻找的依据主要看该converter能否处理你编写方法的返回值类型,默认实现为BuiltInConverters
,仅仅支持返回值的实际类型为ResponseBody
和Void
,也就说明了默认情况下,是不支持Call<User>
这类类型的。
接下来就是对注解进行解析了,主要是对方法上的注解进行解析,那么可以拿到httpMethod以及初步的url(包含占位符)。
后面是对方法中参数中的注解进行解析,这一步会拿到很多的ParameterHandler
对象,该对象在toRequest()
构造Request的时候调用其apply方法。
ok,这里我们并没有去一行一行查看代码,其实意义也不太大,只要知道ServiceMethod主要用于将我们接口中的方法
转化为一个Request对象
,于是根据我们的接口返回值确定了responseConverter,解析我们方法上的注解拿到初步的url,解析我们参数上的注解拿到构建RequestBody所需的各种信息,最终调用toRequest的方法完成Request的构建。
- 接下来看OkHttpCall的构建,构造函数仅仅是简单的赋值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 最后一步是
serviceMethod.callAdapter.adapt(okHttpCall)
我们已经确定这个callAdapter是ExecutorCallAdapterFactory.get()
对应代码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可以看到adapt
返回的是ExecutorCallbackCall
对象,继续往下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可以看出ExecutorCallbackCall仅仅是对Call对象进行封装,类似装饰者模式,只不过将其执行时的回调通过callbackExecutor进行回调到UI线程中去了。
4.2.3 执行Call
在4.2.2我们已经拿到了经过封装的ExecutorCallbackCall
类型的call对象,实际上就是我们实际在写代码时拿到的call对象,那么我们一般会执行enqueue
方法,看看源码是怎么做的
首先是ExecutorCallbackCall.enqueue
方法,代码在4.2.2,可以看到除了将onResponse和onFailure回调到UI线程,主要的操作还是delegate完成的,这个delegate实际上就是OkHttpCall对象,我们看它的enqueue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没有任何神奇的地方,内部实际上就是okhttp的Call对象,也是调用okhttp3.Call.enqueue
方法。
中间对于okhttp3.Call
的创建代码为: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可以看到,通过serviceMethod.toRequest
完成对request的构建,通过request去构造call对象,然后返回.
中间还涉及一个parseResponse
方法,如果顺利的话,执行的代码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通过serviceMethod对ResponseBody进行转化,然后返回,转化实际上就是通过responseConverter
的convert方法。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ok,关于responseConverter
后面还会细说,不用担心。
到这里,我们整个源码的流程分析就差不多了,目的就掌握一个大体的原理和执行流程,了解下几个核心的类。
那么总结一下:
- 首先构造retrofit,几个核心的参数呢,主要就是baseurl,callFactory(默认okhttpclient),converterFactories,adapterFactories,excallbackExecutor。
- 然后通过create方法拿到接口的实现类,这里利用Java的
Proxy
类完成动态代理的相关代理 - 在invoke方法内部,拿到我们所声明的注解以及实参等,构造ServiceMethod,ServiceMethod中解析了大量的信息,最痛可以通过
toRequest
构造出okhttp3.Request
对象。有了okhttp3.Request
对象就可以很自然的构建出okhttp3.call
,最后calladapter对Call进行装饰返回。 - 拿到Call就可以执行enqueue或者execute方法了
ok,了解这么多足以。
下面呢,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方面是一些特殊的细节;另一方面就是Converter
。
五、retrofit中的各类细节
(1)上传文件中使用的奇怪value值
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文件上传,还记得我们在单文件上传那里所说的吗?有种类似于hack的写法,上传文件是这么做的?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首先我们一点明确,因为这里使用了@ Multipart
,那么我们认为@Part
应当支持普通的key-value,以及文件。
对于普通的key-value是没问题的,只需要这样@Part("username") String username
。
那么对于文件,为什么需要这样呢?@Part("file_key"; filename="pp.png")
这个value设置的值不用看就会觉得特别奇怪,然而却可以正常执行,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这样的:
当上传key-value的时候,实际上对应这样的代码:
- 1
- 2
- 1
- 2
也就是说,我们的@Part
转化为了
- 1
- 1
这么一看,很随意,只要把key放进去就可以了。
但是,retrofit2并没有对文件做特殊处理,文件的对应的字符串应该是这样的
- 1
- 1
与键值对对应的字符串相比,多了个;filename="filename.png
,就因为retrofit没有做特殊处理,所以你现在看这些hack的做法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ok,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成功!
恩,值得一提的事,因为这种方式文件名写死了,我们上文使用的的是@Part MultipartBody.Part file
,可以满足文件名动态设置,这个方式貌似也是2.0.1的时候支持的。
上述相关的源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可以看到呢,并没有对文件做特殊处理,估计下个版本说不定@Part
会多个isFile=true|false
属性,甚至修改对应形参,然后在这里做简单的处理。
ok,最后来到关键的ConverterFactory
了~
六、自定义Converter.Factory
(1)responseBodyConverter
关于Converter.Factory
,肯定是通过addConverterFactory
设置的
- 1
- 2
- 3
- 1
- 2
- 3
该方法接受的是一个Converter.Factory factory
对象
该对象呢,是一个抽象类,内部包含3个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可以看到呢,3个方法都是空方法而不是抽象的方法,也就表明了我们可以选择去实现其中的1个或多个方法,一般只需要关注requestBodyConverter
和responseBodyConverter
就可以了。
ok,我们先看如何自定义,最后再看GsonConverterFactory.create
的源码。
先来个简单的,实现responseBodyConverter
方法,看这个名字很好理解,就是将responseBody进行转化就可以了。
ok,这里呢,我们先看一下上述中我们使用的接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不知不觉,方法还蛮多的,假设哈,我们这里去掉retrofit构造时的GsonConverterFactory.create
,自己实现一个Converter.Factory
来做数据的转化工作。
首先我们解决responseBodyConverter
,那么代码很简单,我们可以这么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使用的时候呢,可以
- 1
- 2
- 3
- 4
- 5
- 1
- 2
- 3
- 4
- 5
ok,这样的话,就可以完成我们的ReponseBody
到List<User>
或者User
的转化了。
可以看出,我们这里用的依然是Gson,那么有些同学肯定不希望使用Gson就能实现,如果不使用Gson的话,一般需要针对具体的返回类型,比如我们针对返回List<User>
或者User
你可以这么写: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这里简单读取了一个属性,大家肯定能看懂,这样就能满足返回值是Call<List<User>>
或者Call<User>
.
这里郑重提醒:如果你针对特定的类型去写Converter
,一定要在UserConverterFactory#responseBodyConverter
中对类型进行检查,发现不能处理的类型return null
,这样的话,可以交给后面的Converter.Factory
处理,比如本例我们可以按照下列方式检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好了,到这呢responseBodyConverter
方法告一段落了,谨记就是将reponseBody->返回值返回中的实际类型,例如Call<User>中的User
;还有对于该converter不能处理的类型一定要返回null。
(2)requestBodyConverter
ok,上面接口一大串方法呢,使用了我们的Converter之后,有个方法我们现在还是不支持的。
- 1
- 2
- 1
- 2
ok,这个@Body
需要用到这个方法,叫做requestBodyConverter
,根据参数转化为RequestBody
,下面看下我们如何提供支持。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然后在UserConverterFactory中复写requestBodyConverter方法,返回即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这里偷了个懒,使用Gson将对象转化为json字符串了,如果你不喜欢使用框架,你可以选择拼接字符串,或者反射写一个支持任何对象的,反正就是对象->json字符串的转化。最后构造一个RequestBody返回即可。
ok,到这里,我相信如果你看的细致,自定义Converter.Factory
是干嘛的,但是我还是要总结下:
- responseBodyConverter 主要是对应
@Body
注解,完成ResponseBody到实际的返回类型的转化,这个类型对应Call<XXX>
里面的泛型XXX,其实@Part
等注解也会需要responseBodyConverter,只不过我们的参数类型都是RequestBody
,由默认的converter处理了。 - requestBodyConverter 完成对象到RequestBody的构造。
- 一定要注意,检查type如果不是自己能处理的类型,记得return null (因为可以添加多个,你不能处理return null ,还会去遍历后面的converter).
七、值得学习的API
其实一般情况下看源码呢,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使用这个库,当然在看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呢,是非常值得记录的。如果每次看别人的源码都能吸取一定的精华,比你单纯的去理解会好很多,因为你的记忆力再好,源码解析你也是会忘的,而你记录下来并能够使用的优越的代码,可能用久了就成为你的代码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retrofit2中判断当前运行的环境代码如下,如果下次你有这样的需求,你也可以这么写,甚至源码中根据不同的运行环境还提供了不同的Executor
都很值得记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最后
以上就是酷炫身影为你收集整理的Retrofit2 完全解析 探索与okhttp之间的关系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Retrofit2 完全解析 探索与okhttp之间的关系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