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如果学历不行,那么能力要强到让别人忽视你的学历
“你这个xxx学院是个什么学校”,这句话是北京时间2020年12月8日下午5点的时候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硅谷传来的。没错,我当时在进行远程语音面试,面试官是对方公司的一个VP,而那时候的硅谷时间已经是午夜一点以后了。
问我这种问题,上次已经是6年多以前了。记得当时我在面试一家上市通信企业,按照他们公司正常流程的话到第三轮就已经结束了。但是,由于我的本科学校是个地方二本院校,和他们的“211/985重点院校”相差甚远。记得当时为了能让我入职,我们部门的部长还发邮件给我申请了绿色通道,我又在半个月后接受了总部的一位技术leader的面试,最终总算顺利入职。
不管我是因为高考前陷入了所谓的“文学梦”,或者干脆说是能力不行吧,自己确实上的是个二本院校。在我初入职场的时候,也曾因为学历碰过好多壁。但是,我也慢慢学会了接受,我接受自己教育背景这个既定实时,但是也绝不就此放弃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作做好,甚至做的比部门那些重点院校毕业的同事还好。
所以,如果你感觉别人在歧视你的教育背景,那么我们要修炼自己的能力,让能力尽量提升到每次面试对方完全忽视你的教育背景。我现在的领导之前说过,在我们这里没有人过多去关注你的学历背景,但是你必须能把代码写出来,能把软件问题解决了。
回到开头的那个面试场景,其实听到那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想法和刚毕业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了,我按照官方的描述详细介绍了一下我们学校的历史发展情况……历时一个多小时面试完的时候,他问我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说:您开始问我我们学校,是不是咱们这个岗位有学历要求?他说:抱歉啊,我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希望你能加入,之后HR会跟你联系的。
2.谁说程序员35岁一定是个坎?也许是一个程序员最好的年纪
2020年,也许在我们有生之年来说,都是极不平凡又让我们难忘的一年。我们也看到外边的招聘岗位变少,许多公司缩招或者不招,也有许多公司在这一年里倒下。
“今年外边环境不好,工作难找的很。尤其是30岁以后的程序员……”这是我在某个技术交流群里看到的。但是,就我自己身边的事实来讲,是我认识的几个人都在这一年里换了工作。他们有的30岁,有的甚至37岁了。
程序员这个群体,大家普遍认同35岁坎这个看法。认为35以后加班加不动了,许多公司都不要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看问题不要那么悲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需要一份工作而已。我们应该从如何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思考问题。
即便说外边形式不好,大的环境不好。但是,我只需要一份工作啊,在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找十份、一百份工作比较难,但是找一份工作应该还是可以的,主要看我们自己本人的技术素养。有的人拿一年工作经验混了好多年,而有的人在数年间横向/纵向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对这样两类同样工作了10年的人来说,哪个更好找工作?
35岁的程序员,一般情况下在这个行业里干了超过十年了。就某一个领域来说的话,十年应该在某个领域能干出点名堂才对。而且35岁的时候,正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说做管理的话,这时候是个很合适的年纪。哪怕不做管理,基于以往的经验研究技术的话,也一定能够对新技术快速上手。
现实中,许多人整天在做一些对自己毫无提升的加班,但是一年完了技术上其实还在原地打转,这里边就有笔者自己之前的身影。我见过的最好的例子是某位大神级的前同事,在公司很高效率的干工作,写出了好多专利,下班了在家还钻研新技术,他最后如愿去了鹅厂,我叫他余老师。
3.程序能多线程运行,程序员也要能多线程工作来提升效率
程序中有多线程的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一天的工作或多或少也在做一些多线程的事情。相信你有过正在做A工作,突然领导又紧急分配了B工作要你下班前给他,当你正切换到B工作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自己负责的某个产品出问题了……可能结果是你最终熬夜加班才把B工作完成了。也许这还是个不错的结果,许多时候可能加班也没有完成。
笔者曾经有过一段工作效率特别不高的经历。有段时间我接收一个项目的时候,那个项目被测试同学提了一堆bug单,正当我忙着解决一个个bug的时候不是领导分配新任务就是自己之前负责的模块又出现问题了……那段时间,我常常一天从早忙到晚却发现不但没有把bug单数量降下去,而且把自己之前的模块问题也没有彻底消除,自己的时间总是被一些临时的小任务给切分成小碎片。自己忙的够呛,工作却没有多少成效。当然,领导对我也不满意,常常出现领导希望我先解决A问题,结果我可能在花大段时间在解决B问题。
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一套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每天上午到公司后,我会先把当天要解决的一定数量的问题单拿出来,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列,然后找领导确认。之后就按照优先级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其他的任务或者事情,我会先评估事情的紧急性,如果没有我当天的问题单紧急的话我会往后排,或者一些办公室里别人可以做的事情我就直接转给别人来做了。如果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我会停下来去着手处理紧急的事情并且告知我的领导。等到紧急事情做完后,及时返回到自己当天的问题单中来。所有工作在我按照这种方式推进一周后有了明显改善,问题单数量降下去了,自己做事情效率也高了,领导也满意了。再后来我还是如此使用,并且对于打断我当前工作的新任务进行判断,如果一般花费半个小时还没有眉目的问题我可能会把它往后放。这样的话,我甚至在午饭的时候就可以边吃饭边思考这个问题,常常发现效果惊人,可能吃完饭回到办公室一会就能完成。
我把自己这种工作方式叫做多线程工作。多线程工作其实最主要的也是做好线程的同步,我们遇到许多事情的时候忙的焦头烂额却没效率,往往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同步。每天按照优先级安排几件事,并且一个一个记录下来,每解决一个就划掉一个。有紧急的事情,就穿插记录下来去处理。如今,好几年过去了,打开有道云笔记,我仍然能看到我2016年、2017年、2018年……每一年的每一个工作日做了哪些工作,解决了哪些问题单。
在公司把工作效率提高了,那么剩余的时间就可以用来钻研其他技术问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真正到了35岁的时候,我想我们在某个技术方面一定有一些新的认识,一定会构筑起自己的技术护城河,还会怕程序员35岁这个坎吗?
最后
以上就是爱撒娇铅笔为你收集整理的工作9年的程序员几点感受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工作9年的程序员几点感受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