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目录
一.网路层次模型
1.OSI网络七层模型
2.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二、PDU(协议数据单元)
三、TCP/IP协议族组成
1.各层之间的协议
2.各层所包含的协议
三、设备与各层之间的关系
四、关键细节
总结
一.网路层次模型
1.OSI网络七层模型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84年颁布的一个将网络分为七层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①应用层
作用: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人机交互的一个窗口,用户把人类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②表示层
作用: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把接收到的人类语言通过数据进行翻译成为二进制的计算机语言并对其进行数据的压缩、加密的工作。
③会话层
作用:建立、管理、终止会话;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的关系。
④传输层
作用: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控制和差错校验;将上层数据分片和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通过对端口的识别来实现网络中不同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
⑤网络层
作用:进行逻辑地址(IP地址)的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将上层数据和源IP地址和目的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IP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
⑥数据链路层
作用:建立逻辑地址的链接、进行物理地址的寻址,差错校检;将上层数据和源物理地址(MAC)和目的物理地址封装成数据帧,通过MAC地址来寻找目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
⑦物理层
作用: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把上层数据通过二进制数据组成比特流转化成电信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封装过程:
应用层 把人类输入的语言转化成二进制的数据并压缩、加密传输到下一层
传输层 把上层数据并加上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组成个数据段(TCP头部)传输到下一层
网络层 把上层数据封装上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IP头部)组成数据包传输到下一层
数据链路层 把上层数据封装上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MAC头部)组成数据帧传输到下一层
物理层 把上层二进制数据组成的比特流转化成电信号在网络上传输
解封装过程:
物理层 将电信号转化成二进制数据并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将上层传输的数据解封查询MAC地址是否是自己的地址,如果不是则丢弃如果是则 继续传输到下一层
网络层 将上层的数据进行解封查询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丢弃,是则继续传输
传输层 将上层数据解封通过对端口的判断来决定传输到哪个端口
应用层 上层的数据通过二进制转化成原始数据
二、PDU(协议数据单元)
PDU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如图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物理层的PDU是比特流。
三、TCP/IP协议族组成
1.各层之间的协议
2.各层所包含的协议
应用层: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80、 HTTPS 443、 FTP(文件传输协议)20 21 、TFTP、SMTP(邮件传输协议)25 、SNMP(简单管理协议)、DNS(域名解析)53、telent 23
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安全稳定、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高效
网络层: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IP(国际协议)、ARP(地址解析)、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GMP:主机和路由器进行多播的Internet的管理协议。
ARP:IP地址解析MAC地址,IP地址怎么锁定MAC地址,这就是通过ARP进行解析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IEEE 802.3有线局域网标准
IEEE802.11无线网标准
三、设备与各层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各层之间都有相对应的设备:
应用层对应的设备是计算机、传输层对应的设备是防火墙、网络层对应的设备是路由器、数据链路层所对应的设备是交换机、物理层所对应的设备是网卡
四、关键细节
总结
计算机网路模型中分为七层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也可以划分成TCP/IP五层模型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其中每层之中都存在着协议,每一层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传输的过程例如:上层传输到下层的时候会进行封装然后一层层的传输这就是封装的过程,而接收的时候就是一个解封装的过程。其中要知道点到点和端到端之间的区别以及在每层当中所对应的设备。
最后
以上就是健康月亮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路模型三、TCP/IP协议族组成三、设备与各层之间的关系 四、关键细节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路模型三、TCP/IP协议族组成三、设备与各层之间的关系 四、关键细节总结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