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美满书包,这篇文章主要介绍Lua 字符串替换函数 string.gsub(s, pat, repl [, n]),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lua 字符串替换函数 string.gsub(s, pat, repl [, n])


函数原型 string.gsub(s, pat, repl [, n])

就是 global全局替换子字符串的意思
s: 源字符串
pat: 即 pattern, 匹配模式
repl: replacement, 将 pat 匹配到的字串替换为 repl
[, n]: 可选, 表示只看源字符串的前 n 个字符

比如写一个 trim 函数: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function trim(s) return (string.gsub(s, "^%s*(.-)%s*$", "%1"))end  
  2. ----然后调用:  
  3. s='t bc  
  4. print(trim(s))  -----输出: bc d, 开头的 t, 结尾的空格 都被 trim 掉了  

这里有几点要解释:
1. return (string.gsub(...)), 注意 string.gsub 外面还有一层括号。 事实上, gsub调用之后返回 两个值, 一个是替换后的字符串, 第二个是替换的次数。 而一旦外面加了括号, 就只返回第一个值,即替换后的字符串。你可以尝试去掉外层括号, 看看输出了什么

2. 匹配模式字串 "^...$", 表示匹配的是整个字符串。 ^ 表开头, $ 表示结尾。在这里, (.-) 的效果跟 (.*)的效果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反正是从字串开头匹配到结尾。
如果去掉 ^跟$, 那么就不是匹配整个字串, 在 (.-) 的作用下, 输出就成了: abcd 连在一起

最后

以上就是美满书包最近收集整理的关于Lua 字符串替换函数 string.gsub(s, pat, repl [, n])的全部内容,更多相关Lua内容请搜索靠谱客的其他文章。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2)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