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迷人画笔,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第4篇:Eureka设计理念第四篇:Eureka设计理念,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第四篇:Eureka设计理念

目录

第四篇:Eureka设计理念

生产者、消费者、注册中心

Server端、Client端

AP优于CP

P2P节点信息同步

Eureka分区(Region与Zone)

总结


前面几篇文章,我们对微服务概念、服务发现与注册的理论做了简单介绍。这篇文章我们来分析一下Eureka的整体设计理念,具体来看看Eureka是如何实现服务发现与注册的。通过这篇文章希我们希望对Eureka整体框架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些都是深入全面、深入学习Eureka的基础。

Eureka 是 Netflix 开源的用于实现服务注册和发现的组件,类似的服务注册的组件还有很多,如:Zookeeper,Doozer等。但是,因为其优异的表现Spring Cloud 集成了 Eureka,并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支持。

 

生产者、消费者、注册中心

之前的文章我们说过,服务发现与注册针对的核心问题是:“服务之间远程调用,彼此要知晓对方的相关信息:如IP、端口、状态、区域等等”。

因此,从服务调用关系的角度来说,Eureka可以划分为三个角色:服务注册中心,服务生产者、服务消费者。这些角色具体是什么含义呢?

假设有一个服务B要远程调用服务A提供的服务,那么服务B就是服务消费者,服务A就是服务生产者。那消费者服务要怎样获取生产者服务的信息呢?对,这就是服务注册中心,消费者(服务B)并不会直接从生成者(服务A)获取服务信息,而是通过第三方的服务注册中心获取。生产者服务(服务器A)将自身的信息登记到注册中心上,服务B再通过注册中心获取服务A的信息。

3中不同的角色

如上图所示:通过一个第三方的服务注册中心来管理,服务的登记,获取等操作,这是Eureka最顶层,最原始的结构了,当然,Eureka结构不可能这么简单,我们只考虑了注册与服务获取最简单的使用场景,还有许多其他场景问题需要解决如:服务下线了怎么办?服务异常崩溃了怎么办?如何处理网络抖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注册中心如何保证高可用?多机房部署如何保证就近调用等等。这些都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解答。

 

Server端、Client端

刚才是从服务调用关系的角度将Eureka划分为3个角色:注册中心、服务生产者、服务消费者。但是,服务B是消费者,但服务B也可能会被其他的服务调用变成生产者,一个服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实是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并且可能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因此,Eureka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将其划分为:客户端(Client端), 服务端(Server端),服务生产者与服务消费者统称为客户端(Client端),注册中心集群叫做服务端(Server端)

如上图所示:Client端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进行通信,而是通过Server端进行数据交换。Server端成为了中心枢纽,Server端会运行多个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保证系统高可用。

 

AP优于CP

刚才我们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对Eureka的顶层结构进行了分析。显然,Eureka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架构体系,对于分布式系统,永远绕都不开的一个问题:CAP理论。

CAP理论是指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不可能同时满足以下三点。

  • 一致性(Consistency) (数据在多副本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更改操作时,可能因为机器,网络或其他原因,一部分副本更改成功,一部分副本更改失败,导致数据的不一致)
  • 可用性(Availability)(在任何时候客户端对集群进行读写数据操作时,集群必须在一个规定的延迟内返回结果——但是,不能保证返回的数据是最新的)
  • 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所谓分区容忍是指:当网络发生故障,整个集群被划分为多个无法相互通信的区域时,集群任然可用)

对于大部分分布式系统,分区容错性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所以必须是已保证分区容错性为提前,既常说的分布式系统是CP类型,还是AP类型,在分区容错性基础上权衡一致性(C)与可用性(A)。

为了更好的理解CP与AP之间的差异,可以对比分析一下Zookeeper CP类型的分布式系统的处理方式,看看CP与AP的侧重点是什么?

Zookeeper CP系统

如上图所示: ZK集群部署在机房1、机房2两个机房中,ZK Leader部署在机房1,两个机房还部署了ZK Follower、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并且,由于某些不稳定原因两个机房的网络中断了。

当机房2中的生产者服务B进行注册时是不会成功的,因为,CP系统要求的是强一致性,ZK要保证数据成功同步到其他的Follower节点,也就是所机房2中Follower的数据要成功同步到机房1 的Leader之后,才认为注册成功,很显然这时是做不到的,因为网络中断了。然而事实上,机房2中的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之间网络是正常的,它们直接应该是可以注册成功远程调用的。但是,为了整个集群的数据一致性,CP宁愿牺牲掉机房2这部分可用性。

而与之对比的Eureka,AP优于CP的原则,在上面的情况中,Eureka允许机房2内的服务注册成功与可用,其结果是机房1与机房2中的数据会不一致,如果机房1中一个服务也要使用生产者B的话,这时是拿不到生产者B的信息的。

Eureka为什么要选择AP呢?个人认为,集群中的数据是微服务客户端的元数据,元数据并不会像业务数据那样频繁的变化,导致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并没有那么高,拿到一份过期或不一致的数据,总比拿不到任何数据要强。如果客户端拿到了不一致的数据,自身也要做异常的处理,比如:重试、熔断、负载等。

 

P2P节点信息同步

分布式系统中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各个的节点之间需要进行数据同步,一般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同步机制可分为两种:主从模式,对等模式。

  • 主从模式(Master-Slave):在集群有一个主副本,其他为从副本,所有数据的写操作都提交到主副本上,最后再由主副本更新到其他从副本。在该模式下主副本节点要承担所有的写入压力,可能会成为系统的瓶颈,从副本负责所有的读操作。
  • 对等模式(Peer To Peer):在集群中不分主从,任何副本都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副本与副本直接实现数据同步,这样的优点是,不存储单点的写操作压力,而缺点是每个副本都可以进行写操作,数据同步与解决数据冲突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Eureka正是采对等模式实现集群之间的数据同步,那Eureka具体的同步过程是怎么样,以及如何解决数据冲突的呢?我们会在下一篇Eureka技术实现细节中进行讲解。

 

Eureka分区(Region与Zone)

当系统规模比较大,并且用户在地理上分布广泛时,一般通过将服务部署到多区域,多个机房,来保证系统高可用、容灾,数据靠近用户等。当微服务调用发生在多个机房之间时,我们希望同一个机房内的服务优先调本机房内的服务,只有同机房服务不可用时,再调用其他机房的服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延迟与开销。

那么,Eureka是如何实现这点呢?对,Eureka通过Region与Zone实现了服务的分区管理,Region与Zone这两个概念都来自亚马逊的AWS。

  • region:可以简单理解为地理上的分区,比如亚洲地区,或者华北地区,再或者北京等等,没有具体大小的限制。根据项目具体的情况,可以自行合理划分region。
  • zone:可以简单理解为region内的具体机房,比如说region划分为北京,然后北京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在此region之下划分出zone1,zone2两个zone。

对于Eureka的分区管理(Region、Zone)可以先归类如下几点:

  • Eureka通过分区管理,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机房服务之间的就近调用,以降低延迟。

  • Region表示区域、Zone代表机房,它们直接是一对多的关系。

  • 对Eureka Server与Eureka Client配置Region Zone,将服务制定到不同的区域

  • 在服务调用时,根据配置Region与Zone的顺序,再选择不同区域内服务

 

总结

  • 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绍Eureka的整体框架与设计理念,理解这些是后面学习Eureka技术实现的基础;

  • 对于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注册中心,消费者、生产者、服务器端,客户端等这些概念,这些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Eureka组件;

  • 作为分布式系统Eureka选择AP优于CP,Eureka选择AP是由Eureka作为服务注册中心的场景决定的;

  • Eureka使用Peer To Peer的模式实现服务端集群数据同步,这保证了集群没有单点故障,但是要处理数据冲突问题;

  • Eureka使用Region与Zone的概念对服务分区进行管理,解决了服务就近调用的问题;

 

 

 

最后

以上就是迷人画笔为你收集整理的第4篇:Eureka设计理念第四篇:Eureka设计理念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第4篇:Eureka设计理念第四篇:Eureka设计理念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9)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