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目录
- BLC简介
- 黑电平校正的原因
- 黑电平校正的代码
- 黑电平校正对图像的影响
BLC简介
BLC(Black Level Correction),即黑电平校正。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黑电平(Black Level),黑电平即是当图像数据为0时对应的信号电平,不同位深数据的黑电平也不同。目前手机上主流的是raw10数据,即数据范围为0到1023,对应的OB值(Optical Black)一般为64.当raw图数据为12bit时,对应的OB值为256.
黑电平校正的原因
理论上的camera sensor输出电平值和环境的亮度成正比,环境亮度越大sensor输出电压越高,电流越大。但是实际上因为sensor电路本身会存在暗电流,导致没有光线输入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输出电压,所以需要把这部分的输出减掉,使sensor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的亮度成正比。
目前主流的sensor会有几行完全遮黑的dark row用来计算处理暗电流,如下图。sensor输出的是已经减过black level的数据。
既然sensor已经减去了black level,那手机ISP流程减去的是什么呢?其实是sensor统一做出来的offset,主要的作用是保留sensor输出的负信号,sensor是不能输出负信号的,如下是有offset的数据分布和没有offset的数据分布:
可以看出如果sensor不做这个offset的话,暗处的负信号放不出来,影响了pixel信息的分布,从而导致图像(主要是噪声)的效果不好。
理论上这个offset值应该不会改变,但实际上因为dark row和正常曝光的pixel的暗电流稍微有些差别,在低倍gain的情况下不明显,高倍gain下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开,一般高倍gain的OB值会更高,OB值如果暗处过高会导致暗处偏红等效果问题,一般手机项目对芯片的OB值都会有个范围的要求。
黑电平校正的代码
黑电平校正一般处于ISP pipepline很靠前的位置,代码如下:
def ob_correction(data,black_level,bit_depth):
data = np.float32(data)
data[::2,::2] = (data[::2,::2] - black_level[0])/(2**bit_depth - black_level[0])
data[1::2,::2] = (data[1::2,::2] - black_level[1])/(2**bit_depth - black_level[1])
data[::2, 1::2] = (data[::2, 1::2] - black_level[2]) / (2 ** bit_depth - black_level[2])
data[1::2, 1::2] = (data[1::2, 1::2] - black_level[3]) / (2 ** bit_depth - black_level[3])
data = data * 2 ** bit_depth
data = np.clip(data,0,2**bit_depth)
return data
黑电平校正对图像的影响
对于黑白图像,如果不做BLC的话,即把本来没有信号输出的pixel当成有信号输出,体现在图像上即纯黑的物体不够黑,图像看上去发蒙、发白。
对于彩色图像,因为sensor对R/G/B响应不同以及手机后续ISP处理的原因,如果不做BLC或者扣除的OB值有问题的话会导致比较明显的偏色问题,OB值减多了整体画面会偏绿,减少了会偏红。具体原因后面的ISP流程会讲到。
有些设计不好的camera sensor会有强光特定角度照射、芯片输出图片偏绿的问题,也和BLC有关。对产生原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 “有如念夏“”,后续会更新手机ISP的其他流程。
码字不易,如果感觉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麻烦点赞、关注一下,谢谢!
最后
以上就是迷人水蜜桃为你收集整理的手机影像ISP流程:BLC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手机影像ISP流程:BLC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