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可靠泥猴桃,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51 TMOD、TCON设置定时,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定时器工作的流程可以按照这个顺序(以51为例用定时器0方式一产生50毫秒的定时) 

1、TMOD的低四位是设置定时器0的,高四位是用来设置定时器1的,其中的M0,M1是用来设置定时器工作在哪种方式,GATE一般用不要设置,C/T是选择计数模式还是定时模式的,如:TMOD = 0X01,就说明定时器0工作在方式1。

2、接下来就要设置定时的时间,用定时器定时50毫秒,可以用这种方式TH0 = (65535 - 50000) / 256,TL0 = (65535 - 50000) % 256;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是定时器的初值,也就是说计数脉冲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向上递增,到达65535后就溢出产生中断,至于为什么是对256取整,和取余的话楼主自己先琢磨吧, 不懂再hi我;

3、第三步就要打开中断了,使用IE寄存器,我一般是对各个位进行单独设置,这样看起来感觉更好,首先打开总中断EA = 1,这一步是所有中断所必须的,然后打开定时器0中断,ET0 =1;

4、这时准备工作都准备好了就要开始启动定时器了,使用TCON寄存器,TR0 = 1,到现在为止就实现了一个50毫秒的定时了;

总结一下:TMOD = 0X01; TH0 = (65535 - 5000) / 256; TL0 = (65535 - 50000) % 256; EA = 1; ET0 = 1; TR0 = 1,至于那个中断函数我就不写了,要注意的是方式0 ,1, 3是不能自动重装的,所以得在中断函数中重新对TH0 ,TL0赋初值,楼主说的那个SCON寄存器就是用于串口的,定时器会用了的话,串口也就会了的,希望能够帮助楼主了

 

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的概念

单片机中,脉冲计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每输入一个脉冲,计数器的值就会自动累加1,只要相邻两个计数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则计数值就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因此,单片机中的定时器和计数器其实是同一个物理的电子元件,只不过计数器记录的是单片机外部发生的事情(接受的是外部脉冲),而定时器则是由单片机自身提供的一个非常稳定的计数器,这个稳定的计数器就是单片机上连接的晶振部件;MCS-51单片机的晶振经过12分频之后提供给单片机稳定脉冲;晶振的频率是非常准确的,所以单片机的计数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非常准确的。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加1计数器输入的计数脉冲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系统的时钟振荡器输出脉冲经12分频后送来;一个是T0或T1引脚输入的外部脉冲源。

作为定时器使用时,定时器计数8051单片机片内振荡器输出经过12分频后的脉冲个数,即:每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器T0/T1的寄存器值自动累加1,直到溢出,溢出后继续从0开始循环计数;所以,定时器的分辨率是时钟振荡频率的1/12;

作为计数器使用时,通过引脚T0(P3.4)或T1(P3.5)对外部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当输入的外部脉冲信号发生从1到0的负跳变时,计数器的值就自动加1由于检测一个从1到0的下降沿需要2个机器周期,因此要求被采样的电平至少要维持一个机器周期。当晶振频率为12MHz时,最高计数频率不超过1/2MHz,即计数脉冲的周期要大于2微秒。;计数器的最高频率一般是时钟振荡频率的1/24;

由此可知,不论是定时器还是计数器工作方式,定时器T0和T1均不占用CPU的时间,除非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溢出,才可能引起CPU中断,转而去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所以说,定时器/计数器是单片机中效率高而工作灵活的部件。

 

由上图可见与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主要有下面这几个:TMOD、 TCON、 TL0、TH0、TL1、TH1。下面介绍一下这几个寄存器

16位加法计数器: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是定时计数器的核心,其中 TL0、TH0、是定时计数器0的底八位和高八位;TL1、TH1是定时计数器1的底八位和高八位;并且高八位和底八位可单独使用。16位加法计数器主要是在设置定时计数器的初值时候使用

TMOD定时器工作模式及方式寄存器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GATE :定时操作开关控制位

当GATE=1时,INT0或INT1引脚为高电平,同时TCON中的TR0或TR1控制位为1时,计时/计数器0或1才开始工作。

若GATE=0,则只要将TR0或TR1控制位设为1,计时/计数器0或1就开始工作。

C/T :定时器或计数器功能的选择位。C/T=1为计数器,通过外部引脚T0或T1输入计数脉冲。C/T=0时为定时器,由内部系统时钟提供计时工作脉冲。

M1 M0:T0、T1工作模式选择位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TCON定时器控制寄存器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TF1:定时器T1溢出标志,可由程序查询和清零,TF1也是中断请求源,当CPU响应T1中断时由硬件清零。

TR1:T1充许计数控制位,为1时充许T1计数(定时)。

TF0:定时器T0溢出标志,可由程序查询和清零,TF0也是中断请求源,当CPU响应T0中断时由硬件清零。

TR0:T0充许计数控制位,为1时充许T0计数(定时)。

IE1:外部中断1请示源(INT1,P3.3)标志。IE1=1,外部中断1正在向CPU请求中断,当CPU响应该中断时由硬件清“0”。

IT1:外部中断源1触发方式控制位。此位为1设置为底电平触发,为0设置为下降沿触发。

IE0:外部中断0请示源(INT0,P3.2)标志。IE0=1,外部中断1正在向CPU请求中断,当CPU响应该中断时由硬件清“0”。

IT0:外部中断源0触发方式控制位。此位为1设置为底电平触发,为0设置为下降沿触发。

 

51单片机定时器4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0:

由TL0的低5位和TH0的全部8位共同构成一个13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器/计数器启动后,定时或计数脉冲个数加到TL0上,从预先设置的初值(时间常数)开始累加,不断递增1,当 TL0计满后,向TH0进位,直到13位寄存器计满溢出,TH0溢出时,置位TCON中的TF0标志,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并且定时器/计数器硬件会自动地把13位的寄存器值清0,如果需要进一步定时/计数,需要使用相关指令重置时间常数,并把定时器/计数器的中断标记TF0置0。

工作模式1:最常用的定时器工作模式

模式1与模式0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模式1中的寄存器TH0和TL0共同构成的是一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来参与操作,因此比模式0中的定时/计数范围更大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工作模式2: 工作方式2特别适合于用作较精确的脉冲信号发生器。

这种模式又称为自动再装入预置数模式。有时候,我们的定时/计数操作是需要多次重复定时/计数的,如果溢出时不做任何处理,那么,在第二轮定时/计数时就是从0开始定时/计数了,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要保证每次溢出之后,再重新开始定时/计数的操作是我们想要的,那就要把预置数(时间常数)重新装入某个地方,而重新装入预置数的操作是硬件设备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工干预,所以这种工作模式就叫自动再装入预置数方式。在工作模式2中,把自动重装入的预置数存放在定时器/计数器的寄存器的高8位中,也就是存放在TH0中,而只留下TL0参与定时/计数操作。

这个工作模式常用于波特率发生器(串口通讯),T1工作在串口模式2;用于这种方式时,定时器就是为了提供一个时间基准;计数溢出之后,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做一件事就可以,就是重新装入预置数,再开始重新计数,而且中间不需要任何延时。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工作模式3:

方式3只适用于定时/计数器T0,定时器T1处于方式3时相当于TR1=0,停止计数由于定时器/计数器T1没有工作模式3,如果把定时器/计数器T0设置为工作模式3,那么TL0和TH0将被分割成两个相互独立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

51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详解(工作原理及模式、应用)

在这里介绍一下定时器初值的设定:

工作方式0:13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最多可计数2的13次方次,即:8192次

工作方式1:16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最多可计数2的16次方次,即:65536次

工作方式2:8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最多可计数2的8次方次,即:256次,

工作方式3:8位定时器/计数器工作模式,最多可计数2的8次方次,即:256次

 

 

 

最后

以上就是可靠泥猴桃为你收集整理的51 TMOD、TCON设置定时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51 TMOD、TCON设置定时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9)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