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Linux时间子系统之(二):软件架构
作者:linuxer 发布于:2015-3-7 18:37
分类:时间子系统
一、前言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内核时间子系统的软件框架。首先介绍了从旧的时间子系统迁移到新的时间子系统的源由,介绍新的时间子系统的优势。第三章汇整了时间子系统的相关文件以及内核配置。最后描述各种内核配置下的时间子系统的数据流和控制流。
二、背景介绍
1、传统内核时间子系统的软件架构
让我们先回到远古的2.4内核时代,其内核的时间子系统的软件框架如下:
首先,在每个architecture相关的代码中要有实现clock event和clock source模块。这里听起来名字是高大上,实际上,这里仅仅是借用了新时间子系统的名词,对于旧的内核,clock event就是通过timer硬件的中断处理函数完成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tick模块,tick模块维护了系统的tick,例如系统存在10ms的tick,每次tick到来的时候,timekeeping模块就增加系统时间,如果timekeeping完全是tick驱动,那么它精度只能是10ms,为了更高精度,clock source模块就是一个提供tick之间的offset时间信息的接口函数。
最初的linux kernel中只支持低精度的timer,也就是基于tick
最后
以上就是粗暴金针菇为你收集整理的linux应用程序结构,Linux时间子系统之(二):软件架构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inux应用程序结构,Linux时间子系统之(二):软件架构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