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不安板凳,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给力!斩获 GitHub 14000 Star,两周创办开源公司获数百万美元融资,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上世纪 90 年代初,21 岁大学生 Linus Torvalds 开源 Linux 操作系统,自此掀起全球开源浪潮。随后“中国 Linux 第一人”宫敏博士用手提肩背的方式将 20 盒磁带背回中国,磁带里装着 80G 容量的自由软件,组建起中国第一个自由软件库,点燃中国开源之火。

20 年时间滑过,中国开源力量在全球舞台上表现亮眼,喜讯不断,捷报连连:今年 3 月,开源被列入“十四五”规划;2020 年成立中国首个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推出中国首个国际通用开源协议木兰。在融资资本上,PingCAP 完成 D 轮 2.7 亿美元融资;TDengine 背后的涛思数据拿下 4700 万美元 B 轮融资;如今深受开发者喜爱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 ShardingSphere,由其核心团队组建的商业公司—— SphereEx 完成了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在这背后,离不开两位开源“赶集人”——Apache ShardingSphere 及 ElasticJob 创始人& PMC Chair 张亮、Apache ShardingSphere PMC 潘娟,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投入。CSDN 专访两位 SphereEx 创始人,聊聊这一路走来,从普通从事开源的工程师到成功创办开源企业获得融资的心路历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张亮,右:潘娟

跌跌撞撞开源路,瞄准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

时间拨回最初的启程,2015 年是张亮从事开发的第 10 年。“十”似乎是个有魔法的数字,每个人在“十”的节点上,或多或少遇见难忘的人和事。

这一年,张亮开源了第一个项目分布式调度框架 ElasticJob,当前 Star 数为 7K+。随后于 2016 年 1 月,开源数据库分库分表中间件 Sharding-JDBC(ShardingSphere 的前身),Sharding-JDBC 迅速引发开发者的关注度。

“早在 2008 年,我就想从事开源工作,当时自己开源了一个小项目,不过并不成功,star 数量寥寥可数。从 2008 年到 2016 年,这八年来我一直没有放弃做开源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直到 2014 年起,我开始思考下一代基础设施将会如何发展。我预感分布式应是关键的发展技术,于是我逐渐找到适合发展的开源路径,找到毕生发挥余热的事业。”张亮回忆往事。

谈及 ShardingSphere 五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步似乎走得稳妥与顺利:

一开始,Sharding-JDBC 是一套扩展于 Java JDBC 层的分库分表中间件,最初目标是透明化分库分表所带来的复杂度,包括数据源的管理、根据业务进行的SQL 改写等。

随着张亮将它带进京东数科,在大公司里有了更大的落地应用场景。Sharding-JDBC 逐渐定位为面向云化的数据库中间件,从分库分表的 Java 开发框架演化成如今的分布式数据库生态体系。

2018 年 11 月,ShardingSphere 进入 Apache 基金会孵化器,仅用时 17 个月,便于 2020 年正式从 Apache 基金会毕业,成为 Apache 顶级项目。至此 Sharding-JDBC 也完成到 ShardingSphere,再到 Apache ShardingSphere 的转变。

当前的 ApacheShardingSphere 是一套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解决方案组成的生态圈,它由 3 款相互独立,却又能够混合部署配合使用的产品组成。它们均提供标准化的数据分片、分布式事务和数据库治理功能,可适用于如 Java 同构、异构语言、云原生等各种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该项目在 GitHub 上收获 14000+ Star 数,近 170 家公司落地应用,拥有超过 200 位贡献者。

五年野蛮成长,两周创立公司
他说“尚未成功,还在逐梦路上”

从 2016 年起,ShardingSphere 有了 5 年的技术和生态积累,且随着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开源发展红火,让开源项目增添更多商业化可能性,张亮和潘娟意识到是时候集合更多资源共同将 ShardingSphere 做大做强。于是 SphereEx 应运而生。

SphereEx 的创办非常迅速。今年春节前,张亮和潘娟开始紧锣密鼓筹备公司事宜,春节后便拿到首轮融资。“如果不算春节休假的话,差不多两周左右的时间。”张亮说。

公司名称“SphereEx”的含义深远:“Sphere”是“ShardingSphere”的延续,代表“生态”,“Ex”是扩展和探索,“SphereEx”代表“生态+扩展”,表示大家对 ShardingSphere 未来有更多的拓展和延伸,因为从技术产品规划上,除了ShardingSphere 外,公司还推出其他产品,如数据库网格治理产品 Database Mesh,与 ShardingSphere 完全独立的分布式调度平台 ElasticJob 等,未来公司还有更多的开源项目和商业化项目。

从诞生到成立公司、获得融资,ShardingSphere 花了 5 年时间,似乎在技术、生态、资本各方面走得顺风顺水。“五年成长时间正是一个标准的开源项目开始向商业化转型所需时间”。

实际上,这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困难:当初 ShardingSphere 进入 Apache 基金会中间就历经波折。由于最初 ShardingSphere 是张亮一人完成项目的 80% 代码,Apache 基金会认为,这个项目属于一个人掌控的项目,暂时不适合进入。随后张亮积极在京东数科落地 ShardingSphere,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开源项目,并逐渐组成团队来运营社区,让 ShardingSphere 变成一个友好、分散、生态建设良好的项目,才顺利从Apache 基金会毕业。

又如 ShardingSphere 中间进行了很多次转型,从上文提到 ShardingSphere 经历几次更名就可以看出来,它可不是什么没有故事的开源项目。其中关键的两次重大变革就有:

一是从 Sharding-JDBC 演变成 ShardingSphere ,因为 Sharding-JDBC 一开始是 JDBC 的驱动端,而后研发了 Sharding-Proxy 工具,由于它已不再是单纯的 JDBC 启动端,以前的名称不合适,于是更名为“ShardingSphere”,Sharding-JDBC 和 ShardingProxy 均为其子项目。

二是 ShardingSphere 逐步演变成一个可插拔平台,拥有数据分片、数据加密、分布式治理、弹性迁移等功能,以及 160 多个模块。

这中间的曲折演进过程不是张亮一个人掌握的,由于社区不断成长、开发者和企业的使用优化,自然而然进行迭代的。

“ShardingSphere 像一棵拥有生命力的植物,它不是被某个开发者人工雕琢而成,而是吸取了众多开发者的营养贡献,自然成长发展。”张亮感慨道。

潘娟分享了一路见证 ShardingSphere 发展,总结了 ShardingSphere 深受开发者喜爱的原因:一是 ShardingSphere 给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价值;二是赶上国内开源迅速成长的大环境;三是在大厂生根发芽,得到广泛传播;四是优秀团队支持。

张亮理智地表示:“我们成立 SphereEx 公司后,并不代表成功,我们还在路上。只是以后大家能全情投入,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现在远没有到论功行赏、评头论足的时候,正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个人走得会很快,很多人会走得很远。”

从开发者转为管理者,忙碌的现状

笔者在红杉成长中心办公室见到两位创始人,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两位创始人现在忙于各项公司运行事项:研发产品、员工沟通、布道宣传、各岗位招聘面试等。

一下子从开发者转身为企业创始人,该如何面对角色转变带来的压力?

张亮坦言四字箴言,被推着转。在创办公司过程中,他尝试了很多以往没有做过的事情,均是新鲜的体验,例如对接投资、组建公司细节等。这段时间张亮的眼界和格局开放不少,更期待和更多人完成更多有趣的事情。

如今张亮每天要求自己把写代码的时间降低到 40-50% 左右。其他时间是跟各种人沟通协调,“公司现在刚搭建,人力招聘、办公室等琐碎事情都需要花一些心思。”

毕竟开源不像在原来“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现在做开源一定是“团体作战”,要想清楚该做什么事、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正组建团队,让更多人加入开源生态,减低个人瓶颈。

谈及今年的发展规划,张亮表示:
第一个目标是和团队做好磨合。目前虽求贤若渴,但分别设置团队 30、50、80 人的上限,假如团队到 30 人时,先观察团队的磨合度,如果团队磨合得还不错,那么继续招聘到 50 人;如果团队还有些摩擦力,就先放缓招聘速度,如此类推。目前办公室的规模是按照 50 人来设计的,因此今年的招聘目标为 50 人。

第二个目标是市场运营。今年将在社区运营下更多功夫,正确传达 ShardingSphere 的理念和技术。另外预计在海外开展社区运营工作,甚至成立办公室,让 ShardingSphere 走向国际。

第三个目标是产品研发,将投入约 20 人在开发垂直领域功能,让产品更加稳定。

同时张亮坦言,今年还没有商业计划,目前将全部精力用在产品研发、开源社区的建立上,让 ShardingSphere 为开发者和企业发挥其价值,才有更多商业化机会。

与开源同成长

尽管上文谈到国内开源发展的利好,可同时面临窘境:据 CSDN 《2020-2021中国开发者调查报告》显示,82% 的开发者在开源上每周投入时间不超过 5 小时,每周在开源项目上投入时长超过 30 小时的仅占比 2%。77% 的开发者表示,不曾在开源上获得收入。

对此,潘娟分享了她与开源结缘的故事:
2018 年,张亮将 ShardingSphere 在京东数科做落地推广时,时任 DBA 的潘娟惊喜地发现 ShardingSphere 与自己一直想要的诉求完全相符,正是自己一直想做却没做的项目,于是转到张亮麾下,专门从事 ShardingSphere 的开源工作。

她坦言,当时初出茅庐,对开源一窍不通。但正是出于维护好、运营好项目的心态,驱使自己多吸收开源的知识来快速成长,同时积极参加开源 Meetup 活动、多与志同道合的开源人员沟通,心态慢慢开放和热衷开源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其中的“赶集人”。

潘娟在开源分享会上,遇到不少想从事开源却没有时间的开发者,由于国内外开源环境不同,譬如初入职场的新人,工作繁忙着急上手,要是让他抽出时间来参加开源,确实较困难。

对此,潘娟建议道:
一是将开源组件引入公司项目,如果能将一个比较成熟和活跃的项目引入公司,自然而然可以在工作时间里参与到开源中。

二、假如无法在公司做开源,需要在业务时间参与开源的话,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件添加更多压力的工作,希望大家出于兴趣爱好而参与开源,享受这个过程,从而获得成长。并不一定规定大家在一周内必须参与多少时间,可以把时间拉长些,持续参加,慢慢积累。

三是加入 SphereEx 这类开源公司。潘娟进一步介绍参与开源的方式不一定就是贡献代码,还可以是回答问题,参与 MeetUp 活动等。譬如她刚开始参与 ShardingSphere 便是通过文档翻译形式参加,将项目的中文文档翻译成英文,提供给国外开发者阅读,而后才逐渐成长为 SphereEx 创始人。

开源不是一蹴而就,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

对于开源生态建设,无疑是开源开发者的头疼难题,ShardingSphere 获得 14K+ Star,两位创始人根据过往在生态建设的经验,给出自己的思考:

张亮恳切表示,希望大家能融入开源的心态,做开源不是重复做一个轮子出来,就可以颠覆掉现有的开源生态。我们只有融入这个生态,共同玩转开源。建设开源很关键的一点是,看清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配合别人做什么、该让别人配合自己做什么。
潘娟表示,一是只有做对他人有帮忙的开源产品,别人才愿意参与贡献。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开源的理念,参与开源社区和基金会,共建生态。三是多考虑一线用户需求,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四是核心团队人员开拓自身视野,多关注国际化、生态行业发展,带领大家走向更好的高度。

最后,谈及最近几年国内开源火热发展现状,张亮理性地提醒道,尽管当前国内开源发展现状看起来很乐观,但很多项目和国际顶级开源项目相比,差距较大。我们能否推出那些顶级开源项目还是未知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建设开源生态是需要积淀,不是简单促成的。大家不要以为,现在大环境看起来不错,便能一蹴而就获得成功。我们需理性观察,尽管当下开源火热,但其中成功的开源项目和开源公司不是现在出现的,而是历经三五年的静默期和积累期,才顺势发力,获得当前成就,所以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共建开源生态。

SphereEx 官网:http://www.sphere-ex.com/
ShardingSphere 官网:
https://shardingsphere.apache.org/
Apache ShardingSphere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apache/shardingsphere

最后

以上就是不安板凳为你收集整理的给力!斩获 GitHub 14000 Star,两周创办开源公司获数百万美元融资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给力!斩获 GitHub 14000 Star,两周创办开源公司获数百万美元融资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7)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