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ipv4】
IPv4: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
IPv4 地址由 32 位二进制数值组成,但为了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采用了“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
为了方便 IP 地址的管理及组网, IP 地址分成五类:
(1)A类地址
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固定为0,另外7比特可变的网络号可以标识128个网络(0~127),0一般不用,127用作环回地址。所以共有126个可用的A类网络。A类地址的24比特主机号可以标识1677216台主机(2^24 =1677216)。另外,主机号为全0时用于表示网络地址,主机号为全1时用于表示广播地址。这两个主机号不能用来标识主机。所以,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容纳1 677 214台主机。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0~127。
(2)B类地址
第一个字节的最高2比特固定为10,另外14比特可变的网络号可以标识214=16384个网络。16比特主机号可以标识65 536台主机,(216=65536)。由于主机号不能为全0和全1,所以,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容纳65534台主机。B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128~191。
(3)C类地址
第一个字节的最高3比特固定为110,另外21比特可变的网络号可以标识221=2097152个网络。8比特主机号可以标识256台主机(28=256),由于主机号不能为全0和全1。所以,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台主机。C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192~223。
(4)D类地址
D类地址用于组播(multicasting),因此,D类地址又称为组播地址。D类地址的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每个地址对应一个组,发往某一组播地址的数据将被该组中的所有成员接收。D类地址不能分配给主机。D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224~239。
有些D类地址已经分配用于特殊用途:224.0.0.0 是保留地址、224.0.0.1 是指本子网中的所有系统、224.0.0.2 是指本子网中的所有路由器、224.0.0.9 是指运行RIPv2路由协议的路由器、224.0.0.11是指移动IP中的移动代理。
另外,还有一些D类地址留给了网络会议:224.0.1.11 用于IETF-1-AUDIO、224.0.1.12 用于IETF-1-VIDEO
(5)E类地址
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可以用于实验目的。E类地址的范围:240.0.0.0 ~ 255.255.255.254,E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为240~255。
在现在的网络中,IP地址分为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网IP是在Internet使用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则是在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为了解决 IP 地址短缺的问题,提出了私有地址的概念。私有地址是指内部网络或主机地址,这些地址只能用于某个内部网络,不能用于公共网络。下图为私有网络预留的 3 个 IP 地址段。
【ipv6】
2019年11月26日,全球所有43亿个IPv4地址已分配完毕,网络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IPv6的地址长度为128位,是IPv4地址长度的4倍。于是IPv4点分十进制格式不再适用,采用十六进制表示。IPv6有三种表示方法:
1. 冒分十六进制表示法
格式为X:X:X:X:X:X:X:X,其中每个X表示地址中的16b,以十六进制表示,
2. 0位压缩表示法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IPv6地址中间可能包含很长的一段0,可以把连续的一段0压缩为“::”。但为保证地址解析的唯一性,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
3. 内嵌IPv4地址表示法
为了实现IPv4-IPv6互通,IPv4地址会嵌入IPv6地址中,此时地址常表示为:X:X:X:X:X:X:d.d.d.d,前96b采用冒分十六进制表示,而最后32b地址则使用IPv4的点分十进制
ipv6的优点:
- IPv6拥有超级大的地址空间,达到了128bit,而IPv4协议只有区区32bit ,IPv6的地址空间增大了2的96次方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愿意,那么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IP地址。
- IPv6拥有更加灵活的协议首部,IPv定义了更多可选的扩展首部,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功能。而且由于路由器不需要处理扩展首部。所以同时还提升了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 IPv6允许协议的二次扩充,这让IPv6更加与时俱进,这是IPv4的固定协议所无法做到的。
- 更方便的多层级管理,更合理的协议选项,即插即用智能配置,资源预分配等,IPv6并不只是扩大了地址空间,而是全方位地提升了IP协议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ipconfig】
ipconfig——当使用IPConfig时不带任何参数选项,那么它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
ipconfig /all——当使用all选项时,IPConfig能为DNS和WINS服务器显示它已配置且所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如IP地址等),并且显示内置于本地网卡中的MAC
【1 ping】
ping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成功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包,再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网络是否通畅等。
得到什么信息:ping的ip地址;bytes:ping命令发送包的大小;times:响应时间;ttl:存活周期
[tracert]
balbal
【域名及域名解析】
1. 域名
由于IP地址具有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等缺点,人们设计出了域名,并通过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域名(Domain Name)可以分成三级:一级域名,二级域名,三级域名。是由一串字符+域名后缀组成,我们通常说的网址就包括域名。
一级域名:又叫顶级域名,一串字符串中间一级点隔开,例如baidu.com,如www.baidu.com不是一级域名而是二级。
二级域名:实际上就是一个一级域名以下的主机名,一串字符串中间两个“.”隔开,例如pan.baidu.com(“pan”是主机名)。
三级域名:二级域名的子域名,特征是包含三个“.”,一般来说三级域名都是免费的。即域名特点: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先注册先得
2. 域名解析
Internet上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来定位的,给出一个IP地址,就可以找到Internet上的某台主机。
而因为IP地址难于记忆,又发明了域名来代替IP地址,但通过域名并不能直接找到要访问的主机,中间要加一个从域名查找IP地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域名解析。
换句话说,域名解析就是把域名指向网站空间IP,让人们通过注册的域名可以方便的访问到网站的一种服务。域名解析实际上就是域名到IP地址转换的过程。地址解析的过程有DNS服务器完成。
3.域名的投资
【DNS】
1. DNS协议
DNS协议则是用来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也可以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域名地址)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协议呢?
- 因为IP地址是固定长度的,IPv4是32位,IPv6是128位,而域名是变长的,不便于计算机处理。
- IP地址对于用户来说不方便记忆,但域名便于用户使用,例如www.baidu.com这是百度的域名。
2. DNS架构
根据前面的域名介绍我们可以得到,这里我们以百度网页为例:www.baidu.com
- com: 一级域名. 表示这是一个企业域名。同级的还有 “net”(网络提供商), “org”(⾮非盈利组织) 等。
- baidu: 二级域名,指公司名。
- www: 只是一种习惯用法。
3. DNS域名解析步骤
- 浏览器会检查缓存中有没有域名对应的ip地址,如果有,解析结束。同时域名被缓存的时间也可通过TTL属性(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TTL是IPv4报头的一个8 bit字段。)来设置。
- 如果浏览器缓存没有,那么就检查操作系统的hosts文件,linux在/etc/hosts文件中配置。
- 如果本地也没有配置,那么本地(或者叫做“用户”)就会根据向本机配置的Local DNS Server(即:本地区DNS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
- 如果LDNS不能解析,那么就直接向Root DNS Server(根域名服务器)请求解析。
- 根域名服务器会给本地域名服务器LDNS一个所查询的gTLD(主域名服务器)地址,gTLD是国际顶级域名服务器,比如.com,.cn,.org等。
- 本地域名服务器LDNS再向上一步返回的gLTD Server发送请求。
- gLTD服务器查询并返回域名对应的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的地址,通常是你注册的域名服务器。
- Name Server(域名服务器)会查询存储的域名和ip的映射关系表,将ip连同一个TTL值(返回给DNS Server域名服务器。
- LDNS拿到ip和TTL会缓存起来,缓存时间由TTL值控制。
- 把解析的结果返回给用户,用户根据TTL值缓存在本地系统缓存中,域名解析过程结束。
【tracert】
tracert是一种简单网络诊断工具,探测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经过的路由器IP地址
tracert 命令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实现原理:
-
tracert发出TTL值为1的ICMP数据包(40个字节、源地址、目标地址和发出时间标签,一般发3个)
-
当到达路径上第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会将,TTL值减1
-
此时TTL值为0,该路由器将此数据包丢弃,向源地址返回一个ICMP超时通知(数据包的源地址、路由器的IP地址)
-
当tracert收到该数据包,获得了这个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
tracert再发送另一个TTL为2的数据包
-
第一个路由器会将此数据包转发给第二个路由器
-
当TTL=0,第二个路由器返回一个超时通知,tracert得到第二个路由器地址
Tracert每次发出数据报时便会将TTL加1,发现下一个路由器,这个动作一直重复,直到到达目的地或者确定目标主机不可到达为止。
到达目的IP后,目标主机并不返回超时报文
Tracert发送数据报时,会选择一个一般应用程序不会使用的号码来做端口(3000以上)
当到达目的地后,目标主机返回一个ICMP port unreachable(端口不可达)的消息,当tracert收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目的地到达了。
tracert语法详解: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d 指定不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
-j computer-list 指定沿computer-list的稀疏源路由。
-w timeout 每次应答等待timeout指定的微秒数。
target_name 目标计算机的名称。
【ipv6的资源与使用】
pt.cau.edu.cn 下载人越多,速度越快的原理,传销式下载
最后
以上就是壮观毛豆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系统导论】网络(互联网)知识汇总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系统导论】网络(互联网)知识汇总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