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含糊衬衫,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数据结构】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实验应用,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一、实验要求

(1)对N个数进行排序并测试
(2)用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这7种算法进行排序
(3)比较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尝试算法的改进

二、实验过程

对N个数(N大于2000),从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这7种算法中选取4种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1.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这N个数。
2.对这N个数分别用下列三种情况进行测试:
(1)N个从小到大的有序整数
(2)N个从大到小的有序整数
(3)N个随机产生的无序数
3.比较各类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4.对上述算法提出改进之处(创新思维)。

三、实验代码
选用的结构体是顺序表,其中的last其实在后面没有作用,只是用作与初始化用。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node;

完整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SIZE 2001
typedef int DataType;
//结构体函数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node;
//初始化顺序表 
void initlist(node *r){
	r->last=0;
}
//无序版本的顺序表 
void putNum(node *r){
	initlist(r);
	srand(time(0));
	int i;
	for(i=1;i<MAXSIZE;i++){
		r->data[i]=rand();
	}
}
//升序版本的顺序表 
void putNumshen(node *r){
	initlist(r);
	int i;
	for(i=1;i<MAXSIZE;i++){
		r->data[i]=i;
	}
}
//降序版本的顺序表 
void putNumjiang(node *r){
	initlist(r);
	int i;
	int n=MAXSIZE;
	for(i=1;i<MAXSIZE;i++){
		r->data[i]=n;
		n--;
	}
}
//测试使用,用于输出较少的测试 
void shuchu(node r){
	int i;
	for(i=1;i<MAXSIZE;i++){
		printf("%dn",r.data[i]);
	}
	printf("----------------------");
}
//直接插入排序的函数使用 
void sort(node r,int n){
	int i,j;
	int sortComp=0;
	int sortMove=0;
	for(i=2;i<n;i++){
		r.data[0]=r.data[i];
		sortMove++;
		j=i-1;
		while(sortComp++,r.data[j]>r.data[0]){
			r.data[j+1]=r.data[j];
			sortMove++;
			j--;
		}
		r.data[j+1]=r.data[0];
		sortMove++;
	}
//	for(i=1;i<MAXSIZE;i++){
//		printf("%dn",r.data[i]);
//	}
	printf("直接插入排序比较次数:%dn",sortComp);
	printf("直接插入排序移动次数:%dn",sortMove);
//	printf("n");
}
//二分插入排序的函数使用 
void binasort(node r,int n){
	int i,j,l,h,mid;
	int binaComp=0;
	int binaMove=0;
	for(i=2;i<n;i++){
		r.data[0]=r.data[i];
		l=1;
		h=i-1;
		while(l<=h){
			mid =(l+h)/2;
			if(r.data[0]<r.data[mid]){
				h=mid-1;
			}else{
				l=mid+1;
			}
			binaComp++;
		}
		for(j=i-1;j>=l;j--){
			r.data[j+1]=r.data[j];
			binaMove++;
		}
		r.data[l]=r.data[0];
		binaMove++;
	}
//	for(i=1;i<MAXSIZE;i++){
//		printf("%dn",r.data[i]);
//	}
//	printf("----------------------");
	printf("二分插入排序比较次数:%dn",binaComp);
	printf("二分插入排序移动次数:%dn",binaMove);
//	printf("n");
}
//冒泡排序的函数使用 
void bubblesort(node r,int n){
	int i=1,tag,j;
	int bubbleComp=0;
	int bubbleMove=0;
	node x;
	do{
		tag=0;
		for(j=n;j>i;j--){
			bubbleComp++;
			if(r.data[j]<r.data[j-1]){
			x.data[0]=r.data[j];
			r.data[j]=r.data[j-1];
			r.data[j-1]=x.data[0];
			tag=1;
			bubbleMove+=3;	
			}
		}
		i++;
	}while(tag == 1 && i<=n);
//	for(i=1;i<MAXSIZE;i++){
//		printf("%dn",r.data[i]);
//	}
//	printf("---------------7-------");
	printf("冒泡排序比较次数:%dn",bubbleComp);
	printf("冒泡插入排序移动次数:%dn",bubbleMove);
//	printf("n");
}
//简单插入排序的函数使用 
void sisort(node r,int n){
	int i,j,z;
	node x;
	int sisortComp=0;
	int sisortMove=0;
	for(i=1;i<n;i++){
		z=i;
		for(j=i+1;j<=n;j++){
			if(sisortComp++,r.data[j]<r.data[z]){
				z=j;
			}
		}
		if(z!=i){
			x.data[0]=r.data[i];
			r.data[i]=r.data[z];
			r.data[z]=x.data[0];
			sisortMove+=3;
		}
	}
//	for(i=1;i<MAXSIZE;i++){
//		printf("%dn",r.data[i]);
//	}
	printf("简单选择排序比较次数:%dn",sisortComp);
	printf("简单选择排序移动次数:%dn",sisortMove);
//	printf("n");
}
int main(){
	node r;
	putNumjiang(&r);
//	shuchu(r);
	double s=clock();
	sort(r,2000);
	double e=clock();
	printf("直接插入排序的时间为 %lf msn",e-s); 
	printf("------------------------------n");
	s=clock();
	binasort(r,2000);
	e=clock();
	printf("二分插入排序的时间为%lf msn",e-s);
	printf("------------------------------n");
	s=clock();
	bubblesort(r,2000);
	e=clock();
	printf("冒泡排序的时间为%lf msn",e-s);
	printf("------------------------------n");
	s=clock();
	sisort(r,2000); 
	e=clock();
	printf("简单选择排序的时间为%lf ms",e-s);
}

实验步骤与算法描述
1.实验开始时,创建顺序表结构体;
2.初始化顺序表结构体,并且选择升序、降序、无序;
3.升序版本,for循环往顺序表添加数组的数据,每循环一次数据+1;
4.降序版本,for循环往顺序表添加数组的数据,每循环一次数据-1;
5.无序版本,使用srand(time(0))函数生成一个种子,保证数组中的数字都是不重复的。
6.设置double s=clock(),之后进行直接插入函数的(升序/降序/无序)排列,在函数中设置对比次数和移动次数,结束后设置double e=clock(),输出e-s得到直接插入函数的时间。
7.设置 s=clock(),之后进行折半插入排序的(升序/降序/无序)排列,在函数中设置对比次数和移动次数,结束后设置 e=clock(),输出e-s得到折半插入排序函数的时间。
8.设置s=clock(),之后进行冒泡排序函数的(升序/降序/无序)排列,在函数中设置对比次数和移动次数,结束后设置 e=clock(),输出e-s得到冒泡排序函数的时间。
9.设置 s=clock(),之后进行简单选择排序函数的(升序/降序/无序)排列,在函数中设置对比次数和移动次数,结束后设置 e=clock(),输出e-s得到简单选择排序函数的时间。
10.输出所有结果。

这里举例一下直接插入排序的实验流程图,各个的代码可能不太一样,按照实际代码更改。
直接插入排序
4种算法在三种情况测试下的实验结果(比较次数、移动次数和运行耗时):
从小到大:
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从大到小
随机产生:
乱序版本
算法性能的比较
算法比较
算法的改进意见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将搜索和数据移动这二个步骤合并。每次a[i]先和前面一个数据a[i-1]比较,如果a[i] > a[i-1]说明a[1]到a[i]也是有序的,无须调整。否则就令j=i-1,x(标记)=a[i]。然后一边将数据a[j]向后移动一边向前搜索,当有数据a[j]<a[i]时停止并将x放到a[j + 1]处。
折半插入排序算法:当待排序列已是最佳次序时,只要将本次记录与有序序列的最后一个记录(即本次记录的前一个记录)比较,便可以结束本轮排序,无需进行后续运算。
冒泡排序算法:若发现从某个位置x开始,不再进行记录交换,就说明r[i+1]到r[n-1]已经排好序,因此下一趟比较只要进行到位置x就行。冒泡算法改进,用变量x记录数据最后一次交换位置,下次再从x开始比较就可以了。

最后

以上就是含糊衬衫为你收集整理的【数据结构】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实验应用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数据结构】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折半插入排序 冒泡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的实验应用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60)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