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阅读之前推荐先阅读博主关于LinkedHashMap的文章,传送地址:LinkedHashMap源码分析,基于JDK1.8逐行分析
LRU算法的实现
文章目录
- LRU算法的实现
- 1. 题目描述
- 2. LRU算法的介绍
- 3. 数据结构的选择
- 3.1 为什么不使用数组?
- 3.2 为什么不使用单向链表?
- 3.3 为什么使用HashMap + 双向链表?
- 4. 代码实现方式一
- 5. 代码实现方式二
1. 题目描述
运用你所掌握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实现一个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机制
实现 LRUmap 类:
- LRUmap(int capacity) 以正整数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如果关键字不存在,则插入该组「关键字-值」。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capacity时,应该在写入新数据之前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值,从而为新的数据值留出空间
进阶:是否可以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完成这两种操作?
2. LRU算法的介绍
-
全称为最近最少使用,是一种缓存淘汰策略,也就是说认为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有用的,很久都没使用过的数据应该是无用的,内存满了就优先删除那些很久没有使用过的数据
-
对应到数据结构表述的就是最常使用的元素将其移动至头部或尾部,这就会导致很久没有使用过的元素会被动的移动至另一边,最先删除的元素是最久没有被使用过的元素(注意不是使用次数最少的元素,这是LFU算法)
- get一个元素时算是访问该元素,需要将此元素移动至头部或尾部,表示最近使用过
- put一个元素时算是访问该元素,需要将此元素插入到头部或尾部,表示最近使用过
3. 数据结构的选择
3.1 为什么不使用数组?
数组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1),但其删除元素后将元素整体移动的时间复杂度为O(n),不满足题意
3.2 为什么不使用单向链表?
链表 添加 / 删除 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1),如果删除的是头节点则满足题意
但如果删除的是链表的中间节点,需要保存待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且遍历到待删除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不满足题意
3.3 为什么使用HashMap + 双向链表?
HashMap寻找待删除节点只需要O(1)的时间复杂度
双向链表删除节点不需要遍历找到待删除结点的前一个节点,故删除任意位置的元素时间复杂度都是O(1)
综上所述:使用HashMap寻找节点,使用双向链表 删除 / 移动 节点,可满足时间复杂度为O(1)的要求
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image-20210419215308544](https://file2.kaopuke.com:8081/files_image/2023061423/8941cde9f250476dacf1e6b6e8380146.png)
4. 代码实现方式一
将刚刚使用过的元素移动到头部,很久没有使用过的元素移动到尾部
public class LRUCache {
//双向链表的节点
class DLinkedNode {
int key;
int value;
DLinkedNode prev;
DLinkedNode next;
public DLinkedNode() {}
public DLinkedNode(int _key, int _value) {key = _key; value = _value;}
}
private Map<Integer, DLinkedNode> map = new HashMap<Integer, DLinkedNode>();
private int size; //实际元素个数
private int capacity; //容量
private DLinkedNode head, tail;
//构造器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size = 0;
this.capacity = capacity;
//使用伪头部、伪尾部节点
head = new DLinkedNode(); //伪头部节点是第一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tail = new DLinkedNode(); //伪尾部节点是最后一个节点的后一个节点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
//get方法
public int get(int key) {
DLinkedNode node = map.get(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1;
}
//如果key存在,先通过HashMap定位,再移到头部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put方法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DLinkedNode node = map.get(key);
if (node == null) {
//如果key不存在,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DLinkedNode newNode = new DLinkedNode(key, value);
//添加进哈希表
map.put(key, newNode);
//添加至双向链表的头部
addToHead(newNode);
++size;
if (size > capacity) {
//如果元素个数超出容量,删除双向链表的尾节点
DLinkedNode tail = removeTail();
//删除哈希表中对应的项
map.remove(tail.key);
--size;
}
}
else {
//如果key存在,先通过HashMap定位,再修改value并移到头部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
}
//将节点移动至头部
private void moveToHead(DLinkedNode node) {
removeNode(node); //将此节点从链表断开
addToHead(node); //将断开的节点移动至头部
}
//将节点从链表断开
private void removeNode(DLinkedNode node) {
node.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将节点移动至头部
private void addToHead(DLinkedNode node) {
node.prev = head; //伪头部节点成为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node.next = head.next; //原来的第一个节点成为此节点的后一个节点
head.next.prev = node; //原来的第一个节点向前的指针指向此节点
head.next = node; //此节点成为伪头部节点的后一个节点
}
//删除链表的尾节点
private DLinkedNode removeTail() {
DLinkedNode res = tail.prev; //删除的其实是伪尾部的前一个节点
removeNode(res);
return res;
}
}
5. 代码实现方式二
通过LinkedHashMap的源码讲解,自定义LRU缓存可以使用现有的LinkedHashMap,通过制定移除策略、调用 getOrDefault
方法未找到元素时返回 -1 即可,代码如下:
class LRUCache extends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
//容量
private int capacity;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super(capacity, 0.75F, true);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return super.getOrDefault(key, -1); //未找到元素时返回-1
}
//自带的put方法可满足要求,无需改写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super.put(key, value);
}
//制定移除策略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Integer, Integer> eldest) {
return size() > capacity;
}
}
最后
以上就是从容黄蜂为你收集整理的LRU (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 的代码实现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LRU (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 的代码实现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