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基础知识
1.1 波特率的概念
波特率(Baud rate),指的是信号被调制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如每秒钟传送240个字符,而每个字符格式包含10位(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8个数据位),这时的波特率为240Bd,比特率为10位*240个/秒=2400bps。又比如每秒钟传送240个二进制位,这时的波特率为240Bd,比特率也是240bps。(但是一般调制速率大于波特率,比如曼彻斯特编码)。波特率,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一个设备在一秒钟内发送(或接收)了多少码元的数据。它是对符号传输速率的一种度量,1波特即指每秒传输1个码元符号(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可以在一个码元符号上负载多个bit位信息),1比特每秒是指每秒传输1比特(bit)。 单位“波特”本身就已经是代表每秒的调制数,以“波特每秒”(Baud per second)为单位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1.2 串口发送/接收的比特率的时钟计算
串口的比特率为9600bps时,dt = 1s/9600 = 104.1667us。即每bit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为 dt = 104.1667us。
当 主系统时钟MCLK = 50MHz,其周期T = 0.02us。则要计数 dt/T = 104.1667/0.02 = 5208 个MCLK才发送一位(bit))数据。
则在RS232(串口)的时钟周期 rsT = dt,要计数5208个MCLK。当时钟为方波时,只要计数5208/2 = 2604个MCLK,就翻转IO口产生需要的时钟信号。
1.3 代码
`timescale 1ns / 1ps
module UART_BpsClkGen(
// << input port
mclk, // 50MHz master clock
rst, // reset signal
bps_startFlag, // clk start generate flag
// >> output port
bps_clk // clk output signal
);
input mclk,rst,bps_startFlag;
output bps_clk;
reg[12:0] cnt_mclk = 13'd0; // mclk counter
reg bps_clk_r = 1'b0; // bps clk regsister
`define BPS_CNT (5208)
`define BPS_CNT_HALF (`BPS_CNT/2-1)
always @ (posedge mclk, posedge rst)
begin
if(rst) begin
cnt_mclk <= 13'd0;
end
else if(cnt_mclk > `BPS_CNT_HALF) begin
bps_clk_r <= ~bps_clk_r;
cnt_mclk <= 13'd0;
end
else begin
cnt_mclk <= cnt_mclk + 1'b1;
end
end
assign bps_clk = bps_clk_r&bps_startFlag;
endmodule
最后
以上就是直率未来为你收集整理的FPGA实验——串口发送/接收学习笔记1. 基础知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FPGA实验——串口发送/接收学习笔记1. 基础知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