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22年CCF中国软件大会(CCF ChinaSoft 2022)将于2022年11月25-27日在线上举行。预期将有林惠民、陈左宁、邬江兴、何积丰、梅宏、吕建、柴洪峰、廖湘科、王怀民、郑纬民、蒋昌俊、王自力等10余位院士莅临。
本次大会主题是“聚焦产教研用协同创新,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包括学术、工业、教育等论坛活动40余场,期待您的参与!
大会线上参会报名通道已经开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注册线上参会!
https://conf.ccf.org.cn/chinasoft2022
✦ +
+
论坛巡礼
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1月25日举办的【编译器与编程语言】论坛。
论坛名称:编译器与编程语言
时间: 2022年11月25日下午13:30-17:00
论坛简介:
随着摩尔定律趋于平缓,硬件多样化发展,给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带来了黄金时代。通用算力持续发展遇到瓶颈挑战,异构芯片和并行计算是发展趋势。融合应用的创新驱动着基础软件发生变革,使能统一的多样性计算生态。
本论坛将讨论如下问题:
1) 系统编程语言技术创新路在何方,是并行,安全还是其他?
2) 外部封锁,工艺受限形势下,编译器如何协同硬件打造技术竞争力?
3) 新兴编译技术,比如量子,AI等技术如何在工业界落地?
4) 集成开发环境如何适应新的趋势,提升开发体验?
5) 如何加强国内编程语言和编译器等核心基础软件的研究,打造开发者生态?
日程安排
Schedule
论坛组织者
Forum Organizer
钱溢
现任华为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对外合作代表,曾带领ModemDSP团队交付多款编译器,以极致性能和极致codesize支撑芯片PPA目标达成。
加入华为之前,先后在Cadence,中国科学院通用芯片与基础软件研究中心等公司负责编译器、工具链、芯片架构等全栈设计和开发,涵盖编译器与EDA领域。
罗川
现任华为公司中央软件院技术合作经理,负责编译器与编程语言相关领域技术合作接口,连接和维护学术界、工业界关系,促成与多个重点院校的技术合作。
2011年3月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华为,先后从事智能终端等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论坛嘉宾
Forum Guest
高耀清
现任华为公司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实验室主任及首席专家,主导华为编译器领域业务战略和技术规划,实现华为鲲鹏和昇腾等多款自研芯片的编译器技术创新突破和产品化研发,支撑华为公司ICT和终端业务的商业成功和竞争力持续领先。多次获得代表华为公司最高荣誉的金牌个人奖以及金牌团队奖。
加入华为之前,先后在国防科大、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从事编程模型、编译技术、并行分布处理、体系结构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而后从学术界加入到工业界,担任IBM编译器团队的首席架构师,负责全球IBM Power服务器、BlueGen巨型机、CELL加速器,system z大型机的编译器创新研发和产品交付。多次获得IBM杰出贡献奖和发明奖。在顶级国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50余篇论文,拥有三本专著,并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拥有40余项国际授予专利。
张昕
北京大学研究员兼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项目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2017-2020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博士后,2020年加入北京大学。
研究领域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工程,重点为编程系统和机器学习的交叉方向。一方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高程序分析等编程系统的可用性,另一方面,开发了新的程序分析和语言以提高机器学习系统的质量。工作发表在 PLDI、POPL、FSE、NeurIPS 等顶级会议上,获 PLDI'14 和 FSE'15 杰出论文奖。曾任 PLDI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
人工智能时代的程序分析
报告摘要:
软件产业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在该背景下,软件质量保证技术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构建更好的软件质量保证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由于机器学习程序的广泛应用,开发有效的技术以保证他们的质量日趋重要。今天我将介绍如何在程序分析中利用这些机遇、迎接这些挑战。首先,我将介绍如何通过结合逻辑和概率,构建新的程序分析范式。然后,我将简要介绍如何将程序分析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公平性问题上。
蒋炎岩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新体制副教授。
研究兴趣包括软件系统分析测试和软件自动化,在软件工程顶级会议ICSE/FSE/ASE发表论文十余篇、担任多个重要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获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CCF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Europe Council Best Paper Award、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等荣誉或奖励。蒋炎岩执教了广受欢迎的《操作系统》课程,互联网播放超百万,多次获评“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课程”。
报告题目:
生态尺度的软件质量保障
报告摘要:
“软件”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在空间维度,软件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与其他软件互相协作、互相影响。在时间维度,软件亦随着生态系统的演进持续演化。近年来,软件质量保障技术发展迅猛,由人工智能、形式化方法共同驱动的动静态分析技术大放异彩。然而,在大空间、长时间的尺度上,软件质量保障依然面临挑战。在此报告中,我们为大家分享团队在此方面的思考和初步工作。
史晓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编译技术、并行计算、软件工程等。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编译技术”主讲教授。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加州大学埃文分校访问学者。曾任Intel微处理器研究院Staff Researcher,是Intel高性能开源ORP JVM(Apache Harmony JVM)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及XORP JVM(clean room)中JIT编译器的主要设计与实现者,期间申请了15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8项)。在华为的资助下,带领课题组从零开始研发了JavaScript静态编译器JWST,在SunSpider性能测试中,全部26个测试用例中有20个性能超越NodeJS(Chome V8, i7-12700K)。对于多核架构下的编译优化技术、虚拟机及运行时系统优化技术,以及“Compiler for AI”&“AI for Compiler”等技术领域均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在重要国际会议和国内外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数十篇,申请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工信部“十四五基础软件:5G核心网用高性能服务器通用CPU编译工具链重点项目”,主持核高基重大专项“开源操作系统内核分析和安全性评估:Android Dalvik虚拟机、C运行库及其他函数库分析”等。曾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报告题目:
程序设计语言——静态编译还是虚拟机执行?
报告摘要:
程序设计语言用“编译-执行”方式分类,可以分为静态编译类型,例如C、C++等语言,以及虚拟机执行类型,例如Java、JavaScript等语言,还有一些语言尽管是静态编译的,但是运行时需要依赖“语义库”——以此区分运行时函数库,例如,Objective-C需要依赖一个轻量级的runtime,在启动时进行对象布局重构;例如,Ada这样的传统语言运行时需要依赖一个GC模块管理内存。通常而言,静态编译类型的语言更强调性能,虚拟机执行的语言更强调多平台适配和快速开发快速部署等。我们将讨论,哪些语言特性,会使得某些语言在保证语义完整性的前提下,只能采用虚拟机执行;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将产生更多的静态编译类型语言,还是虚拟机执行类型语言。
吴荣鑫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哲学博士。入选2021年福建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2019年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多次参与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的大型创新技术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在软件工程、程序分析和计算机安全的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35篇论文,其中CCF-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30篇,曾两次荣获软件工程CCF-A类会议颁发的杰出论文奖(ISSTA 2014和ICSE 2019)。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程序分析、自动化调试、自动化测试、软件库挖掘等。研发的源代码静态漏洞扫描工具(Pinpoint)和软件崩溃自动化诊断工具在腾讯、百度、微软等企业广泛部署和使用,在几十个著名的开源软件项目上的源代码中检测到上百个安全相关的漏洞。
报告题目:
面向IDE环境下的软件生态体系安全保障技术的探索
报告摘要:
随着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人-机-物”三元融合模式的软件形态不断涌现,在这种趋势下,软件安全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应用的安全问题,而是演变成整个软件生态体系的安全保障问题。作为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门槛的最为有效的工具,IDE是目前代码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实现软件生态体系安全保障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本次报告将讨论我们在IDE场景下对软件生态体系安全保障的一些思考、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研究工作。
蒋奕
现任华为公司软件IDE实验室主任,曾作为首席架构师主导华为第一个自研编译器HCC以及方舟编译器的架构设计与产品化研发。多次获得代表华为公司最高荣誉的金牌个人奖以及金牌团队奖。
加入华为之前,先后在Intel,Nvidia,Apple等公司负责编译器、工具链、程序分析工具、调试工具等全栈设计和开发,涵盖GCC,LLVM,Open64,Intel Compiler等主流编译器。
报告题目:
BitFun程序分析底座:大规模高精度程序分析探索
报告摘要:
IDE作为工具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程序员的整个开发活动,重点关注从工程创建,代码编写,编译构建,调试调优,缺陷检测,集成测试等全流程的效率和体验。而代码贯穿整个开发活动,是程序员开发活动最重要的产物。因此程序分析作为IDE领域的关键根技术,对深度理解用户意图,支撑全流程的效率提升和智慧化有关键作用。然而在C、C++等领域,大规模全局高精度程序分析是编译与工具链传统难题,特别对于百万行级以上的工程,在本报告中,我将分享华为软件IDE实验室基于BitFun程序分析底座在这个方面的探索和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最后
以上就是能干纸鹤为你收集整理的ChinaSoft 论坛巡礼 | 编译器与编程语言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ChinaSoft 论坛巡礼 | 编译器与编程语言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