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曾经香烟,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相关知识点1.局域网的特点和优点2.局域网拓扑结构3.媒体共享技术4.以太网的两个标准5.适配器的作用6. CSMA/CD 协议7.CSMA/CD协议的要点,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文章目录

  • 1.局域网的特点和优点
  • 2.局域网拓扑结构
  • 3.媒体共享技术
  • 4.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 5.适配器的作用
  • 6. CSMA/CD 协议
    • CSMA/CD 含义
    • 为什么要进行碰撞检测?
    • CSMA/CD 重要特性
    • 争用期
    •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 争用期的长度
    • 最短有效帧长
  • 7.CSMA/CD协议的要点

1.局域网的特点和优点

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
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

2.局域网拓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星形网:由于集线器(hub)的出现和双绞线大量用于局域网中,星形以太网和多级星形结构的以太网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环形网: 最典型的就是令牌环形网(token ring),简称为令牌环。
总线网:各站直接连在总线上。总线两端的匹配电阻吸收在总线上传播的电磁波信号的能量,避免在总线上产生有害的电磁波反射。

总线网可使用两种协议:(1)传统以太网使用的CSMA/CD。(2)令牌传递总线网,即物理上是总线网而逻辑上是令牌环形网。前一种总线网现在已演变为星形网,而后一种令牌传递总线网早已退出了市场。
总线网还有一种变形叫树形网,都属于使用广播信道的网络,但这主要用于频分复用的宽带局域网。

3.媒体共享技术

静态划分信道: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用户只要分配到了信道就不会和其他用户发送冲突,但这种划分信道的方法代价比较高,不适合于局域网使用。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
随机接入:特点是所有用户可随机地发送信息。但如果恰巧有两个或更多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发送信息,那么在共享媒体上就要发生碰撞(即发生了冲突),使得这些用户的发送都失败。因此,必须有解决碰撞的网络协议。
受控接入 :受控接入的特点是用户不能随机地发送信息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如多点线路探询 (polling),或称轮询。

4.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
IEEE 802.3 是第一个 IEEE 的以太网标准。
DIX Ethernet V2 标准与 IEEE 的 802.3 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 802.3 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 。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 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
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不考虑 LLC 子层,是因为 TCP/IP 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是 DIX Ethernet V2 而不是 802.3 标准中的几种局域网,因此现在 802 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即 802.2 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很多厂商生产的适配器上就仅装有 MAC 协议而没有 LLC 协议。

5.适配器的作用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 (adapter) 或网络接口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适配器的重要功能:
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对数据进行缓存。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实现以太网协议。

计算机通过适配器和局域网进行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CSMA/CD 协议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 B 发送的数据信号。
由于只有计算机 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地址一致,因此只有 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 和 E)都检测到不是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而不能够收下来。
在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1)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这样做的理由是局域网信道的质量很好,因信道质量产生差错的概率是很小的。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当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其他什么也不做。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作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

(2)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 (Manchester) 编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D 含义

CSMA/CD 含义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 碰撞检测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
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为什么要进行碰撞检测?

由于电磁波在总线上的传播速率是有限的,当某个站监听到总线是空闲时,也可能总线并非真正是空闲的。
A 向 B 发出的信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传送到 B。
B 若在 A 发送的信息到达 B 之前发送自己的帧 (因为这时 B 的载波监听检测不到 A 所发送的信息),则必然要在某个时间和 A 发送的帧发生碰撞。
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
所以需要在发送期间进行碰撞检测,以检测冲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强化碰撞:当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发生了碰撞时:
(1) 立即停止发送数据;
(2) 再继续发送若干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 (jamming signal),以便让所有用户都知道现在已经发生了碰撞。

CSMA/CD 重要特性

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争用期

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第二次发生冲突: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做个小题:以太网中,第4次冲突之后,一个节点选择的随机退避系数r的值为6的概率是?
解析:第四次冲突,r就取0-(2^4-1)即r={0,1,2,…15}
则r为6的概率为1/16

争用期的长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短有效帧长

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 64 字节之内。
由于一检测到冲突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 64 字节。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例题: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it/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1km电缆,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T =1 /200000=5μ s,
端到端往返时延为:2T =10μs,
为了能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送时延不能小于10μ s,以C=1Gb/s速率工.作,10μs可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2T*C=10000bit=1250字节

7.CSMA/CD协议的要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准备发送。但在发送之前,必须先检测信道。
(2) 检测信道。若检测到信道忙,则应不停地检测,一直等待信道转为空闲。若检测到信道空闲,并在 96 比特时间内信道保持空闲(保证了帧间最小间隔),就发送这个帧。
(3) 检查碰撞。在发送过程中仍不停地检测信道,即网络适配器要边发送边监听。这里只有两种可能性:

①发送成功:在争用期内一直未检测到碰撞。这个帧肯定能够发送成功。发送完毕后,其他什么也不做。然后回到 (1)。
②发送失败:在争用期内检测到碰撞。这时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按规定发送人为干扰信号。适配器接着就执行指数退避算法,等待 r 倍 512 比特时间后,返回到步骤 (2),继续检测信道。但若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则停止重传而向上报错。

最后

以上就是曾经香烟为你收集整理的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相关知识点1.局域网的特点和优点2.局域网拓扑结构3.媒体共享技术4.以太网的两个标准5.适配器的作用6. CSMA/CD 协议7.CSMA/CD协议的要点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相关知识点1.局域网的特点和优点2.局域网拓扑结构3.媒体共享技术4.以太网的两个标准5.适配器的作用6. CSMA/CD 协议7.CSMA/CD协议的要点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39)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