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
目录
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的运行概念
3.1.1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
3.1.2 路由器转发方式
3.1.3 链路与数据链路的区别
3.2、数据链路层的三大作用
3.2.1封装成帧
3.2.2 透明传输
3.2.3 差错检验
3.3、CSMA/CD协议
3.3.1 局域网的概念
3.3.2 信道的分类
3.3.3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3.4、集线器与交换机
3.4.1 集线器
3.4.2交换机(网桥)
3.5、虚拟局域网
3.1、数据链路层的运行概念
3.1.1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 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3.1.2 路由器转发方式
从物理层—>网络层;在转发表中找到下一跳的地址;网络层—>物理层
3.1.3 链路与数据链路的区别
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
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3.2、数据链路层的三大作用
3.2.1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设置控制字符:
3.2.2 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保证无论什么数据都能在数据链路层无差错传输。
在数据段插入转义字符ESC,表示ESC后面的SOH和EOT是无效的控制符。
3.2.3 差错检验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可能会变成0而0也可能变成1,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
3.3、CSMA/CD协议
3.3.1 局域网的概念
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局域网有广播功能,局域网工作的层次跨越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局域网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划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
以太网是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作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
3.3.2 信道的分类
静态划分信道动 | 只要用户分配到了信道就不好和其他用户冲突,是独占的 | |
态划分信道 | 随机接入 | 所有用户随机的发送信息,容易产生碰撞,必须有解决碰撞的协议 |
受控接入 | 不能随机发送信息,要受到一定的控制 |
3.3.3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CSMA/CD协议解决的问题:在总线型的局域网中,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当采用随机接入时会产生冲突,为协议这个冲突而产生了CSMA/CD协议。
CSMA/CD协议的三个特点:
多点接入 | 说明是在总线型的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
载波监听 | 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
碰撞检测 | 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
争用期: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 2t (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基本退避时间。
重传时延:定义重传次数k,k £ 10,是从整数集合[0,1,…, (2k -1)]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 r 倍的基本退避时间。
最短有效帧: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发送的前 64 字节之内,立即中止发送,将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视为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CSMA/CD协议不适合用于广域网,网络中主机越多,发送数据的概率越大,发生碰撞的概率越大,性能越差。
3.4、集线器与交换机
3.4.1 集线器
(1)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CSMA/CD 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2)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简单的转发比特,不进行碰撞检测。
(3)同一个集线器上的主机属于同一个局域网,是独立的碰撞域。
要连接成为一个碰撞域,需要三个碰撞域使用相同的以太网技术(协议,数据率)
3.4.2交换机(网桥)
(1)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2)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
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 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
个接口
(3)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
(如10 Mb/s 和100 Mb/s 以太网)的局域网。
(4)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
CSMA/CD 算法。
(5)以太网交换机的自主学习功能
3.5、虚拟局域网
VLAN:将一个局域网划分为多个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每个逻辑组就是一个VLAN,此后,同一个VLAN之间的主机才可以相互访问,不同VLAN之间的主机不能访问。
最后
以上就是搞怪帅哥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计算机网络3——数据链路层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