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光亮八宝粥,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背景

Cloud Native表面看起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细思好像又有些模糊不清:Cloud Native和Cloud关系是啥?它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它是一个新技术还是一个新的方法?什么样的APP符合“云原生”的呢?等等。下面将会一一解读。

Cloud Native介绍

Cloud Native是Matt Stine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思想的集合,包括DevOps、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微服务(MicroServices)、敏捷基础设施(Agile Infrastructure)、康威定律(Conways Law)等,以及根据商业能力对公司进行重组。

可以说,Cloud Native即包含技术(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也包含管理(DevOps,持续交付,康威定律,重组等)。Cloud Native也可以说是一系列Cloud技术、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

Cloud Native的价值

企业采用基于Cloud Native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更好的把业务迁移到云平台,从而享受云的高效和按需资源能力。

Cloud Native和传统Cloud的关系

Cloud Native的技术部分是建筑在传统Cloud的三层(IaaS、PaaS、SaaS)概念之上的:
  • 敏捷基础设施对应IaaS部分。
  • 微服务则可以对应PaaS和SaaS部分。

当然,Cloud Native比传统Cloud 多了一些企业管理方法。

备注:Cloud Native从技术上更强调敏捷基础设施和微服务的概念,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抛开IaaS、PaaS、SaaS而另起炉灶的。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Cloud Native的五个层面:

(1) 康威定律:业务云化推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变革。既然是变革,必然会涉及组织的各个层面,开发、质量、运维等等都会涉及。康威定律则准确的描述了系统架构和组织的关系:组织决定系统架构!

一个云系统最终长成什么样子,则完全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的,是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沟通结构。

如果要想得到一个合理的Cloud架构,仅从技术入手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组织架构入手,才真正有效。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2) DevOps:(英文Development和Operations的组合)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 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运维和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它的出现是由于软件行业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为了按时交付软件产品 和服务,开发和运维必须紧密合作。

(3)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是一系列的开发实践方法,用来确保让代码能够快 速、安全的部署到产品环境中,它通过将每一次改动都提交到一个模拟产品环境中,使用严格的自动化测试,确保业务应用和服务能符合预期。因为使用完全的自动 化过程来把每个变更自动的提交到测试环境中,所以当业务开发完成时,你有信心只需要按一次按钮就能将应用安全的部署到产品环境中。持续交付可以采 用:CI(持续集成)、代码检查、UT(单元测试),持续部署等方式,打通开发、测试、生产的各个环节,持续的增量的交付产品。

(4) 微服务(MicroServices):微服务首先是一个服务,其次该服务的颗粒比较小。微服务可以采用Docker、LXC等技术手段实现。

(5) 敏捷基础设施(Agile Infrastructure):提供弹性、按需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能力。可以通过Openstack、KVM、Ceph、OVS等技术手段实现。

Cloud Native兴起的背后诉求

  • 更快的上线速度
  • 细致的故障探测和发现
  • 故障时能自动隔离
  • 故障时能够自动恢复
  • 方便的水平扩容

Cloud Native可以解决上面的诉求:

  • 持续交付、DevOps、微服务解决-->更快的上线速度
  • 微服务解决-->细致的故障探测和发现
  • 微服务解决-->故障时能自动隔离
  • 敏捷基础设施、微服务解决-->故障时能够自动恢复
  • 敏捷基础设施、微服务解决-->方便的水平扩容

如何推行Cloud Native

推行Cloud Native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 组织变革:根据康威定律,如果要达到比较理想的云化效果,必须进行组织变革。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将会极大提高云化的推行。相信很多公司,在决定搞云计算后,都大大小小进行了部门合并和组织结构调整。这块水比较深,相信很多人有变革的切肤之痛。
  • 推行DevOps文化:在公司层面推行DevOps文化,倡导开放、合作的组织文化,打破“部门墙”。
  • 推行持续交付:联合开发、质量、运维各个环节,打通代码提交、代码检查、UT、开发环境部署、staging环境部署、线上环境部署等流水线。
  • 建设敏捷基础设施:这部分是整个Cloud Native的根基。这部分可以采纳的技术非常多,开源的、商用的都比较多。
  • 采用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Cloud Native的一个核心要素。微服务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1)有支撑微服务的平台。
    (2)有符合微服务平台规范的APP。
    (3)如何引入微服务。
    (4)微服务核心技术点。

微服务的4个方面

(1)有支撑微服务的平台

支撑微服务的可选技术框架比较多,每个公司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框架。比如:
  • Kubernetes
  • Mesos+Docker
  • OpenShift V3
  • Machine + Swarm + Compose
  • OpenStack + Docker
  • Cloud Foundry Lattice 其他技术等等

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多,不再细讲。

(2)有符合微服务平台规范的APP

APP要符合12因子(Twelve-Factor)的规范:
  • 基准代码(Codebase):代码必须纳入配置库统一管理。
  • 依赖(Dependencies):显式的声明对其他服务的依赖,比如通过Maven、Bundler、NPM等。
  • 配置(Config):对于不同环境(开发/staging/生产等)的参数配置,是通过环境变量的方式进行注入。
  • 后台服务(Backing services):对于DB、缓存等后台服务,是作为附加资源,可以独立的Bind/Unbind。
  • 编译/发布/运行(Build、Release、Run):Build、Release、Run这三个阶段要清晰的定义和分开。
  • 无状态进程(Processes):App的进程是无状态的,任何状态信息都存储到Backing services(DB,缓存等)。
  • 端口绑定(Port binding):App是自包含的,所有对外服务通过Port Binding暴露,比如通过Http。
  • 并发(Concurrency):App可以水平的Scaling。
  • 快速启动终止(Disposability):App进程可以被安全的、快速的关闭和重启。
  • 环境一致性(Dev/prod parity):尽可能的保持开发、staging、线上环境的一致性。
  • 日志(Logs):把日志作为事件流,不管理日志文件,通过一个集中的服务,由执行环境去收集、聚合、索引、分析日志事件。

(3)如何引入微服务

直接对原有系统进行微服务改造,是比较困难的,几乎是不现实的。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新系统采用微服务开发,对老系统进行服务封装,系统架构如下所示: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Monolith系统:对应企业老的系统。

The Anti-Corruption Layer:反腐层,这层完成对老系统的桥接,并阻止老系统的腐烂蔓延。它包含三部分:
  1. Facade:简化对老系统接口的对接。
  2. Adapter:Request,Response 请求协议适配
  3. Translator:领域模型适配,转换微服务模型和老系统模型。

新系统(微服务):新系统开发采用微服务架构。

(4)微服务核心技术点

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版本控制的分布式配置中心、服务注册和发现、路由和LB、容错、API网关/边缘服务。
(4.1)版本控制的分布式配置中心
支持配置信息版本化控制,可审计,安全,配置更新不需要重启,分布式。这部分可以参考Spring Cloud Config Server、Spring Cloud Bus。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1:用户提交配置更新
2:配置server更新
3:对APP A发起Refresh更新配置操作
4a:发送消息到Bus
4b:Pull 更新的配置
5a:APP C接收消息
5b:Pull更新的配置
6:其他节点同步更新
(4.2)服务注册和发现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这个是传统的服务注册和发现架构图。服务注册方式,常见的包括DNS,基于ZooKeeper的服务注册方案等等。

备注:Consumer和Producer之间一般还有个LB。
(4.3)路由和LB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4.4)容错
介绍两种模式:
(A)电路熔断器(Circuit Breaker): 该模式的原理类似于电路熔断器,如果电路发生短路,熔断器能够主动熔断电路,以避免灾难性损失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1. 正常状态下,电路处于关闭状态(Closed),调用是直接传递给依赖服务的;
  2. 如果调用出错,则进入失败计数状态;
  3. 失败计数达到一定阈值后,进入熔断状态(Open),这时的调用总是返回失败;
  4. 累计一段时间以后,保护器会尝试进入半熔断状态(Half-Open);
  5. 处于Harf-Open状态时,调用先被传递给依赖的服务,如果成功,则重置电路状态为“Closed”,否则把电路状态置为“Open”;

(B)舱壁(Bulkheads):该模式像舱壁一样对资源或失败单元进行隔离,如果一个船舱破了进水,只损失一个船舱,其它船舱可以不受影响 。

这种模式比较常见的思路为:
  1. 采用微服务是首选,比如Docker。Docker是进程隔离的,单个Docker失效不会影响其他Docker容器。
  2. 把大的并行处理工作,由多个线程池来负荷分担。

(4.5)API网关/边缘服务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API Gateway:

  1. 对设备侧(PC,Mobile等)提供简化的单一服务接口;
  2. 它内部聚合后台几十甚至上百微服务。

价值:它的主要作用是简化设备侧开发的复杂度,减少微服务网络调用数量和网络延迟问题。

VIP Cloud Native实践

参考Cloud Native理念,分别介绍VIP实践。
  1. 组织层面:Cloud的推行是由专门的云平台部门来完成的。云平台拉通开发、QA、运维等各个部门, 一起推动电商业务的云化。在推行Cloud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大部分公司都面临的“部门墙”问题。因此,目前我们在尝试“项目制”运作方式:成立一个项 目组,把相关利益责任人拉进来,由PMO推动落实。
  2. 持续交付: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CI、CD,正在并联合QA Tool工具部,线上发布系统,打通开发、QA、运维等,形成端到端的持续交付流程。持续交付的流程图如下: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3. 敏捷基础设施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4. 微服务:目前唯品会部分业务在尝试采用基于Docker的微服务架构,大部分还是采用SOA服务架 构。一个服务的概念,对应于我们内部的一个业务域概念,目前有1K多的业务域。随着VIP业务的快速发展,单个业务域的容量也会快速增长。因此,业务域也 在逐步的拆分中,业务域数据也会增长几倍。
  5. 12因子(Twelve-Factor)评估:由于是基于SOA架构设计,大部分可以满足12因子(Twelve-Factor)的规范。
    评估参考下面表格: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


最后

以上就是光亮八宝粥为你收集整理的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一篇文章带你了解Cloud Native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7)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