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繁荣大炮,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RTT(往返时间)和RPC,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间在计算机网络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不包含数据传输时间)总共经历的时间。


RTT由三个部分决定:链路的传播时间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路由器的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其中前两个部分的值作为一个TCP连接相对固定,路由器的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会随着整个网络拥塞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RTT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拥塞程度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发送方从发送数据开始,到收到来自接受方的确认信息所经历的时间。


该值在RPC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若RTT为1毫秒的时间,这意味着在1秒时间内只能完成1000次RPC往返响应。在HBase中每一次Put操作就是一次RPC,若用户可以把多次修改的数据批量提交给服务器就可以减少RPC次数,性能会有相应提升。HBase中就提出了写缓冲区的概念。先将Put实例保存在客户端进程中,达到某些条件或者显示调用刷新方法时,批量提交给服务端


最后

以上就是繁荣大炮为你收集整理的RTT(往返时间)和RPC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RTT(往返时间)和RPC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71)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