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害羞黑猫,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综合布线技术基础,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一、概述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1.综合布线的发展过程
回顾历史,综合布线的发展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密切相关。传统布线如电话、计算机局域网都是各自独立的。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传统布线采用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而且,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办公布局及环境改变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需要调整办公设备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换设备时,就必须更换布线。这样因增加新电缆而留下不用的旧电缆,天长日久,导致了建筑物内一堆堆杂乱的线缆,造成很大的隐患。维护不便,改造也十分困难。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人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趋迫切,就需要一个适合信息时代的布线方案。 
美国电话电报(AT&T)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办公楼和工厂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率先推出SYSTIMATMPDS(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现时已推出结构化布线系统SCS。经×××国家标准GB/T50311-2000命名为综合布线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
综合布线是一种预布线,能够适应较长一段时间的需求。
2.综合布线的特点
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1)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是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交换机通常采用双绞线,计算机系统通常采用粗同轴电缆或细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插 头、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相容。一旦需要改变终端机或电话机位置时,就必须敷设新的线缆,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接头。 
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人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接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
(2)开放性: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要增加很多投资。
综合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如计算机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并对所有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02-5等。
(3)灵活性: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设备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而麻烦的,甚至是不可能。
综合布线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 的。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环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应用设备以及在配线架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另外,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可有多用户终端,以太网工作站、令牌环网工作站并存,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4)可靠性:传统的布线方式由于各个应用系统互不兼容,因而在一个建筑物中往往要有多种布线方案。因此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要由所选用的布线可靠性来保证,当各应用系统布线不当时,还会造成交叉干扰。
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这就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各应用系统往往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5)先进性:综合布线,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
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链路均按八芯双绞线配置。5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00MHz,6类双绞线带宽可达200MHz。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语音干线部分用钢缆,数据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
(6)经济性: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具有经济性优点,主要综合布线可适应相当长时间需求,传统布线改造很费时间,耽误工作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知,综合布线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法存在的许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尤其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信网逐渐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过渡,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的集成通信网。因此,综合布线取代单一、昂贵、复杂的传统布线,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应能支持会议电视、监视电视等系统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配线(水平)子系统;
●干线(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
应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以下三种类型的综合市线系统:
(1)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双绞线电缆组网。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如下: 
●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
●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1条4对双绞线电缆;
●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1对双绞线。
(2)增强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 铜芯双绞电缆组网。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如下:
●每个工作区有2个或以上信息插座;
●每个工作区的配线电缆为2条4对双绞电缆;
●采用夹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
●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
(3)综合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双绞电缆混合组网。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应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传输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和电视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1所列的规定。
注:①100m距离包括连接软线/跳线、工作区和设备区接线在内的10m允许总长度,链路的技术条件按90m水平电缆,7.5m长度的连接电缆及同类的3个连接器来考虑。如果采用综合性的工作和设备区电缆附加总长度不大于7.5m,则此类用途是有效的。
②3000m是国际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传输媒体极限。 
③当距离大于水平电缆子系统中的长度100m,应协商可行的应用标准。
④系统分级E因为尚未正式出台,表内未列出。但是由于D级E及E级在市场上已大量应用,因此在下面的各表格中予以列出有关指标仅供参考。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网和各段线缆的长度限值应符合图1所示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跳线,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 ISO/IEC 11801:1995(E)国际标准的各项规定,确保系统指标得以实施。
综合和线系统应设置汉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人工登录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关的硬件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这些状态信息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和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硬件编号和色标、链路的功能和各项主要特征参数、链路的完好状况和故障记录等内容。还应登录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内容以及建筑物名称、位置、区号、楼层号和房间号等内容。 
在系统设计时,全系统所选的缆线、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必须与选定的类别相一致。如采用屏蔽措施时,则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三、系统指标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传输的最大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要求将各点连成曲线后,测试的曲线全部应在标准曲线的限值范围之内。
综合布线系统任意两线对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限值,包括两端的连接硬件、跳线和工作区连接电缆在内(但不包括设备连接器),应符合表3的规定:
注:①所有其它音源的噪声应比全部应用频率的串音噪声低10dB。
②在大多数主干电缆中,最坏线对的近端串音衰减值,应以功率累计数来衡量。
③桥接分岔或多组合电缆,以及连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电缆,任一对称电缆组或单元之间的近端串音衰减至少要比单一组合的4对电缆的近端串音衰减好一个数值Δ。
Δ=6dB+10Lg(n+1) dB
式中:n为电缆中非光纤的对称电缆组数 
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一电缆接口处的反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的比率(ACR),应符合表5的规定:
注:①ACR(dB)=an(dB)-a(dB)
式中:an--任意两线对间的近端串音衰减值
a--链路传输的衰减值
②本表所列的ACR值优于计算值,在衰减和串音衰减之间允许有一定限度的权衡选择,其选择范围如表6所示。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限值,当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在表1规定的情况下,应符合表7的规定:
注:①100Ω双绞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 19.2Ω/100m;
②150Ω双绞电缆的直流环路电阻值应为12Ω/100m。
综合布线系统线对的传播延迟限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
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的最大传播延迟不得超过lμs。
综合布线系统的纵向差分转换衰减(平衡)限值,应符合表9的规定:
注:纵向差分转换衰减的测试方法正在研究。
综合布线系统的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限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
相邻线对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其值为在4对双绞线的一侧,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收线对产生串扰的总和近端串扰值。
N4=?N12+N22+N32,N1,N2,N3分别为线对1、线对2、线对3对线对4的近端串扰值
综合布线系统的等郊远端串扰损耗(ELFEXT)限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等效远端串扰损耗 ELFEXT 系指远端串音损耗与线路传输衰减差。
从链路近端线缆的一个线对发送信号,该信号经过线路衰减,从链路远端干扰相邻接收线时,定义该远端串扰值为FEXT,FEXT是随链路长度(传输衰减)而变化的量。
定义:ELFEXT=FEXT-A(A为受串扰接线对的传输衰减)
综合布线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ELFEXT限值应符合表12的规定;
综合布线线对间传播时延差规定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参数,其余线对与参数线对时延差值不得超过45ns。若线对间时延差超过该值,在链路高速传输数据下4个线对同时并行传输数据信号时,将造成数据帧结构严重破坏。
综合布线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13的规定;
回波损耗系指由线缆特性阻抗和链路接插件偏离标准值导致功率反射引起。RC为输入信号幅度和由链路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
综合布线链路脉冲噪声电平由大功率设备间断性启动对布线链路带来的电冲击干扰,综合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械和设备情况下,高于200MV的脉冲噪声发生个数的统计,测量2分钟捕捉脉冲噪声个数不大于10个。
综合布线背景杂讯噪声
由一般用电器械带来的高频干扰、电磁干扰和杂频竞频低幅干扰,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械及设备情况下,杂讯噪声电平应≤-30dB。
综合布线接地系统安全检验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
(2)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
(3)采用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时,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必须良好接地,用户端(终端设备)视具体情况接地,两端的接地应连接至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源差不应大于1vr.m.s(有效值)
(4)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时,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铜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也可采用竖井内集中用铜排或粗铜线引到接地体,导线或铜导体的截面应符合标准。接地导线应接成树状结构的接地网,避免构成直流环路。
(5)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6)屏蔽线缆屏蔽层接地两端测量链路屏蔽线、屏蔽层与两端接地电流差≤5v。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14的规定:
注:①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μm或50/125μm;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200MHzkm;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ldB/km;最小模式带宽为500MHzkm。
②单模光纤:芯线应符合IEC793-2,型号BI和ITU-T G.652标准;
1310nm和 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l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1280nm;
1310nm时色散应≤6PS/km.nm;1550nm时色散应≤20PS/km.nm。
③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0.5dB;最小反射衰减:多模20dB,单模26dB。
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在表14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光纤链路可允许的最大传输距离,应符合表15的规定:
注:①表中规定的链路长度,是在采用符合表10.13规定的光缆和光纤连接硬件的条件下,允许的最大距离。
②对于短距离的应用场合,应插入光衰减器,保证达到表中规定的衰减值。 
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纤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 多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表
注:单模光纤链路的光学模式带宽,ISO/IEC 11801:1995(E)尚未作出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光纤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学反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17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的分类应符合100Ω、150Ω两类标准,其允许偏差值为 ±15Ω(适用于频率>1MHz)。
综合布线测试连接方式定义
水平布线测试连接方式
(1)基本链路方式(Basic Link)
这是工程承包商采用的连接方式。该方式包括:最长90m的端间固定连接水平缆线和在阿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区信息插座,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跳线板插座及连接两端接插件的两条2m长的测试线。基本链路方式如图2所示
(2)永久链路方式(Permanent Link)
永久链路方式供安装人员和数据电信用户用来认证永久安装电缆的性能,今后将替代基本链路方式。永久链路信道由90m水平电缆和1个接头,必要时再加1个可选转接/汇接头组成.永久链路配置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软线和插头。如图3所示。
(3)通道链路方式(Channel)
通道链路用户连接方式,该方式用以验证包括用户终端连接线在内的整体通道的性能。
通道连接包括:最长90m的水平线缆、一个信息插座、一个靠近工作区的可选的附属转接连接器、在楼层配线间跳线架上的两处连接跳线和用户终端连接线,总长不得长于1OOm(设备到通道两端的连接线不包括在通道定义之内)。通道链路方式如图4所示。
在实际测试中,选择哪一种连接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程验收测试6类以下建议选择基本链路方式,因为以前规定数据是基本链路数据,6类以上则使用永久链路方式,而通道链路方式是连接网络设备以后的测试方式,是真正反映传输链路情况的测试方式。
4)水平布线光缆测试连接方式
水平布线光缆测试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
楼宇内主干布线
楼宇内主干线使用大对数对称线缆小于90m时,可采用水平布线测试连接方式的基本、永久、信道链路方式进行测试。
楼宇内主干线使用单模、多模光缆布线时可采用水平布线光缆测试连接方式。
楼宇内主干布线测试起点为楼层配线架,测试终点为楼宇电话及计算机网络的楼宇总配线架。
四、工作区子系统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如图6所示。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10m2估算,每个工作区设置一个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求设置。
工作区的每一个信息插座均宜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的设置和安装。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在设备连接器处采用不同信息插座的连接器时,可以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
●当在单一信息插座上开通ISDN业务时,宜用网络终端适配器;
●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媒体)不同于图6工作区子系统
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媒体)时,宜采用适配器;
●在连接使用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适配器; 
●根据工作区内不同的电信终端设备可配备相应的终端适配器。
五、配线(水平)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宜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如图7所示。
图7配线(水平)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应根据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配线子系统宜采用4对双绞电缆。配线子系统在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宜采用光缆。配线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并进行管理。
配线电缆宜选用普通型铜芯双绞电缆。
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宜按下列原则选用:
①单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于基本型系统;
②双个连接的8芯插座宜用于增强型系统;
一个给定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类型的信息插座。
配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在90m以内。
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六、干线(垂直)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1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应选择干线电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宜选择带门的封闭型通道敷设干线电缆。
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以及电缆直接连接的方法。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话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房,则宜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干线(垂直)子系统话音和数据的需要。当需要时,也可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七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八、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宜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宜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
交接间及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交接设备连接方式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对楼层上的线路进行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组合时,宜使用夹接线方式;在经常需要重组线路时宜使用插接线方式。
在交接场之间应留出空间,以便容纳未来扩充的交接硬件。
九、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电话局来的电缆应进入一个阻燃接头箱,再接至保护装置。
十、光缆传输系统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敷设较长距离的线路,或者在建筑物内信息系统要求组成高速率网络,或者与外界其它网络特别与电力电缆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宜采用光缆作为传输媒体。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作为远距离电信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
综合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缆部件时,设备间可作为光缆主交接场的设置地点。干线光缆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它楼层,在各楼层经过光缆级连接装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缆。
光缆传输系统应使用标准单元光缆连接器,连接器可端接于光缆交接单元,陶瓷头的连接应保证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4dB。塑料头的连接器每个连接点的衰减不大于0.5dB。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光纤直径 62.5μm光纤包层直径 125μm 的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缆,标称波长为850nm或1300nm;也可采用标称波长为1310nm或1550nm的单模光缆。
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数字系列比特率、数字接口特性,应符合如下系列规定:
(1)PDH数字系列比特率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 GB4110-83《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规定,如表18所示。 
(2)数字接口的比特率偏差、脉冲波形特性、码型、输入口与输出口规范等,应符合国家标准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的规定。
光缆传输系统宜采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纤束合光缆,也可采用带状光纤光缆。
光缆传输系统中标准光缆连接装置硬件交接设备,除应支持连接器外,还应直接支持束合光缆和跨接线光缆。
各种光缆的接续应采用通用光缆盒,为束合光缆、带状光缆或跨接线光缆的接合处提供可靠的连接和保护外壳。通用光缆盒提供的光缆入口应能同时容纳多根建筑物光缆。
十一、电源、防护及接地
1.电源
(1)设备间内安放计算机主机时,应按照计算机主机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
(2)设备间内安放程控用户交换机时应按照《工业企业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规范》CECS 09:89进行工程设计。
(3)设备间、交接间应采用可靠的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
2.电气防护及接地
(1)综合布线网络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a)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时:
●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的高频干扰;
●大功率电动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
●电源开关;
●电话网的振铃电流; 
●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b)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的干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
●雷达;
●无线电发射设备;
●移动电话基站;
●高压电线;
●电气化铁路;
●雷击区。
C)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下列规定时:
●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10kHz~600MHz以下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1V/m;600MHz至80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5V/m。
●对于电信终端设备,通过信号,直流或交流等引入线,引入RFO.15MHz至80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度为3V,(幅度调制80%,1kHz)。
●具有模拟/数字终端接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注:噪声电平超过-40dBm的带宽总和应小于200MHz。 
当终端设备提供声学接口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20 噪声信号电平限值表
注:①噪声电平超过基准电平的带宽总和应小于200MHz。
②基准电平的特征:1KHz~40dBm的正弦信号。
● ISDN的初级接入设备的附加要求,在10秒测试周期内,帧行丢失的数目应小于10个。
●背景噪声最少应比基准电平小-12dB。
d)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超过表21的规定时:
表21 发射干扰波电场强度限值表
注;①A类设备:第三产业;B类设备:住宅。
②较低的限值适用于降低频率的情况。
(2)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应符合表22的要求:
表22 与其它干扰源的间距表
注:①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时,最小间距可以是1cm。
②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未来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③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屏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均可减少噪声20dB。
b)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选用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低于表19的规定,可采用UTP缆线系统和非屏蔽配线设备,这是钢缆双绞线的主流产品。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高于19的规定,干扰源信号或计算机网络信号频率大于或等于30MHz,应根据其超过标准的量级大小,分别选用FTP、SFTP、STP等不同的屏蔽缆线系统和屏蔽配线设备。另外,表22要求的间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很高,采用屏蔽系统已无法满足各项标准的规定时,应采用光缆系统。
●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表21的规定时,应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光缆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
●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若按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 1Vr.m.s。
(3)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接地导线选择表
(5)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
(6)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7)干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分。
(8)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
(9)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
●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
●地电势上升到 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10)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
(11)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
(12)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布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
(13)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如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30m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此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3.环境保护
在易燃的区域和大楼竖井内布放电缆或光缆,宜采用防火和防毒的电缆;相邻的设备问应采用阻燃型配线设备。对于穿钢管的电缆或光缆可采用普通外护套。
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的网络,应防止由射频产生的电磁污染,影响周围其它网络的正常运行。
10.5.12 安装工艺要求
1.设备间
(1)设备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间应处于干线综合体的最佳网络中间位置;
●设备间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的相互间隔宜≤15m;
●设备间的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 10℃~ 27℃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 30%~8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
●设备间内所有设备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程控数字用户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整个建筑物用的交接设备等。
(2)设备间的室内装修、空调设备系统和电气照明等安装应在装机前进行。设备间的装修应满足工艺要求,经济适用。容量较大的机房可以结合空调下送风、架间走缆和防静电等要求,设置活动地板。
(4)设备间应防止有害气体(如SO2、 H2S、 NH3、 N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允许尘埃含量限值可参见表24的规定。
注:灰尘粒子应是不导电的,非铁磁性和非腐蚀性的。
(4)至少应为设备间提供离地板2.55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l m,门宽应大于90cm,地板的等效均布负载应大于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5)设备间的一般照明,最低照度标准应为150IX,规定照度的被照面,水平面照度指距地面0.8m处,垂直面照度指距地面1.4m处的规定。
2.交接间
(1)确定干线通道和交接间的数目,应从所服务的可用楼层空间来考虑。如果在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信息插座都在75m范围以内,宜采用单干线接线系统。凡超出这一范围的,可采用双通道或多个通道的干线系统,也可采用经过分支电缆与干线交接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2)干线交接间兼作设备间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干线交接间的面积可按7~8倍配线柜占地面积考虑。
配线设备靠墙安装干线交接间的面积为1.8m2时(1.2m×1.5m)可容纳端接200个工作区所需的连接硬件和其它设备。如果端接的工作区超过200个,则在该楼层增加1个或多个二级交接间,其设置要求宜符合表25的规定,表中面积是按配线设备固定墙面所需面积,或可根据设计需要确定。
表25 交接间的设置表 
注:任何1个交接间最多可以支持2个二级交接间。
表10.28是适合配线设备固定墙面所需面积,如采用19"标准机柜或配线架时,交接间所需面积约为19"标准机柜或机架占地面积的7~8倍。
3.电缆
配线子系统电缆在地板下安装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地板下桥架布线法,蜂窝状地板布线法,高架(活动)地板布线法,地板下管道布线法等四种安装方式。
配线子系统电缆宜穿钢管或沿金属电缆桥架敷设,并应选择最短捷的路径。
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宜采用电缆孔方式。水平通道可选择管道方式或电缆桥架方式。
一根管子宜穿设一条综合布线电缆。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50%~ 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 40%~ 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时,截面利用率宜为25%~ 30%。
允许综合布线电缆、电缆电视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监控系统电缆合用金属电缆桥架,但与电缆电视电缆宜用金属隔板分开。
建筑物内暗配线一般可采用金属配线材料或塑料管。由于金属的配线材料有屏蔽作用,与强电(220V以上)管线平行或交叉可以减少隔距要求,因此是首推方式。 
参考标准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CECS 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定修订本》
2.建筑智能化行业资讯2000年中文版《综合布线系统国外标准》
3.×××通信行业标准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huhu0522/902991

最后

以上就是害羞黑猫为你收集整理的综合布线技术基础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综合布线技术基础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9)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