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数据链路层,数据帧通常依赖于MAC地址来进行数据交换,它如同公网IP地址一样要求具有全球唯一性,这样才可以识别每一台主机。
MAC地址,英文全称Medium Access Control,直译为介质访问控制,它通常被固化在每个以太网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MAC(硬件)地址长48位(6字节),采用十六进制格式,下图说明了48位的MAC地址及其组成部分。
OUI是英文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中文译为“组织唯一标识符”
这是由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分配给单位组织的,它包含了24位(3字节)。各个单位组织依次被分配一个全局管理地址(24位,或3个字节),对于厂家生产的每一块网卡来说,这个地址是唯一的。 在任何一块网卡(NIC)中烧录的6字节MAC地址中,以太网采用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进行寻址。MAC地址也叫做硬件地址,它采用48位(6字节)的十六进制格式。48位的MAC地址包括两部分:24位组织唯一标志符(OUI)和剩下的24位由厂家分配的代码。前24位体现了OUI,其表明了NIC的制造组织。通常情况下,该标识符是唯一的。
在24位OUI中,
第一位(第一个字节的最低位,以太网传输中大端字节序小端比特序)是 Individual/Group(I/G)位,
当它的值为0时,就可以认为这个地址实际上是设备的MAC地址,它可能出现在MAC报头的源地址部分。
当它的值为1时,就可以认为这个地址表示以太网中的广播地址或组播地址,或者表示TR和FDDI中的广播地址或功能地址。
第二位(第一个字节倒数第二个比特位)是G/L位((Global/Local,也称U/L,这里的U表示Universal全局)。
当它的值为0时,就表示一个全局管理地址(由IEEE分配)。
当它的值为1时,就表示一个在管理上通统治本地的地址(就像在DECnet中一样)。
第一位也称Group位(组播位),第二位称Local位(本地位),但是OUI分配时这些是0,非0位IEEE并不负责分配,所以实际网卡的第一个数字基本都是4的倍数。
以太网的后24位地址表示本地管理的代码或厂商分配的代码。
厂家制造的第一块网卡的这一部分地址通常以24个0开头,最后一块网卡则以24个1结束(2的24次方,共有16,777,216块网卡)。
在实际中发现,许多厂商使用同样的6个十六进制数字作为同一块网卡上需六号的最后6个数字。
IEEE官网上有最新的OUI信息:
http://standards.ieee.org/develop/regauth/oui/public.html
可用于查询的网址:
https://mac.51240.com/
转自:
http://helian.info/s/446.html
补充:
关于OUI比特序的解释: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144848/article/details/86005305
关于OUI两个特殊位的RFC文档说明:https://tools.ietf.org/html/rfc5342#section-2.1 page3 底部
关于网络传输中比特序的问题:https://blog.csdn.net/liuxingen/article/details/45420455
MAC地址分配情况查询:https://gitlab.com/wireshark/wireshark/raw/master/manuf
最后
以上就是温暖诺言为你收集整理的MAC地址数据位组成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MAC地址数据位组成介绍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