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等待早晨,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java中Integer类判断==,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代码如下:

		Integer e = 100;
		Integer f = 100;
		System.out.println(e==f);
		f = new Integer(100);
		System.out.println(e==f);
		e = 128;
		f = 128;
		System.out.println(e==f);

结果如下:

true
false
false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同的取值范围影响其==的结果呢?

我们知道在引用数据类型中,==用于判断其物理地址是否相等,就是是否引用自同一个对象。

当我们给一个Integer赋予一个int类型的时候会调用Integer的静态方法valueOf。我们来看看Integer类的valueOf方法的源码定义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IntegerCache.cache数组初始化代码如下,存入了-128 - 127的值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 int k = 0; k < cache.length ; k ++)  
cache[k] = new Integer(j ++);

如果采用new构造器来创建Integer对象,则每次都返回新的对象,所以new Integer(100)返回的是新的对象。

如果采用valueOf()方法创建Integer对象,则直接从缓存中(缓存范围-128~127)取出Integer对象,所以两次通过Integer.valueOf(100)生成的对象是同一个对象 。若超出缓存范围,则new一个新对象,所以两次通过Integer.valueOf(128)生成的对象是不同的对象。

 

最后

以上就是等待早晨为你收集整理的java中Integer类判断==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java中Integer类判断==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3)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