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含蓄西装,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万亿市值家电巨头“齐聚”汽车赛道,美的“寻求”兼并收购一、二、,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跨界”汽车,已经成为工业领域巨头的下一个目标。近年来,包括美的、格力、海尔、海信、TCL、创维等家电企业相继进入汽车零部件及造车领域,成为继手机行业之后又一路“搅局者”。

12月30日,美的集团旗下机电事业群正式更名为“美的工业技术”,并从传统的家电核心部件向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半导体、智慧交通及汽车部件领域拓展。

其中,汽车部件板块将主要围绕三方面布局,分别是电驱动系统、热管理、智能驾驶的执行和控制。同时,美的制定了“高举高打”路线,盯着全球最大、最领先的品牌客户去进攻。

“时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又是非常快的,这个时间等不起。”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表示,公司会适当通过兼并收购方式,来缩短进入行业的必要周期。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美的、格力、海尔、海信、TCL、创维等已经涉足汽车行业的家电巨头合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1万亿元,打破壁垒、打破瓶颈,结束“卡脖子”是这些传统巨头的目标。

一、

在过去一年时间,汽车业务整合已经在家电行业频频上演。

去年11月,格力电器和盾安环境签署协议,以受让股权和认购定增新股的方式拿下盾安环境(002011.SZ)4.1亿股,深度布局新能源热管理赛道。

加上此前已经完成全资控股的银隆新能源(更名为“格力钛”),格力电器已经完成了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等环节的战略布局。此外,格力集团还持有上富股份的股权,后者主要业务涉及汽车辅助驾驶安全相关传感器、软硬件算法等产品线。

去年3月,海信家电(000921)发布公告称,拟认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定向增发的普通股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海信家电将以三电控股为核心公司,拓展汽车空调产品线。

在此之前,海信在智能交通、车载显示技术以及车身感知核心零部件上有多年的布局,其中,海信自研的云控平台、边缘计算平台、OBU、RSU产品已经在国内部分城市及示范项目落地。

TCL也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及车载显示赛道布局。其中,华星光电首款车载显示产品已经在比亚迪汉实现首发量产。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新型车载产品部门的组建,目标是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器件的提供商。

此外,TCL创投也已经参与了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投资,包括动力电池头部公司CATL、激光雷达公司Innoviz、汽车内饰集成商常熟汽饰。同时,TCL也已经对外公开计划在芯片领域有较大规模的投资和布局。

海尔集团则是和上汽集团签署了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的协议,将在智能驾驶和轻量化材料开发等领域展开合作,并成立一个基金投资智能制造等领域。同时,有消息披露,其与吉利的合作也在洽谈中。

创维则是直接杀进造车赛道,去年年初与开沃集团达成协议,并在4月底正式将后者的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在此之前,创维已经在车载显示系统总成、数字液晶仪表、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线实现前装量产。

和手机巨头进军汽车行业不同的是,家电巨头除了造车,还有巨大的传统零部件业务转型升级的先天优势。“美的在家电领域里的积累,为进军汽车领域提供了支持。”在伏拥军看来,这得益于美的一直在机电板块(比如电机、热循环系统等)上的持续研发投入。

此前,美的还控股了北京合康新能科技,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等业务上的布局。

目前,美的旗下的威灵汽车部件的新能源汽车三大产品线已经正式投产,产品包括电动压缩机、共用平台电子水泵、驱动电机、电子油泵、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覆盖了驱动系统、热管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

这是打造家电巨头业务新增长极的“出路”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美的空调业务占比为43.96%,消费电器占总营收比重也高达40.07%,而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制造业占总营收仅为7.30%,但增长速率也是美的三项主营业务中最高的。

二、

除了传统汽车电子部件的市场替代机会(高性价比、本土化供应链),能否“夺取”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高地,也是本轮家电企业进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焦点。

对于已经在家电行业把零部件价格打到“地板价”的背景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激烈。而大厂间相互切入对方的产品领域,进一步蚕食了整体家电产品的平均利润。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美的实现营业收入1738.10亿元,同比增长24.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09亿元,同比增长7.76%,但净利润率仅为8.64%。

相比较而言,以主营汽车制动系统和智能驾驶相关产品的伯特利为例,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44.10%,净利润率为15.64%。

该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传统盘式制动器技术门槛较低,附加价值量少,毛利率低,约20%;而电控制动产品技术门槛较高,附加价值量大,毛利率高于盘式制动器业务,约25%。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驾驶信号由传统的机械传输转向电子信号传输,智能汽车控制方式逐渐转向“线控执行”,即将车辆驾驶指令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电信号后,由电控单元控制终端执行。

“美的之所以进入汽车行业,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只做核心部件,而且要力争做到全球领先,对于技术含量很低的机会型生意,美的不会过多涉足。”伏拥军表示。

对于传统家电企业来说,这是传统零部件业务向高附加值升级的契机。

“在选择某个行业时,我们会考虑国产化程度以及与美的的技术相关性等两个因素。如果国产化程度比较低,技术关联度比较高,就值得去做。”伏拥军表示。

而目前,尤其是在乘用车前装市场,无论是线控制动还是线控转向,都处于外资供应商垄断及国产供应商市场导入初期。

比如,作为智能驾驶中的关键零部件,美的威灵汽车部件推出的EPS转向助力电机,解决了顿挫感、噪音振动以及中高速欠压转矩输出等难题,实现线控系统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而做大中国市场“国产供应商”的市场蛋糕,已经初现曙光。

比如,此前,以拿森科技、海之博为代表的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打破被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国外巨头垄断多年的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的市场壁垒。而线控底盘被视作自动驾驶系统自主可控的基石。

“我们在产品差异化、快速响应、深度协同合作等方面要更具优势,也因此获得了各大自主品牌车企的认可。”去年底,拿森科技宣布完成总金额约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并与多家车企合作配套开发项目30余项。

另一家自动驾驶线控制动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公司——苏州海之博则是在去年初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并且已经和上汽、东风、比亚迪、金康、江淮、小鹏、吉利等车厂达成初期的合作,推动线控制动替换传统液压制动系统。

“成本是一个障碍,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到电子的转换。因为线控驱动的可靠性与后续智能驾驶的功能安全紧密相关,尤其是进入L3阶段,系统需要备份冗余。”目前来看,随着国产玩家越来越多,市场替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启动商用车线控底盘接口协议,乘用车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等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

此外,从L2开始对横向及纵向的同时控制需求,也推动汽车制造商加快线控制动、转向系统以及冗余备份的大规模商业化。

最后

以上就是含蓄西装为你收集整理的万亿市值家电巨头“齐聚”汽车赛道,美的“寻求”兼并收购一、二、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万亿市值家电巨头“齐聚”汽车赛道,美的“寻求”兼并收购一、二、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5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