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精明高跟鞋,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二)计算机基础(二)设计架构,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hot3.png

计算机基础(二)

设计架构

    一般消费者常说的电脑通常指的就是x86的个人电脑架构。早期两大主流x86开发商(Intel, AMD)的CPU架构与设计理念都有些许差异。

1、CPU

1.Intel芯片架构

    北桥:负责链接速度较快的CPU、内存与显卡接口等元件。

    南桥:负责连接速度较慢的设备接口,包括硬盘、USB、网卡等等。

    由于北桥最重要的就是CPU 与内存之间的桥接,因此目前的主流架构中,大多将北桥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封装当中了。

    早期芯片组分南北桥,北桥可以连接CPU、内存与显卡。只是CPU要读写到内存的动作,还需要北桥的支持,也就是CPU 与内存的交流,会瓜分掉北桥的总可用带宽!因此目前将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后,CPU与内存之间的沟通是直接交流,速度较快之外,也不会消耗更多的带宽!

    频率目前仅能用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

    外频指的是CPU与外部元件进行数据传输时的速度;倍频则是CPU内部用来加速工作性能的一个倍数;两者相乘才是CPU的频率速度。

    超频指的是将CPU的倍频或者是外频通过主板的设置功能更改成较高频率的一种方式。因为CPU的倍频通常在出厂时已经被锁定而无法修改,因此较常被超频的为外频。

    所有的数据都被北桥卡死了,北桥又不可能比CPU 更快,因此北桥常常是系统性能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的CPU设计中,已经将内存控制器整合到CPU内部,而链接CPU与内存、显卡的控制器的设计,在Intel部份使用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与 DMI 技术,而AMD部份则使用Hyper Transport了,这些技术都可以让CPU直接与内存、显卡等设备分别进行沟通,而不需要通过外部的链接芯片了。

    因为现在没有所谓的北桥了(整合到CPU 内),因此,CPU 的频率设计就无须考虑得要同步的外频,只需要考虑整体的频率即可。

2.CPU等级

    由于x86架构的CPU在Intel的Pentium系列(1993年)后就有不统一的脚位与设计,为了将不同种类的CPU规范等级,所以就有i386,i586,i686等名词出现了。

    在Intel Pentium MMX与AMD K6年代的CPU称为i586等级

    Intel Celeron与AMD Athlon(K7)年代之后的32位CPU就称为i686等级。

    目前的64位CPU则统称为x86_64等级。

    目前很多的程序都有对CPU做最优化的设计,CPU使用时,就不要将他安装在686以下等级的电脑中,否则可是会无法执行该软件的!不过,在x86_64的硬件下倒是可以安装386的软件!这些东西具有向下相容的能力!

3.超线程(Hyper-Threading,HT)

    超线程:在每一个CPU 内部将重要的寄存器(register)分成两群,而让程序分别使用这两群寄存器。

    也就是说,可以有两个程序“同时竞争CPU的运算单元”,而非通过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切换!这一过程就会让CPU好像“同时有两个核心”的模样!

2、内存(main memory)

    内存插槽中间通常有个突起物将整个插槽稍微切分成为两个不等长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在安装内存时,不至于前后脚位安插错误,是一种防呆的设计。

    个人电脑的内存主要元件为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随机存取内存只有在通电时才能记录与使用,断电后数据就消失了。因此我们也称这种RAM为挥发性内存。

1.分类

    DRAM根据技术的更新又分好几代,而使用上较广泛的有所谓的SDRAM与DDR SDRAM两种。这两种内存的差别除了在于脚位与工作电压上的不同之外,DDR是所谓的双倍数据传送速度(Double Data Rate),他可以在一次工作周期中进行两次数据的传送,感觉上就好像是CPU的倍频了,所以传输频率方面比SDRAM还要好。

 

    DDR SDRAM又依据技术的发展,有DDR、DDR2、DDR3、DDR4等等,其中,DDR2 的频率倍数则是4倍而DDR3则是8倍!

2.多通道设计

    传统的总线宽度一般大约仅达64位,为了要加大这个宽度,因此芯片组厂商就将两个内存汇整在一起,如果一支内存可达64位,两支内存就可以达到128位了,这就是双通道的设计理念。

    要启用双通道的功能必须要安插两支(或四支)内存,这两支内存最好连型号都一模一样比较好,因为启动双通道内存功能时,数据是同步写入/读出这一对内存中,如此才能够提升整体的带宽!所以当然除了容量大小要一致之外,型号也最好相同!

    如上图,主板上那四根内存插槽的颜色分为两种,且两两成对,这种颜色的设计就是为了双通道来的!要启动双通道的功能时,你必须要将两根容量相同的内存插在相同颜色的插槽当中!

    服务器所需要的速度更快!因此,除了双通道之外,中阶服务器也经常提供三信道,甚至四信道的内存环境!

3.DRAM与SRAM

    除了内存条之外,事实上整部个人电脑当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存存在!最为熟知的就是CPU内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内存。CPU的数据都是由内存提供,但CPU到内存之间还是得要通过内存控制器!如果某些很常用的程序或数据可以放置到CPU内部的话,那么CPU数据的读取就不需要到内存重新读取了!这对于性能来说就可以大大的提升,这就是第二层高速缓存的设计概念。第二层高速缓存与内存及CPU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因为第二层高速缓存(L2 cache)整合到CPU内部,因此这个L2内存的速度必须要CPU频率相同。使用DRAM是无法达到这个频率速度的,此时就需要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的帮忙。SRAM在设计上使用的电晶体数量较多,价格较高,且不易做成大容量,不过由于其速度快,因此整合到CPU内成为高速缓存内存以加快数据的存取是个不错的方式!新一代的CPU都有内置容量不等的L2高速缓存在CPU内部,以加快CPU的运行性能。

4.只读存储器(ROM)

    主板上面的元件非常多,而每个元件的参数又具有可调整性。

    举例来说,CPU与内存的频率是可调整的;而主板上面如果有内置的网卡或者是显卡时,该功能是否要启动与该功能的各项参数,是被记录到主板上头的一个称为CMOS的芯片上,这个芯片需要借着额外的电源来发挥记录功能,这也是主板上会有一颗电池的缘故。

    CMOS内的数据如何读取与更新呢?电脑在开机的时候可以按下[Del]按键来进入一个名为BIOS的画面,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是写死到主板上面的一个内存芯片中,这个内存芯片在没有通电时也能够将数据记录下来,那就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OM是一种非挥发性的内存。另外,BIOS对于个人电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是系统在开机的时候首先会去读取的一个小程序!

    另外,很多固件(firmware)也是使用ROM来进行软件的写入的。固件像软件一样也是一个被电脑所执行的程序,然而他是对于硬件内部而言更加重要的部分。

    例如BIOS就是一个固件,BIOS虽然对于我们日常操作电脑系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他却控制着开机时各项硬件参数的获取!所以很多的硬件上都会有ROM来写入固件这个软件。

    BIOS 对电脑系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掌握了系统硬件的详细信息与开机设备的选择等等。但是电脑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因此BIOS程序码也可能需要作适度的修改才行,所以在很多主板官网都提供BIOS的更新程序!但是BIOS原本使用的是无法改写的ROM,因此根本无法修正BIOS程序码!为此,现在的BIOS通常是写入类似闪存(flash)或EEPROM中。

3、显卡

    显卡又称为VGA(Video Graphics Array),他是图形影像显示的关键角色。一般对于图形影像的显示重点在于分辨率与色彩深度,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都会占用内存,因此显卡上有一个内存的容量,这个显存容量将会影响到屏幕分辨率与色彩深度!

    除了显存之外,现在由于三度空间游戏(3D game)与一些3D动画的流行,因此显卡的“运算能力”越来越重要。一些3D的运算早期是交给CPU去运行的,但是CPU并非完全针对这些3D来进行设计的,而且CPU平时已经非常忙碌了!所以后来显卡厂商直接在显卡上面嵌入一个3D加速的芯片,这就是所谓的GPU称谓的由来。

    显卡主要也是通过CPU的控制芯片来与CPU、内存等沟通。显卡也是需要高速运算的一个元件,所以数据的传输也是越快越好!因此显卡的规格由早期的PCI导向AGP,近期AGP又被PCI-Express规格所取代了。这些插槽最大的差异是在数据传输的带宽!如下所示:

    比较特殊的是,PCIe(PCI-Express)使用的是类似管线的概念来处理,在 PCIe 第一版(PCIe 1.0)中,每条管线可以具有250MBytes/s的带宽性能,管线越多(通常设计到x16管线)则总带宽越高!另外,为了提升更多的带宽,因此PCIe还有进阶版本,目前主要的版本为第三版,相关的带宽如下:

    如果你的主机是用来打3D游戏的,那么显卡的选购是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主机是用来做为网络服务器的,那么简单的入门级显卡对你的主机来说就非常够用了!因为网络服务器很少用到3D与图形影像功能。

1.显卡接口

    显卡是通过显卡接口与电脑屏幕(或电视)连接的,目前主要的连接接口有:

1>Sub(VGA端子)

    较早之前的连接接口,主要为15针的连接,为模拟讯号的传输,当初设计是针对传统图像管屏幕而来。

主要的规格有标准的640x350px @70Hz、1280x1024px @85Hz及2048x1536px @85Hz等。

2>DVI

    DVI共有四种以上的接头,不过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为仅提供数码讯号的DVI-D,以及整合数码与模拟讯号的DVI-I两种。DVI 常见于液晶屏幕的链接。

    标准规格主要有:1920x1200px @60Hz、 2560x1600px @60Hz等。

3>HDMI

    HDMI相对于D-sub与DVI仅能传送影像数据,HDMI可以同时传送影像与声音,因此被广泛的使用于电视屏幕中!电脑屏幕目前也经常都有支持HDMI格式!

4>Display port

    与HDMI相似的,可以同时传输声音与影像。不过这种接口目前还是比较少屏幕的支持!

4、硬盘与储存设备

    电脑系统上面的储存设备包括有:硬盘、软盘、MO、CD、DVD、磁带机、U盘(闪存)、还有新一代的蓝光光驱等,乃至于大型机器的区域网络储存设备(SAN、NAS)等等,都是可以用来储存数据的。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硬盘!

1.硬盘的物理组成

    硬盘依据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分为3.5英寸及2.5英寸的大小。

    以3.5英寸的台式机使用硬盘来说明。在硬盘盒里面其实是由许许多多的圆形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与主轴马达所组成的,整个内部如同下图所示:

 

    实际的数据都是写在具有磁性物质的盘片上头,而读写主要是通过在机械手臂上的磁头(head)来达成。实际运行时,主轴马达让盘片转动,然后机械手臂可伸展让磁头在盘片上进行读写的动作。另外,由于单一盘片的容量有限,因此有的硬盘内部会有两个以上的盘片!

2.盘片上的数据

    数据都是写入盘片上,盘片上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由于盘片是圆的,并且通过机器手臂去读写数据,盘片要转动才能够让机器手臂读写。因此,通常数据写入就是以圆圈转圈的方式读写!所以,当初设计就是在类似盘片同心圆上面切出一个一个的小区块,这些小区块整合成一个圆形,让机器手臂上的磁头去存取。这个小区块就是磁盘的最小物理储存单位,称之为扇区(sector),那同一个同心圆的扇区组合成的圆就是所谓的磁道(track)。由于磁盘里面可能会有多个盘片,因此在所有盘片上面的同一个磁道可以组合成所谓的柱面(cylinder)。

    同心圆外圈的圆比较大,占用的面积比内圈多!所以,为了善用这些空间,外围的圆会具有更多的扇区!当盘片转一圈时,外圈的扇区数量比较多,因此如果数据写入在外圈,转一圈能够读写的数据量比内圈要多!因此通常数据的读写会由外往内写!这是默认值!

    另外,原本硬盘的扇区都是设计成512Byte的容量,因为近期以来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数据量的拆解,所以新的大容量硬盘已经有4KByte的扇区设计。

    因为扇区的设计不同,在磁盘的分区方面,目前有旧式的MSDOS相容模式,以及较新的GPT模式!在较新的GPT模式下,磁盘的分区通常使用扇区号码来设计,跟过去旧的MSDOS是通过柱面号码来分区的情况不同!

3.传输接口

    传统磁盘接口包括有SATA、SAS、IDE与SCSI等等。

    外接式磁盘接口包括USB、eSATA等等接口。

    不过目前IDE已经被SATA取代,而SCSI则被SAS取代,因此下面将仅介绍SATA、USB与SAS接口而已。

1>SATA接口

    SATA硬盘的连接接口插槽所使用的排线比较窄小,而且每个设备需要使用掉一条SATA线。因为SATA线比较窄小之故,所以对于安装与机箱内的通风都比较好!因此原本的IDE粗排线接口就被SATA取代了! SATA的插槽示意图如下所示:

    由于SATA一条排线仅接一颗硬盘,所以你不需要调整跳针。不过一张主板上面SATA插槽的数量并不是固定的,且每个插槽都有编号,在连接SATA硬盘与主板的时候,还是需要留意一下。此外,目前的SATA 版本已经到了第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传输速度如下所示,而且重点是,每一代都可以向下兼容!只是速度上会差很多。目前主流都是使用SATA3这个接口速度可达600MByte/s的接口!

 

    因为SATA传输接口传输时,通过的数据演算法的关系,当传输10位编码时,仅有 8位为数据,其余2位为检验之用。因此带宽的计算上面,使用的换算(bit转Byte)为1:10而不是1Byte=8bits!虽然这个SATA3接口理论上可达600MBytes/s的传输速度,不过目前传统的硬盘由于其物理组成的限制,一般极限速度大约在150~200MByte/s,所以厂商们才要发展固态硬盘。

2>SAS接口

    早期工作站或大型电脑上,为了读写速度与稳定性,大多使用的是SCSI这种高阶的连接接口。不过这种接口的速度后来被SATA打败了!但是SCSI有其值得开发的功能,因此后来就有串行式SCSI (Serial Attached SCSI,SAS)的发展。这种接口的速度比SATA来的快,而且连接的SAS硬盘的盘片转速与传输的速度也都比SATA硬盘好!只是价格昂贵!而且一般个人电脑的主板上面通常没有内置SAS连接接口,要通过外接卡才能够支持。因此一般个人电脑主机还是以SATA接口为主要的磁盘连接接口。

 

    因为这种接口的速度确实比较快!而且还支持例如热拔插等功能,因此,许多的设备连接会以这种接口来链接!

    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的磁盘阵列卡的连接插槽,就是利用这种SAS接口开发出来的支持的SFF-8087设备等等的。

3>USB接口

    如果你的磁盘是外接式的接口,那么很可能跟主板链接的就是USB这种接口了!这也是目前(2015)最常见到的外接式磁盘接口了。不过传统的USB 速度挺慢的,即使是比较慢的传统硬盘,其传输率大概兜还有80~120MBytes/s,但传统的USB2.0仅有大约60MBytes/s的理论传输率,通常是做在主板上面的连接口,传输速度30~40MByte/s,大大扼制了磁盘的性能。

    为了改善USB 的传输率,因此新一代的USB3.0速度就快很多!据说还有更新的USB3.1正在发展中!这几代版本的带宽与速度制表如下:

    市面上卖的USB3.0的磁盘或闪存盘,其实际读写速度差不多在100MBytes/s,USB2.0的闪存盘读写速度大约是40MBytes/10MBytes左右。可以看出,已经快了很多。

4.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传统硬盘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需要驱动马达去转动盘片,这会造成很严重的磁盘读取延迟!另外,如果数据放置的比较离散(扇区分佈比较广又不连续),那么读写的速度就会延迟更明显!速度快不起来。

    用闪存去制作成大容量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连接接口也是通过SATA或SAS,外型跟传统磁盘一样!这类的设备已经不能称为是磁盘(因为没有磁头与盘片啊!都是内存!),为了方便大家称呼还称为磁盘!但是跟传统磁盘(Hard Disk Drive,HDD)又不同,就称为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r,SSD)。

1>优缺点

    固态硬盘最大的好处是,它没有马达不需要转动,而是通过内存直接读写的特性,因此除了没数据延迟且快速之外,还很省电!

    不过早期的SSD有个很重要的致命伤,就是这些闪存有“写入次数的限制”,因此通常SSD 的寿命大概两年!所以数据存放时,需要考虑到备份或者是可能要使用RAID的机制来防止SSD的损毁。

5.选购与运行须知

    如果你想要增加一颗硬盘在你的主机里头时,除了需要考虑你的主板可接受的插槽接口(SA T A/SAS)之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1>HDD或SSD

    毕竟HDD与SSD的价格与容量真的差很多!不过,速度也差很多!因此,目前大家的使用方式大多是这样的,使用SSD 作为系统盘,然后数据储存大多放置在HDD上!这样系统运行快速(SSD),而数据储存量也大(HDD)。

2>容量

    目前数据量越来越大,所以购买磁盘通常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容量的问题!目前(2015)主流市场HDD容量已经到达2TB以上,甚至有的厂商已经生产高达8TB的产品呢!硬盘可以算是一种消耗品,要注意重要数据还是得常常备份出来!至于SSD 方面,目前的容量大概还是在128~256GB 之间吧!

3>缓冲内存

    硬盘上含有一个缓冲内存,这个内存主要可以将硬盘内常使用的数据高速缓存起来,以加速系统的读取性能。通常这个缓冲内存越大越好,因为缓冲内存的速度要比数据从硬盘盘中被找出来要快的多了!目前主流的产品可达64MB左右的内存大小。

4>转速

    因为硬盘主要是利用主轴马达转动盘片来存取,因此转速的快慢会影响到性能。主流的台式机硬盘为每分钟7200转,笔记本电脑则是5400转。有的厂商也有推出高达10000转的硬盘,若有高性能的数据存取需求,可以考虑购买高转速硬盘。

5>运行须知

    由于硬盘内部机械手臂上的磁头与硬盘的接触是很细微的空间,如果有抖动或者是脏污在磁头与硬盘盘之间就会造成数据的损毁或者是实体硬盘整个损毁,因此,正确的使用电脑的方式,应该是在电脑通电之后,就绝对不要移动主机,并免抖动到硬盘,而导致整个硬盘数据发生问题啊!另外,也不要随便将插头拔掉就以为是顺利关机!因为机械手臂必须要归回原位,所以使用操作系统的正常关机方式,才能够有比较好的硬盘保养啊!因为他会让硬盘的机械手臂归回原位!

5、扩展卡与接口

    服务器可能因为某些特殊的需求,需要使用主板之外的其他适配卡。所以主板上面通常会预留多个扩充接口的插槽,这些插槽依据历史沿革,包括PCI/AGP/PCI-X/PCIe等等,但是由于PCIe速度快到太好用了,因此几乎所有的卡都以PCIe来设计了!但是有些比较老旧的卡可能还需要使用啊,因此一般主板大多还是会保留一两个PCI插槽,其他的则是以PCIe来设计。

    由于各元件的价格直落,现在主板上面通常已经整合了相当多的设备元件了!常见整合到主板的元件包括声卡、网卡、USB控制卡、显卡、磁盘阵列卡等等。你可以在主板上面发现很多方形的芯片,那通常是一些个别的设备芯片。

    不过,因为某些特殊的需求,有时可能还是需要增加额外的扩展卡的。举例来说,如果需要一部个人电脑连接多个网域时(Linux服务器用途),恐怕就得要有多个网卡。当你想要买网卡时,大卖场上面有好多!而且速度一样都是giga网卡(Gbit/s),但价格差很多!观察规格,主要有PCIex1以及PCI接口的!你要买哪种接口呢?

    PCI接口的理论传输率最高指到133MBytes/s,而PCIe2.0x1就高达500MBytes/s的速度! 实测PCI接口的giga网卡极限速度大约只到60MBytes/s,而PCIe2.0x1的giga网卡确实可以到达大约110MBytes/s 的速度!所以,购买设备时,还是要查清楚连接接口才行!

    PCIe 有不同的信道数,基本上常见的就是x1、x4、x8、x16等,个人电脑主板常见是x16的,一般中阶服务器则大多有多个x8的接口,x16 反而比较少见。这些接口在主板上面的设计,主要是以插槽的长度来看的。

    多信道卡(例如x8的卡)安装在少信道插槽(例如x4的插槽)的可用性。

    因为要让所有的扩展卡都可以安插在主板上面,所以在比较中高阶的主板上面,他们都会做出x16的插槽,但是该插槽内其实只有x8或x4的信道有用!其他的都是空的没有金手指(电路的意思)!那如果我的x16的卡安装在x16的插槽,但是这个插槽仅有x4的电路设计,那我这张卡可以运行吗?当然可以!这就是PCIe的好处了!它可以让你这张卡仅使用x4的电路来传送数据,而不会无法使用!只是这张卡的极限性能,就会只剩下4/16=1/4!

    因为一般服务器惯用的扩展卡,大多数都使用PCIex8的接口(因为也没有什么设备可以将PCIe3.0的x8速度用完啊!),为了增加扩展卡的数量,因此服务器级的主板才会大多使用到x8的插槽!反正,要发挥扩展卡的能力,就得要搭配相对应的插槽才行!

6、主板

1.扩展卡的插槽选择

    在主板上有一个插槽使用的是DMI2.0管道,那个插槽是与南桥连接,所以此插槽的扩展卡数据需要先进入南桥跟大家抢带宽,之后要传向CPU时,还要通过DMI2.0管道让CPU与南桥沟通。

    根据Intel方面的数据来看,DMI2.0的传输率是4GT/s,换算成文件传输量时,大约仅有2GByte/s的速度,PCIe2.0x8的理论速度已经达到4GByte/s了,但是与 CPU 的信道竟然仅有2GB,性能的瓶颈就这样发生在 CPU 与南桥的沟通上!

    据上述例子得出,卡安装在哪个插槽上面,对性能而言也是影响很大的!所以插卡时,请详细阅读您主板上面的逻辑图示!尤其CPU与南桥沟通的带宽方面,特别重要!购买时也要特别注意。

2.设备I/O位址与IRQ中断信道

    主板是负责各个电脑元件之间的沟通,但是电脑元件实在太多了,有输出/输入/不同的储存设备等等,主板芯片组怎么知道如何负责沟通呐?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所谓的I/O位址与IRQ!I/O位址有点类似每个设备的门牌号码,每个设备都有他自己的位址,一般来说,不能有两个设备使用同一个I/O位址,否则系统就会不晓得该如何运行这两个设备了。而除了I/O位址之外,还有个IRQ中断(Interrupt)。

如果I/O位址想成是各设备的门牌号码的话,那么IRQ就可以想成是各个门牌连接到邮件中心(CPU)的专门路径!各设备可以通过IRQ中断信道来告知CPU该设备的工作情况,以方便CPU进行工作分配的任务。老式的主板芯片组IRQ只有15个,如果你的周边接口太多时可能就会不够用,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将一些没有用到的周边接口关掉,以空出一些IRQ来给真正需要使用的接口!当然,也有所谓的sharing IRQ的技术!

3.CMOS与BIOS

    前面内存的地方有提过CMOS与BIOS的功能,在这里再来强调一下:

    CMOS主要的功能为记录主板上面的重要参数,包括系统时间、CPU电压与频率、各项设备的I/O位址与IRQ等,由于这些数据的记录要花费电力,因此主板上面才有电池。 BIOS为写入到主板上某一块flash或EEPROM的程序,他可以在开机的时候执行,以载入CMOS当中的参数,并尝试调用储存设备中的开机程序,进一步进入操作系统当中。

    BIOS程序也可以修改CMOS中的数据,每种主板调用BIOS设置程序的按键都不同,一般台式机常见的是使用[del]按键进入BIOS设置画面。

4.连接周边设备的接口

    主板与各项输出/输入设备的链接主要都是在主机机箱的后方,主要有:

1>PS/2接口

    这原本是常见的键盘与鼠标的接口,不过目前渐渐被USB接口取代,甚至较新的主板可能就不再提供PS/2接口了。

2>USB接口

    通常只剩下USB2.0与USB3.0,为了方便区分,USB3.0为蓝色的插槽颜色!

3>声音输出、输入与麦克风

    这个是一些圆形的插孔,而必须你的主板上面有内置音效芯片时,才会有这三个东西。

4>RJ-45网络头

    如果有内置网络芯片的话,那么就会有这种接头出现。这种接头有点类似电话接头,不过内部有八蕊线!接上网络线后在这个接头上会有灯号亮起才对!

5>HDMI

    如果有内置显示芯片的话,可能就会提供这个与屏幕连接的接口了!这种接口可以同时传输声音与影像,目前也是电视机屏幕的主流连接接口!

    以华硕主板的链接接口来看的话,主要有如下这些:

 

7、电源供应器

    电源供应器(Power)。在机箱内,有个大大的铁盒子,上头有很多电源线会出来,那就是电源供应器了。

    主机的CPU/RAM/主板/硬盘等等都需要用电,而近来的电脑元件耗电量越来越高,以前很古早的230W电源已经不够用了,有的系统甚至得要有500W以上的电源才能够运行。

    电源供应器的价差非常大!因为Power的用料不同,电源供应的稳定性也会差很多。如前所述,电源供应器相当于你的心脏,心脏差的话,活动力就会不足了!所以,稳定性差的电源供应器甚至是造成电脑不稳定的元凶呢!所以,尽量不要使用太差的电源供应器!

1.能源转换率

    电源供应器本身也会吃掉一部份的电力的!如果你的主机系统需要300W的电力时,因为电源供应器本身也会消耗掉一部份的电力,因此你最好要挑选400W以上的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出厂前会有一些测试数据,最好挑选高转换率的电源供应器。

    所谓的高转换率指的是“输出的功率/输入的功率”。意思是说,假如你的主板用电量为250W,但是电源供应器其实已经使用掉320W的电力,则转换率为:250/320=0.78的意思。这个数值越高表示被电源供应器消耗的电力越少,那就符合能源效益了。

8、选购须知

    在购买主机时应该需要进行整体的考虑,很难依照某一项标准来选购的。老实说,如果你的公司需要一部服务器的话,建议不要自行组装,买品牌电脑的服务器比较好!这是因为自行组装的电脑虽然比较便宜,但是每项设备之间的适合性是否完美则有待自行检测。

    另外,在性能方面并非仅考虑CPU的能力而已,速度的快慢与“整体系统的最慢的那个设备有关!”,如果你是使用最快速的Intel i7系列产品,使用最快的DDR3-1600内存,但是配上一个慢慢的过时显卡,那么整体的3D速度性能将会卡在那个显卡上面!所以,在购买整套系统时,请特别留意需要全部的接口都考虑进去!尤其是当您想要升级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并非所有的旧的设备都适合继续使用的。

1.系统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有几个常见的系统不稳定的状态是:

1>系统超频

    这个行为很不好!不要这么做!

2>电源供应器不稳

    这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测试完所有的元件都没有啥大问题时,记得测试一下电源供应器的稳定性!

3>内存无法负荷

    现在的内存品质差很多,差一点的内存,可能会造成您的主机在忙碌的工作时,产生不稳定或死机的现象!

4>系统过热

    “热”是造成电子零件运行不良的主因之一,如果主机在夏天容易死机,冬天却还好,那么考虑一下加几个风扇!有助于机箱内的散热,系统会比较稳定!“这个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系统死机的元凶!”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一)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三)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3754001/blog/1817258

最后

以上就是精明高跟鞋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基础(二)计算机基础(二)设计架构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计算机基础(二)计算机基础(二)设计架构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3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