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man
{
double b; // 8
char a; // 1
int c; // 4
};
int main()
{
man A;
cout<<sizeof(A)<<endl;
cout<<sizeof(int)+sizeof(double)+sizeof(char)<<endl;
return 0;
}
输出:
你会发现结构体的内存大小并不是简单的叠加,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结构体的内存分配规则:
-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要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元素的大小所整除。
- 结构体的每个元素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都是元素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元素之间加上填充字节。
-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元素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元素之后加上填充字节。
另外,结构体里的变量是根据定义顺序,依次分配内存的!
然后我们分析一下我们刚刚的一段代码:
double 为最宽——8字节
(有些错误,懒得改了,图中的float 一律改成double)
—— “0”为初始地址,只是相对的
然后, char 1字节,偏移量为8(相对与结构体的首地址),是1的倍数,可以直接接上
再然后,int 4字节,偏移量为9,不是4的倍数要填充
这时偏移量为12,是4的倍数了,可以接上去
则整个结构体的大小为16(刚好为最宽元素8字节的倍数,故不用再做填充)
以上就是结构体内存分配的原理了!
最后
以上就是标致便当为你收集整理的结构体的内存分配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结构体的内存分配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