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超帅黑裤,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网络的协议与标准,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说在前面:

本系列文章专注于软考备考复习内容梳理,文章内容是对教材中知识点和考点的提炼,备考过程中可以有针对的进行复习,减少阅读量,有的放矢。


导航目录:

    • 一、网络的标准
      • 1. 电信标准
      • 2. 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
    • 二、局域网协议
    • 1. LAN模型
      • 2. 以太网(IEEE802.3标准)
      • 3. 令牌环网(IEEE 802.5)
      • 4.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 三、广域网协议
      • 1.点对点协议
      • 2. 数字用户线
      • 3. 数字专线
      • 4. 帧中继
      • 5. 异步传输模式
      • 6. X.25协议
    • 四、TCP/IP协议簇
      • 1. TCP/IP分层模型
      • 2. 网络接口层协议
      • 3. 网际层协议——IP
      • 4. ARP和RARP
      • 5. 网际层协议——ICMP
      • 6. 传输层协议——TCP
      • 7. 传输层协议——UDP
      • 8. 应用层协议

一、网络的标准

1. 电信标准

(1)V系列∶主要针对调制解调器的标准。
(2) X系列应用于广域网。

  • X.1~X.39∶标准应用于终端形式、接口、服务设施和设备。最著名的标准是X.25,规定了数据包装和传送的协议。
  • X.40~X.199标准管理网络结构、传输、发信号等。

2. 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

(1)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3)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

(4)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5)EIA————电子工业协会。

二、局域网协议

1. LAN模型

ISO/OSI的7层参考模型,其本身不是一个标准,在制定具体网络协议和标准时,要将OSI/RM参考模型作为“参照基准”。

(1)物理层。

主要处理在物理链路上发送、传递和接收的非结构化的比特流。
(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

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介质的访问控制和对信道资源的分配,实现帧的寻址和识别,完成帧检测序列和检验等功能。

(3)逻辑链路控制(LC)层。

提供可靠的信道、数据帧的封装和拆除,为高层提供网络服务的逻辑接口,能够实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 以太网(IEEE802.3标准)

目前以太网主要包括3种类型:

  • IEEE 802.3中定义的标准局域网,速度为10Mb/s,传输介质为细同轴电缆;
  • IEEE 802.3u中定义的快速以太网,速度为100Mb/s,传输介质为双绞线;
  • IEEE802.3z中定义的千兆以太网,速度为1000Mb/s,传输介质为光纤或双绞线。

3. 令牌环网(IEEE 802.5)

令牌环是环状网中最普遍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它是用于环状网结构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其流行性仅次于以太网。令牌环网的传输介质主要基于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两种拓扑结构可以有多种,如环状、星状、总线编码方法为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工作过程:首先,令牌环网在网络中传递一个很小的帧,称为“令牌”,拥有它的工作站才有权力发送信息;令牌在网络上顺序传递;获得一个空令牌的工作站将要发送的信息附加到后边发往下一站,直到目的站,将令牌释放如果经过的令牌不为空,则等待令牌释放。

4.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类似令牌环网的协议,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数据传输可达100Mb/s,环路长度可扩展到200km。连接的站点数可以达到1000个。它采用双环体系结构,两环上的信息反方向流动。双环中的一环称为主环,另一环称为次环。

三、广域网协议

1.点对点协议

点对点协议(PP)主要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优点在于简单、具备用户验证能力、可以解决IP分配等。

2. 数字用户线

xDSL是各种数字用户线的统称,包括:

  • 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 SDSL———单对线数字用户环路;
  • IDSL——ISDN 用的数字用户线;
  • RADSL——速率自适应非对称型数字用户线;
  • 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等。

3. 数字专线

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是采用数字传输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通信网,可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透明传输的数据专线出租线路,为用户传输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数据网是以光纤为中继干线网络,组成DDN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间通过光纤连接,构成网状的拓扑结构。它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直接进入电信的DDN网络。

4. 帧中继

帧中继(FR)是在用户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送,并保持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户信息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并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继提供一种简单的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服务。帧中继的优点是∶降低网络互联费用,简化网络功能,提高网络性能,采用国际标准,各厂商产品相互兼容。

5. 异步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一种面向分组的快速分组交换模式,使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技术,将信息流分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




ATM参考模型由4层构成:

(1)用户层由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组成。


(2)ATM适配层∶负责将用户层的信息转换成ATM网络可用的格式。
(3)ATM层∶负责生成信元。

(4)物理层∶负责对信元进行编码,并将其交给物理介质。

6. X.25协议

X.25协议在本地和远程之间提供一个全双工、同步的透明信道,并定义了3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它们分别对应于ISO/OSI的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X.25是在公共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进行操作的DTE和DCE之间的接口。

四、TCP/IP协议簇

TCP/IP作为Internet的核心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目前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包含许多重要的基本特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逻辑编址、路由选择、域名解析、错误检测与流量控制以及对应用程序的支持等。

1. TCP/IP分层模型

(1)应用层。

处在分层模型的最高层,用户调用应用程序来访问TCP/IP互联网络,以享受网络上提供的各种服务。
(2)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这种通信又叫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层既要系统地管理数据信息的流动,还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准确而有序地到达目的地。

(3)网际层。


又称为IP层,主要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问题。它接受传输层请求,传送某个具有目的地址信息的分组。该层主要完成∶把分组封装到IP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的首部,使用路由算法选择;处理接收到的数据报;适时发出ICMP的差错和控制报文,并处理收到的ICMP报文。

(4)网络接口层。


处在TCP/IP的最底层,主要负责管理为物理网络准备数据所需的全部服务程序和功能。该层包含设备驱动程序,也可能是一个复杂的使用自己的数据链路协议的子系统。

2. 网络接口层协议

TCP/IP不包含具体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只定义了网络接口层作为物理层与网络层的接口规范。这个物理层可以是广域网,如X.25公用数据网;可以是局域网,如Ethernet、Token-Ring和FDDI等。任何物理网络只要按照这个接口规范开发网络接口驱动程序,都能够与TCP/IP集成起来。网络接口层处在TCP/P的最底层,主要负责管理为物理网络准备数据所需的全部服务程序和功能。

3. 网际层协议——IP

IP 所提供的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无连接的和不可靠的。事实上,在网络性能良好的情况下,IP传送的数据能够完好无损地到达目的地。
IP的主要功能包括将上层数据(如TCP、UDP数据)或同层的其他数据(如ICMP数据)封装到IP数据报中;将IP数据报传送到最终目的地;为了使数据能够在链路层上进行传输,对数据进行分段;确定数据报到达其他网络中的目的地的路径。

4. ARP和RARP

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及反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驻留在网际层中的另一个重要协议。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RARP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5. 网际层协议——ICMP

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是网际层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协议。由于IP是一种尽力传送的通信协议,即传送的数据报可能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因此IP需要一种避免差错并在发生差错时报告的机制。ICMP就是一个专门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ICMP定义了5种差错报文(源抑制、超时、目的不可达、重定向和要求分段)和4种信息报文(回应请求、回应应答、地址屏蔽码请求和地址屏蔽码应答)。IP 在需要发送一个差错报文时要使用ICMP,而ICMP也是利用IP来传送报文的。ICMP是让IP更加稳固、有效的一种协议,它使得IP传送机制变得更加可靠。而且利用ICMP还可以用于测试因特网,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网络维护和排错的信息。例如,著名的ping工具就是利用ICMP报文进行目标是否可达测试。

6. 传输层协议——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整个TCP/IP协议簇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在IP提供的不可靠数据服务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 是如何实现可靠性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TCP采用了一个叫重发(Retransmission)的技术。具体来说,在TCP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启动一个定时器,然后将数据包发出,当接收方收到这个信息就给发送方一个确认(Acknowledgement)信息。而如果发送方在定时器到点之前没收到这个确认信息,就重新发送这个数据包。

7. 传输层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进程间的通信。与同样处在传输层的面向连接的TCP相比较,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的错误检测功能要弱得多。可以这样说,TCP有助于提高可靠性;而UDP 则有助于提高传输的高速率性。

8. 应用层协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也已经有了许多基本的、相同的应用需求。为了让不同平台的计算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一些基本的、相同的服务,也就应运而生了一系列应用级的标准,实现这些应用标准的专用协议称为应用级协议,相对于OSI参考模型来说,它们处于较高的层次结构,所以也称为高层协议。应用层的协议有NFS、Telnet、SMTP、DNS、SNMP和FTP等。

未完待续。。。

更多知识传送:

  •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计算机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储管理
  • 计算机操作系统–设备管理
  • 计算机操作系统–文件管理
  •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管理
  • 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 计算机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认识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过程模型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需求分析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系统设计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运行和维护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项目管理
  •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质量
  • 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及设计概述
  • 结构化开发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
  • 结构化开发方法–用户界面设计
  • 面向对象技术–概念及程序设计
  • 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 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面向对象技术–设计模式
  • 数据库技术基础–基本概念
  • 数据库技术基础–数据模型
  • 数据库技术基础–关系数据库

~~~~~~~~~~~~~~~~~~~~~~~~~~~~~~~~~~~~~~~~~~~~~~~~~~~~~~~~~

以上内容整理参考《软件设计师教程(第5版)》和《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第四版)》(忘记是哪个老师的了,侵删)。本文章内容旨在帮助更多想要进军软考,给自己镀金的小伙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共勉。

最后

以上就是超帅黑裤为你收集整理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网络的协议与标准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网络的协议与标准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44)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