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如果你爱一个女人,就用NIKON给她拍照,这会让她每一个动人眼神光彩照人;如果你恨一个女人,也用NIKON给她拍照,那会让她每一个青春痘痘无处藏身……
第一节
一直以来,NIKON镜头都以锐利、反差大著称,这本是个优势,然而因此却有一个观点——NIKON家不适合拍人像,特别是大头美女,画面硬,不够 柔美。特别是数码以后,与胶片时代不同,机身算法在成像的风格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较CANON的“柔和”而言,N家的锐利、饱满似乎并不讨巧。这其实 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在数码暗房技术日益普及的几天,这一因素更不足以成为拍出靓片的障碍。特别是对于专注于环境人像的摄友,有别于糖水片肤色理念的色彩 表现提供了更宽泛的发挥空间。
这里先来聊一下色彩模式。一般Nikon提供三种色彩模式,分别为I、II、III。模式II是最自然的,只有在Adobe RGB色彩空间才能用。如果相机没有独立的色彩空间设置,你选了模式II也就把色彩空间设为Adobe RGB了。在多数相机上,选择模式I和III在两种色彩空间就把色彩空间设为sRGB了。模式I增强了除肤色系列色(特别是红色)之外的饱和度,可以鲜艳 的图片又使肤色显得自然。模式III增强了饱和度,特别是红色和绿色。同时还略微改变了红色和绿色的色调,显得更生动。这一特点似乎类似于反转 片,Velvia、E100VS胶卷似乎可以作为色彩模式III比较极端的诠释。
那人像究竟应该选哪个呢?一般来看应该是I。但经过一段时间对比,我在使用中更倾向于选择III。JPG直出看,感觉I虽然比较柔和,但肤色表现相 对平淡,甚至感觉缺乏生气,据我观察可能是色彩中减弱了R的数值,G、B比例的提高使肤色透出一种暗淡。反倒是用色彩模式III拍出的片子相对比较“润泽 ”,有血色,使正张片子散发出活力。为便于图片上网交流,我一般的默认设置是模式III和sRGB,因为在显示屏上浏览时色彩比较鲜明。但是在拍风景或野 生动物时,如果用Raw拍摄,并只打算用一种设置时,我建议选模式II和Adobe RGB,色彩更为丰富,在Capture NX里面可以很方便地转换为模式I和III。
第二节
弗洛伊德曰:夫行动者,皆源于性。推而广之,关乎摄影之事,无论所摄者何物,施摄者何求,盖出于性之所使,情之所至。其间尤以人像为甚。天地者,万 物之逆旅,开阖有致,高远无界,如伟岸男子,观之励志,宜摄之;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变幻莫测,似窈窕女子,世间之尤物,吹弹得破,温婉动人,观之怡情, 宜尽摄之。
模特是性感的,于是人像摄影是感性的。
人像无疑是摄友们最感兴趣的题材了。如何拍好人像、用什么样的器材才能拍出更出色的人像,是绝大多少摄影者都会思考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在传统器材中人像摄影最好的焦段为85、105、135mm,这个焦距段比较适合人像摄影,各个光学巨人都有自己专业人像镜头。
其实人像镜头从来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就像从来没人告诉你美女到底长什么样子,任何焦距的镜头都可以拍好人像,从超广焦的17到328,控制出色的 镜头永远都是人像利器。也许是由于85等几个焦段比较容易上手,画面比较干净,想不出糖水都难。简单是美,于是乎人们奔走相告谓之“人像头”。这对于被掐 头去尾的17、300们似乎并不公平。
所以这次准备将自己所用的17、35、50、80—200等几个焦段都念叨一下,还有我一直惦记却没有最终出手的85/1.4。由于在镜头和技法方面并无很深的研究,前期只做感性的表象交流,作为一个引子,期待各位方家的具体阐述。
相对于棚拍,我还是更喜欢环境人像、自然光自然状态下的人像,虽然不如商业片那么精雕细琢,但别有一番清爽风味。
第三节
聊聊人像我常用的几款镜头。
NIKON AF85/1.4D
老实说,对于NIKON镜头,最令我心动的始终还是85/1.4,每次看到她那明亮、绚丽的大眼睛,就升腾起一种霸王上弓的冲动。她的前组大口径镜 片泛出淡黄色的温润色泽,幽幽如江南女子之明眸似水。而抚其外表,镜身纯金属的质感入手冰凉,沉甸甸的重量感如同北方汉子的肩膀,结实厚重,出色的做工让 人信赖。这种集温柔与硬朗于一身的独特气质,同样表现在她的成像上。焦内如刀锋般锐利,这一点秉承了NIKON镜头的一贯风格,而焦外又表现得异常柔美, 特别是在f1.4-f2的大光圈下,背景似奶油般渐次化开,虚幻朦胧。Nikkor AF 85mm f1.4D不仅成像优异,而且色彩还原很好,画面明快而油润,特别是在阴天和弱光的情况下,仍然表现的清亮、通透。
我始终认为拍人像还是选择定焦镜头的好,变焦镜头会对你的人像构图造成一定的紊乱。即没有“镜头感”。 恐怕没有一个摄影者会在取景器中如同对待定焦中的影像那样,去仔细审视变焦镜头中每一个焦距的特性,应为变焦镜头是“无级变速”的,焦距是许许多多的。如 果摄影者从中选取个别焦距加以研究,那实际上他就是在研究定焦了。是拿变焦当定焦来使用了,这就如同现在的我,17-35镜头只用 17-24-28-35,是一种对已购进镜头的妥协,无奈而被动。牺牲了变焦的本质特性,换来少换两次镜头的些许便利。
说到定焦和变焦镜头的选择,这一直是摄影爱好者关注的话题。诚然,任何焦距都可以拍片子,但人眼对于画面应该是有最佳观赏视角和景物透视关系的,在 光学及镜头发展史上,研究机构和厂家一定是经过反复实验验证过的,有经典焦段拍出的片子最符合人眼的生理构造。就如同黄金分割律,大于或小于黄金分割的比 率都是无处不在的,它们就如同非经典焦段拍出的片子,无法触碰到我们神经最敏感的区域,不能激发强烈的神经脉冲,因而也就无法使观赏者产生从认可、感叹、 佩服,到赞美、震撼、颤栗,以至抓狂、疯狂、癫狂、痴狂甚至高潮等等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反应。
于是,采用合适的经典焦段,再配合画面所捕捉到的决定性瞬间,一幅摄影传世之作就会由此诞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师们的作品多是用定焦镜头完成的,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不是大师们选择了定焦,而是定焦造就了大师……
先以50mm焦距为例,当我们以标头去拍摄一幅照片时,确定光圈f4。当我们移动相机,前后上下左右构图时,某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拿着一个定制好视 角、景深和透视角关系的“像框”,去套取我们需要的理想画面。此时的画面视角不变,且因为在一定光圈下,景深也已确定,那么,这时摄影者只需要通过构图和 曝光,即能使物距、虚实和透视得到所希望的均衡的处理。即当定焦通过前后移动来实现取景范围的改变时,除物距外,景深、视角、透视角(非透视位置)是不发 生改变的。
而使用变焦的时候,虽然面对同一场景,但由于为了构图,或躲避不希望进入镜头的物体,使用者一般更倾向于简单的通过拧变焦环来达到目的,但这时摄影 者很可能不经意间忽略了一个重要变化,即这时候的景深、视角和变形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重要指标的些许变化难免对成像产生影响,特别在广角段,这些影响 势必更加显著。
应该说,相比于变焦,定焦更能够培养摄影者对诸多摄影要素的运用能力,对摄影语言的表述水平,凝固对我们、特别是初学者非常重要的“镜头感”。
NIKKOR AF50/1.4D
50/1.4是我用的比较早的Nikkor镜头。关于50标头,已经有太多的大师阐述了他的非凡之处。优异的成像、经济的价格,给出所有镜头中一个最佳平衡点。
观其外表,50/1.4比较低调,并不像85/1.4们那样华丽夺目,只是相比50/1.8略具质感。但其成像还是相对饱满润泽的。也许那个年代不 讲究“亮骚”,50/1.4之流的意外面世是为了有志于“布式”摄影艺术的男女青年扫街,其体型之小巧,对被摄者来说没有任何的侵犯性,能够最大限度的拍 出自然、生动的人文片。在初学者参加比较多的集体外拍活动中,小定焦系列基本都被淹没在长枪大炮之中,尽管他们多数情况下可以在画质、表现力、冲击力等诸 多方面让小白IS、17-55、24-70们花容尽失,但必须要承认,对手外观的粗大和身价不斐毕竟容易赢来模特的眼波,从而在“拍摄垂青率”方面弥补不 足而间接提高了出片几率。因此,客观的来说,用小定焦和大变焦参加集体外拍活动,两者拍到好片的概率大致相当。如此说来,小变焦镜头一定要抱着平和的心 态,重在参与反倒能有惊喜。
我现在的50/1.4主要是用于户外环境人像,有时候室内长头耍不开,用50半身人像也比较适合。当然如果谈到突出主体人物、背景虚化,那绝对不是 它的所长。至于焦外二线性的问题,就要注意选择背景,尽量干净,大面积的植物或暗景最好。由于50焦距短,也不适合近距离拍摄,一般应在1.5米以外,否 则MM的脸部会有变形,所谓的“船首效应”。
在APS上,由于倍率的原因,50/1.4要想拍全身环境人像已经不太容易了,这一功能似乎该下传给35/2或广角们更合适。
AF 80-200/2.8 ED IF小钢炮
那谁谁不是说了吗,“如果你不拿出个又黑又粗的大家伙,MM都不会正眼夹你”。别看50、35们在山林之间轻松快活,可到了MM面前,还得凭这家伙 撒野。虽然是玩笑,但小钢炮冰凉的金属镜身、深不可测的大眼睛任谁看上去都那么踏实,可靠。这一点比小竹炮娇嫩的亚光外皮更能征服MM。
虽然我没有亲自拆解过小钢炮,但据资料上看他的镜片全部是玻璃的。这一点相对于其平和的价钱显得弥足珍贵。针无两头细,为了轻量化以便安装USM、 AFS等超声波马达,提高对焦速度,现在的许多自动镜头都已大量加入塑料镜片。除非是一些万元以上的“牛头”,这一内在品质变化直接反映在镜头重量 上,28-70/2.8、17-55/2.8、24-70/2.8等“牛”头无一不分量十足。然而沉重的大尺寸玻璃镜片使其对焦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如佳能 的85/1.2。玻璃镜片的透光率、精密度、抗变形能力及膨胀系数等等大大高于塑料镜片,诸多光学因素造成其成像的通透感自然远非塑料镜片可比。这就是为 什么虽然从标板分辨率数字上看,实验室里出来的数据往往“狗牛”不分,甚至在某些小光圈下还出现“狗牛”倒挂的现象,但实际使用起来出片的色彩差异、通透 感、甚至成片分辨率还是有天壤之别,过来人一看便知。无怪乎手动头的玩家都津津乐道老镜头的成像、德头(玻璃更优)的成像,其中奥秘就在于此。厂家为了销 售,基本不提镜片的材料,最多在不经意处描述为诸如“玻璃模铸非球面镜片”(玻璃)或“复合型非球面镜片”(塑料)。有鉴于此,小钢炮的成像之鲜艳透亮是 无需置疑的。
成像不大看得出次于定焦,由于ED玻璃的缘故,色散控制应强于老专业定焦。曾经有几次片子100%看有些糊,我怀疑是否“软”,可只要把胳膊架窗台上,200段f2.8都ok。因此建议拍糊了片子,先从基本功查起。
与17-35的情况类似,拍人像我一般只用XGP的80、105、135、200四个焦段,而且是有意识的,这样对换用定焦时有好处。当然,拍花卉什么的无所谓,对长焦来说,这种影响相对要小很多,因为视角变化相对小了。注意力只要放在构图上就行了。
曾一度中180/2.8的毒,欲用85和180两个头换下小钢炮。不过一个优点割舍不下:省鞋,不用腿动变焦,在拍花卉等不便前后移动的环境下更灵 活,不用频繁的换头也省CCD清洗费。另外,箱子里需要有这么个大家伙,踏实。当然,如果你偏爱抓拍,认为拍到比拍的好更重要,那么变焦镜头灵活多变的特 性使其更加适合捕捉精彩瞬间。
其他一些优点:
1、抗造!前端有橡胶防护圈,防碰撞;密封好防水滴溅。
2、片子不过硬的时候,你还可以对人说“阿拉要是用小竹炮……”云云。尽管理论上XGP单纯于成像上应该更好(小钢炮11组16片,小竹炮15组21片。 相差5片之多。我们都知道玻璃透光率并非100%,光线每穿过一个镜片都会有反射、吸收、折射的损失,5片镜片有10个镜面反射 + 5个镜身吸收 + 5个折射精度损失,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我们可以指望厂家用更优异的玻璃材质、更出色的加工精度、更完美的镀膜工艺、更高端的电脑运算来弥补。摄影有这么一 个规律,照片一旦拍模糊了,任何软件都无法将其回复清晰。那光线损失呢?!)。
3、出来的片子视角不至于显得太单调,可以比较多变。这是变角的一个非技术性特点。同时可以和模特始终保持在适合的距离便于沟通,而不必过远不便沟通或太近有压迫感。
如果非要说缺点的话:
1、大、沉,不便携带。如果你不喜欢负重的话。
2、没有AFS、VR。如果你觉得特需要这些硬件支持的话。
3、小竹炮用家忽悠的时候,你难免有些感觉掉队的心理落差。这玩意是最要命的……
4、不如XZP好卖二手。
凸凹有致的AF 35/2 D (ZF25/2.8)
客观地说,镜头感相对于广角到中焦应该比长焦更重要,35、50的大师们能出经典的一大因素,我想就源于他们在正式拍摄前的选景、布局、场景安排等 前期工作时,已经在头脑中勾画出成片的大致模样,包括画框、视角、景深控制、模特姿态、站位等,而前三者无不涉及镜头焦距选取。如果没有对备选焦距特性的 深刻认识——镜头感,是难以想象的。(鉴于个人修为的原因,目前的讨论仅限于通俗的人像摄影,还并不涉及更加深层次的肖像摄影领域。)
对一个“严谨”的摄影师来说(请原谅用了这个多少有些虚张声势的词汇),选用哪个焦段并不重要,镜头是否具有出色的光学表现力和主体刻画能力无疑是 他最看重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摄影师的构思和意图才能得到充分展示,焦段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才能完美发挥。各个镜头对人像的表现特点不同,一般来说 135/2们经由焦外美化突出主体、85/1.4更将人物描绘得活色生香,50/1.4的眼神亦真亦幻,35(25/2.8)们的视界却称的上是凸凹有 致,而这一切不过是达成完美影像的途径。35mm镜头优秀的光学素质对于各种题材都有非凡地表现力,控制得当的透视变形能够凸现诱人身姿,同时与17、 28mm相比可以达到广角端最好的大光圈虚化效果,层次分明。
曾看过一些介绍日本人像摄影的文章,据说拍人像他们多使用24-70焦段这样的变焦牛头,也不乏广角变焦,而非135定焦或85这样的“专职人像镜头”,究其原因,恐怕要归结于日本人对于身体的“高度关注”。
体态是流动的气韵,彰显人的内在品质。背景虚化柔和的甜美“大头照”或半身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水片”,无疑能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细微情绪(有别 于相对富有内涵的“肖像”),但也难免局部和片面;而全身或环境人像,通过仪态的注释,加入诸多肢体语言,全面的传达人物所具有的多重气质。以女人为例 ——进取的女人,端庄挺直;开朗的女人,雍容饱满;优雅的女人,惟美动人;温婉的女人,柔和舒展。
体态是女人魅力的物化,动静之间、举手投足、曲线质感无所不在。女人的美不止在脸蛋,男人更是如此。寻找和诠释出不同模特的独有气质,是人像摄影师最重要的贡献。
所谓“颜色之美不及体态之美,体态之美不及气质之美” ,就在于此,颜色(即相貌)、体态、气质是人像摄影的三个层次。初学者一般多留恋于颜色之美,而随着技艺和理念的逐渐成熟会将眼光逐步放开。35mm镜头 对体态的表现近乎完美,也提供了通往气质之美的最佳路径,贾高人之运用,35mm片子虽不一定鲜艳亮丽,但人物必然传神。这就可以理解那些35mm经典肖 像片、人文片会如此引人入胜。
17-35广角人像(ZF25/2.8,暂时不追14-24)
套用伟人的一句话:表现力是摄影师的,也是模特的,但归根结底是摄影师的。很多人将片子的平淡归于模特身上,是很片面地。无经验的模特习惯于甜美的 面对镜头,于是100个摄影师都收获同一种甜美;有经验的模特多摆出冷峻的造型,于是100个摄影师收获同一种冷峻。即便是许多资深摄影师,在单独拍摄某 一特定模特是,也难以逃脱拿出与其他资深雷同作品的尴尬。
但是在一个大师的镜头中,即便同一个模特也是千姿百态的,哪怕是一个刚出道的少女,也很快会被调教成百变天后。理想的模特,不过是能够快速领会摄影 师的意图,凭借自身的素质和对人物的理解,恰当表现出设定环境中人物所需行为、形态或情绪的角色,而这一切有赖于摄影师的调度。将构筑影像表现力的重任放 在模特稚嫩的肩上是很残酷和不绅士的。摄影师不应该仅仅是精彩画面的记录者。因为对于眼前美景的简单定格,应该是到此一游者的标准特征。
据说《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用广角比较多, 因为他们不甘于平庸的视角。
广角镜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被放大的透视变形能力,摄影师不能够简单的回避,如果中规中矩的使用广角镜头拍人像,一律采取中距、平视机位,如长焦那 样,必然会扬其所短,简单的丑化人物,这就是很多新人感叹“广角人像难控制”的主要原因。广角人像的一种风格就是善加利用变形,来表达某种戏剧化的情绪, 或突出某种视觉效果,或营造夸张的现场气氛。构图、机位、取景角度,三者相配合,才能有足够的视觉表现力。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单纯追求夸张的变形而忽视应 有的画面内涵,否则新鲜感一过,镜头难免将被束之高阁。广角拍MM首先给人的感受就是视角冲击,用好了能表现的很精彩,但美不美,看多了会不会引起胃部非 正常蠕动直至痉挛?谁用谁知道!
其他一些淡事:
1、直角取景器是个好东西,在低角度拍摄时能省一些置装费和洗衣费。NIKON原厂直角取景器大约1000多元,海鸥的我在五棵松问过,好像300左右,也能达到2倍放大,清晰度还不错。
2、广角人像在很多情况下人物所占画面比例较小,易出现天空等背景明亮而面部曝光不足,此时补光会有较好的效果。广角人像一般只能用外拍灯或闪光灯进行补光,反光板比较容易穿帮。U2外拍灯最好,SB800也基本够用。
3、用灯扑光压暗天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物与其他物体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避免同时照亮,既无法突出主体,也造成平光生硬的问题。
4、注意选择背景,尽量干净通透,有层次有立体感。
5、多用F8-11小光圈,底角度拍摄难免对焦困难等问题,大景深有助于缓解对焦不精确的清晰度问题。
6、如果构图时不得已将人物安排在画面边缘,致使美女面部变形,一定要在后期找回来,须知在这种情况下美女心理扭曲的程度会远大于面部,“送出一张照片换来一顿海扁”的情况时有发生!
AFS 28-70/2.8(AFS24-70/2.8)
这类牛头没啥好说,直接拍片吧。
Seek dream 寻梦故园
模特/小美
摄影后期/含笑出刀
化妆/纯涩影像
外景/郊外废弃山村
一个荒芜人烟的山村,纵然绿树成荫也难掩苍凉寂寞……
最后
以上就是儒雅水池为你收集整理的如果你爱一个女人,就用NIKON给她拍照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如果你爱一个女人,就用NIKON给她拍照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