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靠谱客的博主 任性柚子,最近开发中收集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sqoop、zk、stormSqoop 简介与安装Sqoop基本使用Storm 核心概念详解Zookeeper简介及核心概念Zookeeper常用Shell命令Zookeeper Java 客户端 ——Apache CuratorZookeeper ACLStorm 核心概念详解,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做个参考。

概述

Sqoop 简介与安装

一、Sqoop 简介

Sqoop 是一个常用的数据迁移工具,主要用于在不同存储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 导入数据:从 MySQL,Oracle 等关系型数据库中导入数据到 HDFS、Hive、HBase 等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中;

  • 导出数据:从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导出数据到关系数据库中。

其原理是将执行命令转化成 MapReduce 作业来实现数据的迁移,如下图:

二、安装

版本选择:目前 Sqoop 有 Sqoop 1 和 Sqoop 2 两个版本,但是截至到目前,官方并不推荐使用 Sqoop 2,因为其与 Sqoop 1 并不兼容,且功能还没有完善,所以这里优先推荐使用 Sqoop 1。

2.1 下载并解压

下载所需版本的 Sqoop ,这里我下载的是 CDH 版本的 Sqoop 。下载地址为:http://archive.cloudera.com/cdh5/cdh/5/

# 下载后进行解压
tar -zxvf
sqoop-1.4.6-cdh5.15.2.tar.gz

2.2 配置环境变量

# vim /etc/profile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SQOOP_HOME=/usr/app/sqoop-1.4.6-cdh5.15.2
export PATH=$SQOOP_HOME/bin:$PATH

使得配置的环境变量立即生效:

# source /etc/profile

2.3 修改配置

进入安装目录下的 conf/ 目录,拷贝 Sqoop 的环境配置模板 sqoop-env.sh.template

# cp sqoop-env-template.sh sqoop-env.sh

修改 sqoop-env.sh,内容如下 (以下配置中 HADOOP_COMMON_HOMEHADOOP_MAPRED_HOME 是必选的,其他的是可选的):

# Set Hadoop-specific environment variables here.
#Set path to where bin/hadoop is available
export HADOOP_COMMON_HOME=/usr/app/hadoop-2.6.0-cdh5.15.2
#Set path to where hadoop-*-core.jar is available
export HADOOP_MAPRED_HOME=/usr/app/hadoop-2.6.0-cdh5.15.2
#set the path to where bin/hbase is available
export HBASE_HOME=/usr/app/hbase-1.2.0-cdh5.15.2
#Set the path to where bin/hive is available
export HIVE_HOME=/usr/app/hive-1.1.0-cdh5.15.2
#Set the path for where zookeper config dir is
export ZOOCFGDIR=/usr/app/zookeeper-3.4.13/conf

2.4 拷贝数据库驱动

将 MySQL 驱动包拷贝到 Sqoop 安装目录的 lib 目录下, 驱动包的下载地址为 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connector/j/ 。在本仓库的resources 目录下我也上传了一份,有需要的话可以自行下载。

2.5 验证

由于已经将 sqoop 的 bin 目录配置到环境变量,直接使用以下命令验证是否配置成功:

# sqoop version

出现对应的版本信息则代表配置成功:

这里出现的两个 Warning 警告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没有用到 HCatalogAccumulo,忽略即可。Sqoop 在启动时会去检查环境变量中是否有配置这些软件,如果想去除这些警告,可以修改 bin/configure-sqoop,注释掉不必要的检查。

# Check: If we can't find our dependencies, give up here.
if [ ! -d "${HADOOP_COMMON_HOME}" ]; then
echo "Error: $HADOOP_COMMON_HOME does not exist!"
echo 'Please set $HADOOP_COMMON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Hadoop installation.'
exit 1
fi
if [ ! -d "${HADOOP_MAPRED_HOME}" ]; then
echo "Error: $HADOOP_MAPRED_HOME does not exist!"
echo 'Please set $HADOOP_MAPRED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Hadoop MapReduce installation.'
exit 1
fi
## Moved to be a runtime check in sqoop.
if [ ! -d "${HBASE_HOME}" ]; then
echo "Warning: $HBASE_HOME does not exist! HBase imports will fail."
echo 'Please set $HBASE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HBase installation.'
fi
## Moved to be a runtime check in sqoop.
if [ ! -d "${HCAT_HOME}" ]; then
echo "Warning: $HCAT_HOME does not exist! HCatalog jobs will fail."
echo 'Please set $HCAT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HCatalog installation.'
fi
if [ ! -d "${ACCUMULO_HOME}" ]; then
echo "Warning: $ACCUMULO_HOME does not exist! Accumulo imports will fail."
echo 'Please set $ACCUMULO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Accumulo installation.'
fi
if [ ! -d "${ZOOKEEPER_HOME}" ]; then
echo "Warning: $ZOOKEEPER_HOME does not exist! Accumulo imports will fail."
echo 'Please set $ZOOKEEPER_HOME to the root of your Zookeeper installation.'
fi

Sqoop基本使用

一、Sqoop 基本命令

1. 查看所有命令

# sqoop help

2. 查看某条命令的具体使用方法

# sqoop help 命令名

二、Sqoop 与 MySQL

1. 查询MySQL所有数据库

通常用于 Sqoop 与 MySQL 连通测试:

sqoop list-databases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2. 查询指定数据库中所有数据表

sqoop list-tables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三、Sqoop 与 HDFS

3.1 MySQL数据导入到HDFS

1. 导入命令

示例:导出 MySQL 数据库中的 help_keyword 表到 HDFS 的 /sqoop 目录下,如果导入目录存在则先删除再导入,使用 3 个 map tasks 并行导入。

注:help_keyword 是 MySQL 内置的一张字典表,之后的示例均使用这张表。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 
# 待导入的表
--delete-target-dir 
# 目标目录存在则先删除
--target-dir /sqoop 
# 导入的目标目录
--fields-terminated-by 't'

# 指定导出数据的分隔符
-m 3
# 指定并行执行的 map tasks 数量

日志输出如下,可以看到输入数据被平均 split 为三份,分别由三个 map task 进行处理。数据默认以表的主键列作为拆分依据,如果你的表没有主键,有以下两种方案:

  • 添加 -- autoreset-to-one-mapper 参数,代表只启动一个 map task,即不并行执行;
  • 若仍希望并行执行,则可以使用 --split-by <column-name> 指明拆分数据的参考列。

2. 导入验证

# 查看导入后的目录
hadoop fs -ls
-R /sqoop
# 查看导入内容
hadoop fs -text
/sqoop/part-m-00000

查看 HDFS 导入目录,可以看到表中数据被分为 3 部分进行存储,这是由指定的并行度决定的。


3.2 HDFS数据导出到MySQL

sqoop ex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_from_hdfs 
# 导出数据存储在 MySQL 的 help_keyword_from_hdf 的表中
--export-dir /sqoop

--input-fields-terminated-by 't'
--m 3

表必须预先创建,建表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help_keyword_from_hdfs LIKE help_keyword ;

四、Sqoop 与 Hive

4.1 MySQL数据导入到Hive

Sqoop 导入数据到 Hive 是通过先将数据导入到 HDFS 上的临时目录,然后再将数据从 HDFS 上 Load 到 Hive 中,最后将临时目录删除。可以使用 target-dir 来指定临时目录。

1. 导入命令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 
# 待导入的表

--delete-target-dir 
# 如果临时目录存在删除
--target-dir /sqoop_hive

# 临时目录位置
--hive-database sqoop_test 
# 导入到 Hive 的 sqoop_test 数据库,数据库需要预先创建。不指定则默认为 default 库
--hive-import 
# 导入到 Hive
--hive-overwrite 
# 如果 Hive 表中有数据则覆盖,这会清除表中原有的数据,然后再写入
-m 3
# 并行度

导入到 Hive 中的 sqoop_test 数据库需要预先创建,不指定则默认使用 Hive 中的 default 库。

 # 查看 hive 中的所有数据库
hive>
SHOW DATABASES;
# 创建 sqoop_test 数据库
hive>
CREATE DATABASE sqoop_test;

2. 导入验证

# 查看 sqoop_test 数据库的所有表
hive>
SHOW
TABLES
IN
sqoop_test;
# 查看表中数据
hive> SELECT * FROM sqoop_test.help_keyword;

3. 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果执行报错 java.io.IOException: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org.apache.hadoop.hive.conf.HiveConf,则需将 Hive 安装目录下 lib 下的 hive-exec-**.jar 放到 sqoop 的 lib

[root@hadoop001 lib]# ll hive-exec-*
-rw-r--r--. 1 1106 4001 19632031 11 月 13 21:45 hive-exec-1.1.0-cdh5.15.2.jar
[root@hadoop001 lib]# cp hive-exec-1.1.0-cdh5.15.2.jar
${SQOOP_HOME}/lib

4.2 Hive 导出数据到MySQL

由于 Hive 的数据是存储在 HDFS 上的,所以 Hive 导入数据到 MySQL,实际上就是 HDFS 导入数据到 MySQL。

1. 查看Hive表在HDFS的存储位置

# 进入对应的数据库
hive> use sqoop_test;
# 查看表信息
hive> desc formatted help_keyword;

Location 属性为其存储位置:

这里可以查看一下这个目录,文件结构如下:

3.2 执行导出命令

sqoop ex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_from_hive 
--export-dir /user/hive/warehouse/sqoop_test.db/help_keyword

-input-fields-terminated-by '01' 
# 需要注意的是 hive 中默认的分隔符为 01
--m 3

MySQL 中的表需要预先创建:

CREATE TABLE help_keyword_from_hive LIKE help_keyword ;

五、Sqoop 与 HBase

本小节只讲解从 RDBMS 导入数据到 HBase,因为暂时没有命令能够从 HBase 直接导出数据到 RDBMS。

5.1 MySQL导入数据到HBase

1. 导入数据

help_keyword 表中数据导入到 HBase 上的 help_keyword_hbase 表中,使用原表的主键 help_keyword_id 作为 RowKey,原表的所有列都会在 keywordInfo 列族下,目前只支持全部导入到一个列族下,不支持分别指定列族。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 
# 待导入的表
--hbase-table help_keyword_hbase 
# hbase 表名称,表需要预先创建
--column-family keywordInfo 
# 所有列导入到 keywordInfo 列族下 
--hbase-row-key help_keyword_id
# 使用原表的 help_keyword_id 作为 RowKey

导入的 HBase 表需要预先创建:

# 查看所有表
hbase> list
# 创建表
hbase> create 'help_keyword_hbase', 'keywordInfo'
# 查看表信息
hbase> desc 'help_keyword_hbase'

2. 导入验证

使用 scan 查看表数据:

六、全库导出

Sqoop 支持通过 import-all-tables 命令进行全库导出到 HDFS/Hive,但需要注意有以下两个限制:

  • 所有表必须有主键;或者使用 --autoreset-to-one-mapper,代表只启动一个 map task;
  • 你不能使用非默认的分割列,也不能通过 WHERE 子句添加任何限制。

第二点解释得比较拗口,这里列出官方原本的说明:

  • You must not intend to use non-default splitting column, nor impose any conditions via a WHERE clause.

全库导出到 HDFS:

sqoop import-all-tables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数据库名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warehouse-dir
/sqoop_all 
# 每个表会单独导出到一个目录,需要用此参数指明所有目录的父目录
--fields-terminated-by 't'

-m 3

全库导出到 Hive:

sqoop import-all-tables -Dorg.apache.sqoop.splitter.allow_text_splitter=true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数据库名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hive-database sqoop_test 
# 导出到 Hive 对应的库

--hive-import 
--hive-overwrite 
-m 3

七、Sqoop 数据过滤

7.1 query参数

Sqoop 支持使用 query 参数定义查询 SQL,从而可以导出任何想要的结果集。使用示例如下: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query 'select * from help_keyword where
$CONDITIONS and
help_keyword_id < 50' 
--delete-target-dir 
--target-dir /sqoop_hive

--hive-database sqoop_test 
# 指定导入目标数据库 不指定则默认使用 Hive 中的 default 库
--hive-table filter_help_keyword 
# 指定导入目标表
--split-by help_keyword_id 
# 指定用于 split 的列

--hive-import 
# 导入到 Hive
--hive-overwrite 
、
-m 3

在使用 query 进行数据过滤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 必须用 --hive-table 指明目标表;
  • 如果并行度 -m 不为 1 或者没有指定 --autoreset-to-one-mapper,则需要用 --split-by 指明参考列;
  • SQL 的 where 字句必须包含 $CONDITIONS,这是固定写法,作用是动态替换。

7.2 增量导入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mysql://hadoop001:3306/mysql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table help_keyword 
--target-dir /sqoop_hive

--hive-database sqoop_test 
--incremental
append

# 指明模式
--check-column
help_keyword_id 
# 指明用于增量导入的参考列
--last-value 300

# 指定参考列上次导入的最大值
--hive-import 
-m 3

incremental 参数有以下两个可选的选项:

  • append:要求参考列的值必须是递增的,所有大于 last-value 的值都会被导入;
  • lastmodified:要求参考列的值必须是 timestamp 类型,且插入数据时候要在参考列插入当前时间戳,更新数据时也要更新参考列的时间戳,所有时间晚于 last-value 的数据都会被导入。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 Sqoop 的增量导入并没有太多神器的地方,就是依靠维护的参考列来判断哪些是增量数据。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上面介绍的 query 参数来进行手动的增量导出,这样反而更加灵活。

八、类型支持

Sqoop 默认支持数据库的大多数字段类型,但是某些特殊类型是不支持的。遇到不支持的类型,程序会抛出异常 Hive does not support the SQL type for column xxx 异常,此时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参数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 –map-column-java<mapping> :重写 SQL 到 Java 类型的映射;
  • –map-column-hive <mapping> : 重写 Hive 到 Java 类型的映射。

示例如下,将原先 id 字段强制转为 String 类型,value 字段强制转为 Integer 类型:

$ sqoop import ... --map-column-java id=String,value=Integer

Storm 核心概念详解

一、Storm核心概念

1.1 Topologies(拓扑)

一个完整的 Storm 流处理程序被称为 Storm topology(拓扑)。它是一个是由 SpoutsBolts 通过 Stream 连接起来的有向无环图,Storm 会保持每个提交到集群的 topology 持续地运行,从而处理源源不断的数据流,直到你将其主动杀死 (kill) 为止。

1.2 Streams(流)

Stream 是 Storm 中的核心概念。一个 Stream 是一个无界的、以分布式方式并行创建和处理的 Tuple 序列。Tuple 可以包含大多数基本类型以及自定义类型的数据。简单来说,Tuple 就是流数据的实际载体,而 Stream 就是一系列 Tuple。

1.3 Spouts

Spouts 是流数据的源头,一个 Spout 可以向不止一个 Streams 中发送数据。Spout 通常分为可靠不可靠两种:可靠的 Spout 能够在失败时重新发送 Tuple, 不可靠的 Spout 一旦把 Tuple 发送出去就置之不理了。

1.4 Bolts

Bolts 是流数据的处理单元,它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 Streams 中接收数据,处理完成后再发射到新的 Streams 中。Bolts 可以执行过滤 (filtering),聚合 (aggregations),连接 (joins) 等操作,并能与文件系统或数据库进行交互。

1.5 Stream groupings(分组策略)

spoutsbolts 在集群上执行任务时,是由多个 Task 并行执行 (如上图,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 Task)。当一个 Tuple 需要从 Bolt A 发送给 Bolt B 执行的时候,程序如何知道应该发送给 Bolt B 的哪一个 Task 执行呢?

这是由 Stream groupings 分组策略来决定的,Storm 中一共有如下 8 个内置的 Stream Grouping。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实现 CustomStreamGrouping 接口来实现自定义 Stream 分组策略。

  1. Shuffle grouping

    Tuples 随机的分发到每个 Bolt 的每个 Task 上,每个 Bolt 获取到等量的 Tuples。

  2. Fields grouping

    Streams 通过 grouping 指定的字段 (field) 来分组。假设通过 user-id 字段进行分区,那么具有相同 user-id 的 Tuples 就会发送到同一个 Task。

  3. Partial Key grouping

    Streams 通过 grouping 中指定的字段 (field) 来分组,与 Fields Grouping 相似。但是对于两个下游的 Bolt 来说是负载均衡的,可以在输入数据不平均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优化。

  4. All grouping

    Streams 会被所有的 Bolt 的 Tasks 进行复制。由于存在数据重复处理,所以需要谨慎使用。

  5. Global grouping

    整个 Streams 会进入 Bolt 的其中一个 Task,通常会进入 id 最小的 Task。

  6. None grouping

    当前 None grouping 和 Shuffle grouping 等价,都是进行随机分发。

  7. Direct grouping

    Direct grouping 只能被用于 direct streams 。使用这种方式需要由 Tuple 的生产者直接指定由哪个 Task 进行处理。

  8. Local or shuffle grouping

    如果目标 Bolt 有 Tasks 和当前 Bolt 的 Tasks 处在同一个 Worker 进程中,那么则优先将 Tuple Shuffled 到处于同一个进程的目标 Bolt 的 Tasks 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传输。否则,就和普通的 Shuffle Grouping 行为一致。

二、Storm架构详解

2.1 Nimbus进程

也叫做 Master Node,是 Storm 集群工作的全局指挥官。主要功能如下:

  1.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并接收 Client 提交的 Topology;
  2. 根据集群 Workers 的资源情况,将 Client 提交的 Topology 进行任务分配,分配结果写入 Zookeeper;
  3.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 Supervisor 的下载 Topology 代码的请求,并提供下载 ;
  4.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 UI 对统计信息的读取,从 Zookeeper 上读取统计信息,返回给 UI;
  5. 若进程退出后,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2 Supervisor进程

也叫做 Worker Node , 是 Storm 集群的资源管理者,按需启动 Worker 进程。主要功能如下:

  1. 定时从 Zookeeper 检查是否有新 Topology 代码未下载到本地 ,并定时删除旧 Topology 代码 ;
  2. 根据 Nimbus 的任务分配计划,在本机按需启动 1 个或多个 Worker 进程,并监控所有的 Worker 进程的情况;
  3. 若进程退出,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3 zookeeper的作用

Nimbus 和 Supervisor 进程都被设计为快速失败(遇到任何意外情况时进程自毁)和无状态(所有状态保存在 Zookeeper 或磁盘上)。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如果它们的进程被意外销毁,那么在重新启动后,就只需要从 Zookeeper 上获取之前的状态数据即可,并不会造成任何数据丢失。

2.4 Worker进程

Storm 集群的任务构造者 ,构造 Spoult 或 Bolt 的 Task 实例,启动 Executor 线程。主要功能如下:

  1. 根据 Zookeeper 上分配的 Task,在本进程中启动 1 个或多个 Executor 线程,将构造好的 Task 实例交给 Executor 去运行;
  2. 向 Zookeeper 写入心跳 ;
  3. 维持传输队列,发送 Tuple 到其他的 Worker ;
  4. 若进程退出,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5 Executor线程

Storm 集群的任务执行者 ,循环执行 Task 代码。主要功能如下:

  1. 执行 1 个或多个 Task;
  2. 执行 Acker 机制,负责发送 Task 处理状态给对应 Spout 所在的 worker。

2.6 并行度

1 个 Worker 进程执行的是 1 个 Topology 的子集,不会出现 1 个 Worker 为多个 Topology 服务的情况,因此 1 个运行中的 Topology 就是由集群中多台物理机上的多个 Worker 进程组成的。1 个 Worker 进程会启动 1 个或多个 Executor 线程来执行 1 个 Topology 的 Component(组件,即 Spout 或 Bolt)。

Executor 是 1 个被 Worker 进程启动的单独线程。每个 Executor 会运行 1 个 Component 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Task。

Task 是组成 Component 的代码单元。Topology 启动后,1 个 Component 的 Task 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但该 Component 使用的 Executor 线程数可以动态调整(例如:1 个 Executor 线程可以执行该 Component 的 1 个或多个 Task 实例)。这意味着,对于 1 个 Component 来说,#threads<=#tasks(线程数小于等于 Task 数目)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默认情况下 Task 的数目等于 Executor 线程数,即 1 个 Executor 线程只运行 1 个 Task。

总结如下:

  • 一个运行中的 Topology 由集群中的多个 Worker 进程组成的;
  • 在默认情况下,每个 Worker 进程默认启动一个 Executor 线程;
  • 在默认情况下,每个 Executor 默认启动一个 Task 线程;
  • Task 是组成 Component 的代码单元。

Zookeeper简介及核心概念

一、Zookeeper简介

Zookeeper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协调服务,目前由 Apache 进行维护。Zookeeper 可以用于实现分布式系统中常见的发布/订阅、负载均衡、命令服务、分布式协调/通知、集群管理、Master 选举、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它具有以下特性:

  • 顺序一致性:从一个客户端发起的事务请求,最终都会严格按照其发起顺序被应用到 Zookeeper 中;
  • 原子性:所有事务请求的处理结果在整个集群中所有机器上都是一致的;不存在部分机器应用了该事务,而另一部分没有应用的情况;
  • 单一视图:所有客户端看到的服务端数据模型都是一致的;
  • 可靠性:一旦服务端成功应用了一个事务,则其引起的改变会一直保留,直到被另外一个事务所更改;
  • 实时性:一旦一个事务被成功应用后,Zookeeper 可以保证客户端立即可以读取到这个事务变更后的最新状态的数据。

二、Zookeeper设计目标

Zookeeper 致力于为那些高吞吐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用、且具有严格顺序访问控制能力的分布式协调服务。它具有以下四个目标:

2.1 目标一:简单的数据模型

Zookeeper 通过树形结构来存储数据,它由一系列被称为 ZNode 的数据节点组成,类似于常见的文件系统。不过和常见的文件系统不同,Zookeeper 将数据全量存储在内存中,以此来实现高吞吐,减少访问延迟。

2.2 目标二:构建集群

可以由一组 Zookeeper 服务构成 Zookeeper 集群,集群中每台机器都会单独在内存中维护自身的状态,并且每台机器之间都保持着通讯,只要集群中有半数机器能够正常工作,那么整个集群就可以正常提供服务。

2.3 目标三:顺序访问

对于来自客户端的每个更新请求,Zookeeper 都会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递增 ID,这个 ID 反映了所有事务请求的先后顺序。

2.4 目标四:高性能高可用

ZooKeeper 将数据存全量储在内存中以保持高性能,并通过服务集群来实现高可用,由于 Zookeeper 的所有更新和删除都是基于事务的,所以其在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中有着很高的性能表现。

三、核心概念

3.1 集群角色

Zookeeper 集群中的机器分为以下三种角色:

  • Leader :为客户端提供读写服务,并维护集群状态,它是由集群选举所产生的;
  • Follower :为客户端提供读写服务,并定期向 Leader 汇报自己的节点状态。同时也参与写操作“过半写成功”的策略和 Leader 的选举;
  • Observer :为客户端提供读写服务,并定期向 Leader 汇报自己的节点状态,但不参与写操作“过半写成功”的策略和 Leader 的选举,因此 Observer 可以在不影响写性能的情况下提升集群的读性能。

3.2 会话

Zookeeper 客户端通过 TCP 长连接连接到服务集群,会话 (Session) 从第一次连接开始就已经建立,之后通过心跳检测机制来保持有效的会话状态。通过这个连接,客户端可以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同时也可以接收到 Watch 事件的通知。

关于会话中另外一个核心的概念是 sessionTimeOut(会话超时时间),当由于网络故障或者客户端主动断开等原因,导致连接断开,此时只要在会话超时时间之内重新建立连接,则之前创建的会话依然有效。

3.3 数据节点

Zookeeper 数据模型是由一系列基本数据单元 Znode(数据节点) 组成的节点树,其中根节点为 /。每个节点上都会保存自己的数据和节点信息。Zookeeper 中节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 持久节点 :节点一旦创建,除非被主动删除,否则一直存在;
  • 临时节点 :一旦创建该节点的客户端会话失效,则所有该客户端创建的临时节点都会被删除。

临时节点和持久节点都可以添加一个特殊的属性:SEQUENTIAL,代表该节点是否具有递增属性。如果指定该属性,那么在这个节点创建时,Zookeeper 会自动在其节点名称后面追加一个由父节点维护的递增数字。

3.4 节点信息

每个 ZNode 节点在存储数据的同时,都会维护一个叫做 Stat 的数据结构,里面存储了关于该节点的全部状态信息。如下:

状态属性说明
czxid数据节点创建时的事务 ID
ctime数据节点创建时的时间
mzxid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事务 ID
mtime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时间
pzxid数据节点的子节点最后一次被修改时的事务 ID
cversion子节点的更改次数
version节点数据的更改次数
aversion节点的 ACL 的更改次数
ephemeralOwner如果节点是临时节点,则表示创建该节点的会话的 SessionID;如果节点是持久节点,则该属性值为 0
dataLength数据内容的长度
numChildren数据节点当前的子节点个数

3.5 Watcher

Zookeeper 中一个常用的功能是 Watcher(事件监听器),它允许用户在指定节点上针对感兴趣的事件注册监听,当事件发生时,监听器会被触发,并将事件信息推送到客户端。该机制是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协调服务的重要特性。

3.6 ACL

Zookeeper 采用 ACL(Access Control Lists) 策略来进行权限控制,类似于 UNIX 文件系统的权限控制。它定义了如下五种权限:

  • CREATE:允许创建子节点;
  • READ:允许从节点获取数据并列出其子节点;
  • WRITE:允许为节点设置数据;
  • DELETE:允许删除子节点;
  • ADMIN:允许为节点设置权限。

四、ZAB协议

4.1 ZAB协议与数据一致性

ZAB 协议是 Zookeeper 专门设计的一种支持崩溃恢复的原子广播协议。通过该协议,Zookeepe 基于主从模式的系统架构来保持集群中各个副本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具体如下:

Zookeeper 使用一个单一的主进程来接收并处理客户端的所有事务请求,并采用原子广播协议将数据状态的变更以事务 Proposal 的形式广播到所有的副本进程上去。如下图:

具体流程如下:

所有的事务请求必须由唯一的 Leader 服务来处理,Leader 服务将事务请求转换为事务 Proposal,并将该 Proposal 分发给集群中所有的 Follower 服务。如果有半数的 Follower 服务进行了正确的反馈,那么 Leader 就会再次向所有的 Follower 发出 Commit 消息,要求将前一个 Proposal 进行提交。

4.2 ZAB协议的内容

ZAB 协议包括两种基本的模式,分别是崩溃恢复和消息广播:

1. 崩溃恢复

当整个服务框架在启动过程中,或者当 Leader 服务器出现异常时,ZAB 协议就会进入恢复模式,通过过半选举机制产生新的 Leader,之后其他机器将从新的 Leader 上同步状态,当有过半机器完成状态同步后,就退出恢复模式,进入消息广播模式。

2. 消息广播

ZAB 协议的消息广播过程使用的是原子广播协议。在整个消息的广播过程中,Leader 服务器会每个事物请求生成对应的 Proposal,并为其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递增的事务 ID(ZXID),之后再对其进行广播。具体过程如下:

Leader 服务会为每一个 Follower 服务器分配一个单独的队列,然后将事务 Proposal 依次放入队列中,并根据 FIFO(先进先出) 的策略进行消息发送。Follower 服务在接收到 Proposal 后,会将其以事务日志的形式写入本地磁盘中,并在写入成功后反馈给 Leader 一个 Ack 响应。当 Leader 接收到超过半数 Follower 的 Ack 响应后,就会广播一个 Commit 消息给所有的 Follower 以通知其进行事务提交,之后 Leader 自身也会完成对事务的提交。而每一个 Follower 则在接收到 Commit 消息后,完成事务的提交。

五、Zookeeper的典型应用场景

5.1数据的发布/订阅

数据的发布/订阅系统,通常也用作配置中心。在分布式系统中,你可能有成千上万个服务节点,如果想要对所有服务的某项配置进行更改,由于数据节点过多,你不可逐台进行修改,而应该在设计时采用统一的配置中心。之后发布者只需要将新的配置发送到配置中心,所有服务节点即可自动下载并进行更新,从而实现配置的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

Zookeeper 通过 Watcher 机制可以实现数据的发布和订阅。分布式系统的所有的服务节点可以对某个 ZNode 注册监听,之后只需要将新的配置写入该 ZNode,所有服务节点都会收到该事件。

5.2 命名服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需要一个全局唯一的名字,如生成全局唯一的订单号等,Zookeeper 可以通过顺序节点的特性来生成全局唯一 ID,从而可以对分布式系统提供命名服务。

5.3 Master选举

分布式系统一个重要的模式就是主从模式 (Master/Salves),Zookeeper 可以用于该模式下的 Matser 选举。可以让所有服务节点去竞争性地创建同一个 ZNode,由于 Zookeeper 不能有路径相同的 ZNode,必然只有一个服务节点能够创建成功,这样该服务节点就可以成为 Master 节点。

5.4 分布式锁

可以通过 Zookeeper 的临时节点和 Watcher 机制来实现分布式锁,这里以排它锁为例进行说明:

分布式系统的所有服务节点可以竞争性地去创建同一个临时 ZNode,由于 Zookeeper 不能有路径相同的 ZNode,必然只有一个服务节点能够创建成功,此时可以认为该节点获得了锁。其他没有获得锁的服务节点通过在该 ZNode 上注册监听,从而当锁释放时再去竞争获得锁。锁的释放情况有以下两种:

  • 当正常执行完业务逻辑后,客户端主动将临时 ZNode 删除,此时锁被释放;
  • 当获得锁的客户端发生宕机时,临时 ZNode 会被自动删除,此时认为锁已经释放。

当锁被释放后,其他服务节点则再次去竞争性地进行创建,但每次都只有一个服务节点能够获取到锁,这就是排他锁。

5.5 集群管理

Zookeeper 还能解决大多数分布式系统中的问题:

  • 如可以通过创建临时节点来建立心跳检测机制。如果分布式系统的某个服务节点宕机了,则其持有的会话会超时,此时该临时节点会被删除,相应的监听事件就会被触发。
  • 分布式系统的每个服务节点还可以将自己的节点状态写入临时节点,从而完成状态报告或节点工作进度汇报。
  • 通过数据的订阅和发布功能,Zookeeper 还能对分布式系统进行模块的解耦和任务的调度。
  • 通过监听机制,还能对分布式系统的服务节点进行动态上下线,从而实现服务的动态扩容。

Zookeeper常用Shell命令

一、节点增删改查

1.1 启动服务和连接服务

# 启动服务
bin/zkServer.sh start
#连接服务 不指定服务地址则默认连接到localhost:2181
zkCli.sh -server hadoop001:2181

1.2 help命令

使用 help 可以查看所有命令及格式。

1.3 查看节点列表

查看节点列表有 ls pathls2 path 两个命令,后者是前者的增强,不仅可以查看指定路径下的所有节点,还可以查看当前节点的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ls /
[cluster, controller_epoch, brokers, storm, zookeeper, admin,
...]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ls2 /
[cluster, controller_epoch, brokers, storm, zookeeper, admin, ....]
cZxid = 0x0
c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mZxid = 0x0
mtime = Thu Jan 01 08:00:00 CST 1970
pZxid = 0x130
cversion = 19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0
numChildren = 11

1.4 新增节点

create [-s] [-e] path data acl
#其中-s 为有序节点,-e 临时节点

创建节点并写入数据:

create /hadoop 123456

创建有序节点,此时创建的节点名为指定节点名 + 自增序号: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3] create -s /a
"aaa"
Created /a0000000022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4] create -s /b
"bbb"
Created /b0000000023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5] create -s /c
"ccc"
Created /c0000000024

创建临时节点,临时节点会在会话过期后被删除: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6] create -e /tmp
"tmp"
Created /tmp

1.5 查看节点

1. 获取节点数据

# 格式
get path [watch]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1] get /hadoop
123456
#节点数据
cZxid = 0x14b
ctime = Fri May 24 17:03:06 CST 2019
mZxid = 0x14b
mtime = Fri May 24 17:03:06 CST 2019
pZxid = 0x14b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0

节点各个属性如下表。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Zxid(ZooKeeper Transaction Id),ZooKeeper 节点的每一次更改都具有唯一的 Zxid,如果 Zxid1 小于 Zxid2,则 Zxid1 的更改发生在 Zxid2 更改之前。

状态属性说明
cZxid数据节点创建时的事务 ID
ctime数据节点创建时的时间
mZxid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事务 ID
mtime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时间
pZxid数据节点的子节点最后一次被修改时的事务 ID
cversion子节点的更改次数
dataVersion节点数据的更改次数
aclVersion节点的 ACL 的更改次数
ephemeralOwner如果节点是临时节点,则表示创建该节点的会话的 SessionID;如果节点是持久节点,则该属性值为 0
dataLength数据内容的长度
numChildren数据节点当前的子节点个数

2. 查看节点状态

可以使用 stat 命令查看节点状态,它的返回值和 get 命令类似,但不会返回节点数据。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2] stat /hadoop
cZxid = 0x14b
ctime = Fri May 24 17:03:06 CST 2019
mZxid = 0x14b
mtime = Fri May 24 17:03:06 CST 2019
pZxid = 0x14b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6
numChildren = 0

1.6 更新节点

更新节点的命令是 set,可以直接进行修改,如下: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3] set /hadoop 345
cZxid = 0x14b
ctime = Fri May 24 17:03:06 CST 2019
mZxid = 0x14c
mtime = Fri May 24 17:13:05 CST 2019
pZxid = 0x14b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1
# 注意更改后此时版本号为 1,默认创建时为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3
numChildren = 0

也可以基于版本号进行更改,此时类似于乐观锁机制,当你传入的数据版本号 (dataVersion) 和当前节点的数据版本号不符合时,zookeeper 会拒绝本次修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4] set /hadoop 678 0
version No is not valid : /hadoop
#无效的版本号

1.7 删除节点

删除节点的语法如下:

delete path [version]

和更新节点数据一样,也可以传入版本号,当你传入的数据版本号 (dataVersion) 和当前节点的数据版本号不符合时,zookeeper 不会执行删除操作。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6] delete /hadoop 0
version No is not valid : /hadoop
#无效的版本号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7] delete /hadoop 1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8]

要想删除某个节点及其所有后代节点,可以使用递归删除,命令为 rmr path

二、监听器

2.1 get path [watch]

使用 get path [watch] 注册的监听器能够在节点内容发生改变的时候,向客户端发出通知。需要注意的是 zookeeper 的触发器是一次性的 (One-time trigger),即触发一次后就会立即失效。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 get /hadoop
watch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5] set /hadoop 45678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hadoop
#节点值改变

2.2 stat path [watch]

使用 stat path [watch] 注册的监听器能够在节点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向客户端发出通知。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7] stat /hadoop watch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8] set /hadoop 112233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DataChanged path:/hadoop
#节点值改变

2.3 lsls2 path [watch]

使用 ls path [watch]ls2 path [watch] 注册的监听器能够监听该节点下所有子节点的增加和删除操作。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9] ls /hadoop watch
[]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0] create
/hadoop/yarn "aaa"
WATCHER::
WatchedEvent state:SyncConnected type:NodeChildrenChanged path:/hadoop

三、 zookeeper 四字命令

命令功能描述
conf打印服务配置的详细信息。
cons列出连接到此服务器的所有客户端的完整连接/会话详细信息。包括接收/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会话 ID,操作延迟,上次执行的操作等信息。
dump列出未完成的会话和临时节点。这只适用于 Leader 节点。
envi打印服务环境的详细信息。
ruok测试服务是否处于正确状态。如果正确则返回“imok”,否则不做任何相应。
stat列出服务器和连接客户端的简要详细信息。
wchs列出所有 watch 的简单信息。
wchc按会话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
wchp按路径列出服务器 watch 的详细信息。

更多四字命令可以参阅官方文档:https://zookeeper.apache.org/doc/current/zookeeperAdmin.html

使用前需要使用 yum install nc 安装 nc 命令,使用示例如下:

[root@hadoop001 bin]# echo stat | nc localhost 2181
Zookeeper version: 3.4.13-2d71af4dbe22557fda74f9a9b4309b15a7487f03,
built on 06/29/2018 04:05 GMT
Clients:
/0:0:0:0:0:0:0:1:50584[1](queued=0,recved=371,sent=371)
/0:0:0:0:0:0:0:1:50656[0](queued=0,recved=1,sent=0)
Latency min/avg/max: 0/0/19
Received: 372
Sent: 371
Connections: 2
Outstanding: 0
Zxid: 0x150
Mode: standalone
Node count: 167

Zookeeper Java 客户端 ——Apache Curator

一、基本依赖

Curator 是 Netflix 公司开源的一个 Zookeeper 客户端,目前由 Apache 进行维护。与 Zookeeper 原生客户端相比,Curator 的抽象层次更高,功能也更加丰富,是目前 Zookeeper 使用范围最广的 Java 客户端。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其基本使用,项目采用 Maven 构建,以单元测试的方法进行讲解,相关依赖如下:

<dependencies>
<!--Curator 相关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4.13</version>
</dependency>
<!--单元测试相关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完整源码见本仓库: https://github.com/heibaiying/BigData-Notes/tree/master/code/Zookeeper/curator

二、客户端相关操作

2.1 创建客户端实例

这里使用 @Before 在单元测试执行前创建客户端实例,并使用 @After 在单元测试后关闭客户端连接。

public class BasicOperation {
private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zkServerPath = "192.168.0.226:2181";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nodePath = "/hadoop/yarn";
@Before
public void prepare() {
// 重试策略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RetryNTimes(3, 5000);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builder()
.connectString(zkServerPath)
.sessionTimeoutMs(10000).retryPolicy(retryPolicy)
.namespace("workspace").build();
//指定命名空间后,client 的所有路径操作都会以/workspace 开头
client.start();
}
@After
public void destroy() {
if (client != null) {
client.close();
}
}
}

2.2 重试策略

在连接 Zookeeper 时,Curator 提供了多种重试策略以满足各种需求,所有重试策略均继承自 RetryPolicy 接口,如下图:

这些重试策略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 RetryForever :代表一直重试,直到连接成功;
  • SleepingRetry : 基于一定间隔时间的重试。这里以其子类 ExponentialBackoffRetry 为例说明,其构造器如下:
/**
* @param baseSleepTimeMs 重试之间等待的初始时间
* @param maxRetries 最大重试次数
* @param maxSleepMs 每次重试间隔的最长睡眠时间(毫秒)
*/
ExponentialBackoffRetry(int baseSleepTimeMs, int maxRetries, int maxSleepMs)

2.3 判断服务状态

@Test
public void getStatus() {
CuratorFrameworkState state = client.getState();
System.out.println("服务是否已经启动:" + (state == CuratorFrameworkState.STARTED));
}

三、节点增删改查

3.1 创建节点

@Test
public void createNodes() throws Exception {
byte[] data = "abc".getBytes();
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
.withMode(CreateMode.PERSISTENT)
//节点类型
.withACL(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forPath(nodePath, data);
}

创建时可以指定节点类型,这里的节点类型和 Zookeeper 原生的一致,全部类型定义在枚举类 CreateMode 中:

public enum CreateMode {
// 永久节点
PERSISTENT (0, false, false),
//永久有序节点
PERSISTENT_SEQUENTIAL (2, false, true),
// 临时节点
EPHEMERAL (1, true, false),
// 临时有序节点
EPHEMERAL_SEQUENTIAL (3, true, true);
....
}

2.2 获取节点信息

@Test
public void getNode() throws Exception {
Stat stat = new Stat();
byte[] data = client.getData().storingStatIn(stat).forPath(nodePath);
System.out.println("节点数据:" + new String(data));
System.out.println("节点信息:" + stat.toString());
}

如上所示,节点信息被封装在 Stat 类中,其主要属性如下:

public class Stat implements Record {
private long czxid;
private long mzxid;
private long ctime;
private long mtime;
private int version;
private int cversion;
private int aversion;
private long ephemeralOwner;
private int dataLength;
private int numChildren;
private long pzxid;
...
}

每个属性的含义如下:

状态属性说明
czxid数据节点创建时的事务 ID
ctime数据节点创建时的时间
mzxid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事务 ID
mtime数据节点最后一次更新时的时间
pzxid数据节点的子节点最后一次被修改时的事务 ID
cversion子节点的更改次数
version节点数据的更改次数
aversion节点的 ACL 的更改次数
ephemeralOwner如果节点是临时节点,则表示创建该节点的会话的 SessionID;如果节点是持久节点,则该属性值为 0
dataLength数据内容的长度
numChildren数据节点当前的子节点个数

2.3 获取子节点列表

@Test
public void getChildrenNodes() throws Exception {
List<String> childNodes = client.getChildren().forPath("/hadoop");
for (String s : childNodes) {
System.out.println(s);
}
}

2.4 更新节点

更新时可以传入版本号也可以不传入,如果传入则类似于乐观锁机制,只有在版本号正确的时候才会被更新。

@Test
public void updateNode() throws Exception {
byte[] newData = "defg".getBytes();
client.setData().withVersion(0)
// 传入版本号,如果版本号错误则拒绝更新操作,并抛出 BadVersion 异常
.forPath(nodePath, newData);
}

2.5 删除节点

@Test
public void deleteNodes() throws Exception {
client.delete()
.guaranteed()
// 如果删除失败,那么在会继续执行,直到成功
.deletingChildrenIfNeeded()
// 如果有子节点,则递归删除
.withVersion(0)
// 传入版本号,如果版本号错误则拒绝删除操作,并抛出 BadVersion 异常
.forPath(nodePath);
}

2.6 判断节点是否存在

@Test
public void existNode() throws Exception {
// 如果节点存在则返回其状态信息如果不存在则为 null
Stat stat = client.checkExists().forPath(nodePath + "aa/bb/cc");
System.out.println("节点是否存在:" + !(stat == null));
}

三、监听事件

3.1 创建一次性监听

和 Zookeeper 原生监听一样,使用 usingWatcher 注册的监听是一次性的,即监听只会触发一次,触发后就销毁。示例如下:

@Test
public void DisposableWatch() throws Exception {
client.getData().usingWatcher(new CuratorWatcher()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System.out.println("节点" + event.getPath() + "发生了事件:" + event.getType());
}
}).forPath(nodePath);
Thread.sleep(1000 * 1000);
//休眠以观察测试效果
}

3.2 创建永久监听

Curator 还提供了创建永久监听的 API,其使用方式如下:

@Test
public void permanentWatch() throws Exception {
// 使用 NodeCache 包装节点,对其注册的监听作用于节点,且是永久性的
NodeCache nodeCache = new NodeCache(client, nodePath);
// 通常设置为 true, 代表创建 nodeCache 时,就去获取对应节点的值并缓存
nodeCache.start(true);
node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NodeCacheListener() {
public void nodeChanged() {
ChildData currentData = nodeCache.getCurrentData();
if (currentData != null) {
System.out.println("节点路径:" + currentData.getPath() +
"数据:" + new String(currentData.getData()));
}
}
});
Thread.sleep(1000 * 1000);
//休眠以观察测试效果
}

3.3 监听子节点

这里以监听 /hadoop 下所有子节点为例,实现方式如下:

@Test
public void permanentChildrenNodesWatch() throws Exception {
// 第三个参数代表除了节点状态外,是否还缓存节点内容
PathChildrenCache childrenCache = new PathChildrenCache(client, "/hadoop", true);
/*
* StartMode 代表初始化方式:
*
NORMAL: 异步初始化
*
BUILD_INITIAL_CACHE: 同步初始化
*
POST_INITIALIZED_EVENT: 异步并通知,初始化之后会触发 INITIALIZED 事件
*/
childrenCache.start(StartMode.POST_INITIALIZED_EVENT);
List<ChildData> childDataList = childrenCache.getCurrentData();
System.out.println("当前数据节点的子节点列表:");
childDataList.forEach(x -> System.out.println(x.getPath()));
childrenCache.get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PathChildrenCacheListener() {
public void childEvent(CuratorFramework client, PathChildrenCacheEvent event) {
switch (event.getType()) {
case INITIALIZED:
System.out.println("childrenCache 初始化完成");
break;
case CHILD_ADDED:
//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是之前已经存在的子节点,也会触发该监听,因为会把该子节点加入 childrenCache 缓存中
System.out.println("增加子节点:" + event.getData().getPath());
break;
case CHILD_REMOVED:
System.out.println("删除子节点:" + event.getData().getPath());
break;
case CHILD_UPDATED:
System.out.println("被修改的子节点的路径:" + event.getData().getPath());
System.out.println("修改后的数据:" + new String(event.getData().getData()));
break;
}
}
});
Thread.sleep(1000 * 1000); //休眠以观察测试效果
}

Zookeeper ACL

一、前言

为了避免存储在 Zookeeper 上的数据被其他程序或者人为误修改,Zookeeper 提供了 ACL(Access Control Lists) 进行权限控制。只有拥有对应权限的用户才可以对节点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下文分别介绍使用原生的 Shell 命令和 Apache Curator 客户端进行权限设置。

二、使用Shell进行权限管理

2.1 设置与查看权限

想要给某个节点设置权限 (ACL),有以下两个可选的命令:

 # 1.给已有节点赋予权限
setAcl path acl
# 2.在创建节点时候指定权限
create [-s] [-e] path data acl

查看指定节点的权限命令如下:

getAcl path

2.2 权限组成

Zookeeper 的权限由[scheme : id :permissions]三部分组成,其中 Schemes 和 Permissions 内置的可选项分别如下:

Permissions 可选项

  • CREATE:允许创建子节点;
  • READ:允许从节点获取数据并列出其子节点;
  • WRITE:允许为节点设置数据;
  • DELETE:允许删除子节点;
  • ADMIN:允许为节点设置权限。

Schemes 可选项

  • world:默认模式,所有客户端都拥有指定的权限。world 下只有一个 id 选项,就是 anyone,通常组合写法为 world:anyone:[permissons]
  • auth: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拥有指定的权限。通常组合写法为 auth:user:password:[permissons],使用这种模式时,你需要先进行登录,之后采用 auth 模式设置权限时,userpassword 都将使用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 digest: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拥有指定的权限。通常组合写法为 auth:user:BASE64(SHA1(password)):[permissons],这种形式下的密码必须通过 SHA1 和 BASE64 进行双重加密;
  • ip:限制只有特定 IP 的客户端才拥有指定的权限。通常组成写法为 ip:182.168.0.168:[permissions]
  • super:代表超级管理员,拥有所有的权限,需要修改 Zookeeper 启动脚本进行配置。

2.3 添加认证信息

可以使用如下所示的命令为当前 Session 添加用户认证信息,等价于登录操作。

# 格式
addauth scheme auth
#示例:添加用户名为heibai,密码为root的用户认证信息
addauth digest heibai:root

2.4 权限设置示例

1. world模式

world 是一种默认的模式,即创建时如果不指定权限,则默认的权限就是 world。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2] create /hadoop 123
Created /hadoop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3] getAcl /hadoop
'world,'anyone
#默认的权限
: cdrwa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4] setAcl /hadoop world:anyone:cwda
# 修改节点,不允许所有客户端读
....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5] get /hadoop
Authentication is not valid : /hadoop
# 权限不足

2. auth模式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6] addauth digest heibai:heibai
# 登录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7] setAcl /hadoop auth::cdrwa
# 设置权限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8] getAcl /hadoop
# 获取权限
'digest,'heibai:sCxtVJ1gPG8UW/jzFHR0A1ZKY5s=
#用户名和密码 (密码经过加密处理),注意返回的权限类型是 digest
: cdrwa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使用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即使你在创建权限时候进行指定也是无效的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39] setAcl /hadoop auth:root:root:cdrwa
#指定用户名和密码为 root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0] getAcl /hadoop
'digest,'heibai:sCxtVJ1gPG8UW/jzFHR0A1ZKY5s=
#无效,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依然还是 heibai
: cdrwa

3. digest模式

[zk:44] create /spark "spark" digest:heibai:sCxtVJ1gPG8UW/jzFHR0A1ZKY5s=:cdrwa
#指定用户名和加密后的密码
[zk:45] getAcl /spark
#获取权限
'digest,'heibai:sCxtVJ1gPG8UW/jzFHR0A1ZKY5s=
# 返回的权限类型是 digest
: cdrwa

到这里你可以发现使用 auth 模式设置的权限和使用 digest 模式设置的权限,在最终结果上,得到的权限模式都是 digest。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 auth 模式理解成是 digest 模式的一种简便实现。因为在 digest 模式下,每次设置都需要书写用户名和加密后的密码,这是比较繁琐的,采用 auth 模式就可以避免这种麻烦。

4. ip模式

限定只有特定的 ip 才能访问。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6] create
/hive "hive" ip:192.168.0.108:cdrwa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47] get /hive
Authentication is not valid : /hive
# 当前主机已经不能访问

这里可以看到当前主机已经不能访问,想要能够再次访问,可以使用对应 IP 的客户端,或使用下面介绍的 super 模式。

5. super模式

需要修改启动脚本 zkServer.sh,并在指定位置添加超级管理员账户和密码信息:

"-Dzookeeper.DigestAuthenticationProvider.superDigest=heibai:sCxtVJ1gPG8UW/jzFHR0A1ZKY5s="

修改完成后需要使用 zkServer.sh restart 重启服务,此时再次访问限制 IP 的节点: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0] get /hive
#访问受限
Authentication is not valid : /hive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1] addauth digest heibai:heibai
# 登录 (添加认证信息)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 get /hive
#成功访问
hive
cZxid = 0x158
ctime = Sat May 25 09:11:29 CST 2019
mZxid = 0x158
mtime = Sat May 25 09:11:29 CST 2019
pZxid = 0x158
cversion = 0
dataVersion = 0
aclVersion = 0
ephemeralOwner = 0x0
dataLength = 4
numChildren = 0

三、使用Java客户端进行权限管理

3.1 主要依赖

这里以 Apache Curator 为例,使用前需要导入相关依赖,完整依赖如下:

<dependencies>
<!--Apache Curator 相关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4.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4.13</version>
</dependency>
<!--单元测试相关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3.2 权限管理API

Apache Curator 权限设置的示例如下:

public class AclOperation {
private CuratorFramework client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zkServerPath = "192.168.0.226:2181";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nodePath = "/hadoop/hdfs";
@Before
public void prepare() {
RetryPolicy retryPolicy = new RetryNTimes(3, 5000);
client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builder()
.authorization("digest", "heibai:123456".getBytes()) //等价于 addauth 命令
.connectString(zkServerPath)
.sessionTimeoutMs(10000).retryPolicy(retryPolicy)
.namespace("workspace").build();
client.start();
}
/**
* 新建节点并赋予权限
*/
@Test
public void createNodesWithAcl() throws Exception {
List<ACL> aclList = new ArrayList<>();
// 对密码进行加密
String digest1 = DigestAuthenticationProvider.generateDigest("heibai:123456");
String digest2 = DigestAuthenticationProvider.generateDigest("ying:123456");
Id user01 = new Id("digest", digest1);
Id user02 = new Id("digest", digest2);
// 指定所有权限
aclList.add(new ACL(Perms.ALL, user01));
// 如果想要指定权限的组合,中间需要使用 | ,这里的|代表的是位运算中的 按位或
aclList.add(new ACL(Perms.DELETE | Perms.CREATE, user02));
// 创建节点
byte[] data = "abc".getBytes();
client.create().creatingParentsIfNeeded()
.withMode(CreateMode.PERSISTENT)
.withACL(aclList, true)
.forPath(nodePath, data);
}
/**
* 给已有节点设置权限,注意这会删除所有原来节点上已有的权限设置
*/
@Test
public void SetAcl()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digest = DigestAuthenticationProvider.generateDigest("admin:admin");
Id user = new Id("digest", digest);
client.setACL()
.withACL(Collections.singletonList(new ACL(Perms.READ | Perms.DELETE, user)))
.forPath(nodePath);
}
/**
* 获取权限
*/
@Test
public void getAcl() throws Exception {
List<ACL> aclList = client.getACL().forPath(nodePath);
ACL acl = aclList.get(0);
System.out.println(acl.getId().getId()
+ "是否有删读权限:" + (acl.getPerms() == (Perms.READ | Perms.DELETE)));
}
@After
public void destroy() {
if (client != null) {
client.close();
}
}
}

Storm 核心概念详解

一、Storm核心概念

1.1 Topologies(拓扑)

一个完整的 Storm 流处理程序被称为 Storm topology(拓扑)。它是一个是由 SpoutsBolts 通过 Stream 连接起来的有向无环图,Storm 会保持每个提交到集群的 topology 持续地运行,从而处理源源不断的数据流,直到你将其主动杀死 (kill) 为止。

1.2 Streams(流)

Stream 是 Storm 中的核心概念。一个 Stream 是一个无界的、以分布式方式并行创建和处理的 Tuple 序列。Tuple 可以包含大多数基本类型以及自定义类型的数据。简单来说,Tuple 就是流数据的实际载体,而 Stream 就是一系列 Tuple。

1.3 Spouts

Spouts 是流数据的源头,一个 Spout 可以向不止一个 Streams 中发送数据。Spout 通常分为可靠不可靠两种:可靠的 Spout 能够在失败时重新发送 Tuple, 不可靠的 Spout 一旦把 Tuple 发送出去就置之不理了。

1.4 Bolts

Bolts 是流数据的处理单元,它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 Streams 中接收数据,处理完成后再发射到新的 Streams 中。Bolts 可以执行过滤 (filtering),聚合 (aggregations),连接 (joins) 等操作,并能与文件系统或数据库进行交互。

1.5 Stream groupings(分组策略)

spoutsbolts 在集群上执行任务时,是由多个 Task 并行执行 (如上图,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 Task)。当一个 Tuple 需要从 Bolt A 发送给 Bolt B 执行的时候,程序如何知道应该发送给 Bolt B 的哪一个 Task 执行呢?

这是由 Stream groupings 分组策略来决定的,Storm 中一共有如下 8 个内置的 Stream Grouping。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实现 CustomStreamGrouping 接口来实现自定义 Stream 分组策略。

  1. Shuffle grouping

    Tuples 随机的分发到每个 Bolt 的每个 Task 上,每个 Bolt 获取到等量的 Tuples。

  2. Fields grouping

    Streams 通过 grouping 指定的字段 (field) 来分组。假设通过 user-id 字段进行分区,那么具有相同 user-id 的 Tuples 就会发送到同一个 Task。

  3. Partial Key grouping

    Streams 通过 grouping 中指定的字段 (field) 来分组,与 Fields Grouping 相似。但是对于两个下游的 Bolt 来说是负载均衡的,可以在输入数据不平均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优化。

  4. All grouping

    Streams 会被所有的 Bolt 的 Tasks 进行复制。由于存在数据重复处理,所以需要谨慎使用。

  5. Global grouping

    整个 Streams 会进入 Bolt 的其中一个 Task,通常会进入 id 最小的 Task。

  6. None grouping

    当前 None grouping 和 Shuffle grouping 等价,都是进行随机分发。

  7. Direct grouping

    Direct grouping 只能被用于 direct streams 。使用这种方式需要由 Tuple 的生产者直接指定由哪个 Task 进行处理。

  8. Local or shuffle grouping

    如果目标 Bolt 有 Tasks 和当前 Bolt 的 Tasks 处在同一个 Worker 进程中,那么则优先将 Tuple Shuffled 到处于同一个进程的目标 Bolt 的 Tasks 上,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传输。否则,就和普通的 Shuffle Grouping 行为一致。

二、Storm架构详解

2.1 Nimbus进程

也叫做 Master Node,是 Storm 集群工作的全局指挥官。主要功能如下:

  1.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并接收 Client 提交的 Topology;
  2. 根据集群 Workers 的资源情况,将 Client 提交的 Topology 进行任务分配,分配结果写入 Zookeeper;
  3.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 Supervisor 的下载 Topology 代码的请求,并提供下载 ;
  4. 通过 Thrift 接口,监听 UI 对统计信息的读取,从 Zookeeper 上读取统计信息,返回给 UI;
  5. 若进程退出后,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2 Supervisor进程

也叫做 Worker Node , 是 Storm 集群的资源管理者,按需启动 Worker 进程。主要功能如下:

  1. 定时从 Zookeeper 检查是否有新 Topology 代码未下载到本地 ,并定时删除旧 Topology 代码 ;
  2. 根据 Nimbus 的任务分配计划,在本机按需启动 1 个或多个 Worker 进程,并监控所有的 Worker 进程的情况;
  3. 若进程退出,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3 zookeeper的作用

Nimbus 和 Supervisor 进程都被设计为快速失败(遇到任何意外情况时进程自毁)和无状态(所有状态保存在 Zookeeper 或磁盘上)。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如果它们的进程被意外销毁,那么在重新启动后,就只需要从 Zookeeper 上获取之前的状态数据即可,并不会造成任何数据丢失。

2.4 Worker进程

Storm 集群的任务构造者 ,构造 Spoult 或 Bolt 的 Task 实例,启动 Executor 线程。主要功能如下:

  1. 根据 Zookeeper 上分配的 Task,在本进程中启动 1 个或多个 Executor 线程,将构造好的 Task 实例交给 Executor 去运行;
  2. 向 Zookeeper 写入心跳 ;
  3. 维持传输队列,发送 Tuple 到其他的 Worker ;
  4. 若进程退出,立即在本机重启,则不影响集群运行。

2.5 Executor线程

Storm 集群的任务执行者 ,循环执行 Task 代码。主要功能如下:

  1. 执行 1 个或多个 Task;
  2. 执行 Acker 机制,负责发送 Task 处理状态给对应 Spout 所在的 worker。

2.6 并行度

1 个 Worker 进程执行的是 1 个 Topology 的子集,不会出现 1 个 Worker 为多个 Topology 服务的情况,因此 1 个运行中的 Topology 就是由集群中多台物理机上的多个 Worker 进程组成的。1 个 Worker 进程会启动 1 个或多个 Executor 线程来执行 1 个 Topology 的 Component(组件,即 Spout 或 Bolt)。

Executor 是 1 个被 Worker 进程启动的单独线程。每个 Executor 会运行 1 个 Component 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Task。

Task 是组成 Component 的代码单元。Topology 启动后,1 个 Component 的 Task 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但该 Component 使用的 Executor 线程数可以动态调整(例如:1 个 Executor 线程可以执行该 Component 的 1 个或多个 Task 实例)。这意味着,对于 1 个 Component 来说,#threads<=#tasks(线程数小于等于 Task 数目)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默认情况下 Task 的数目等于 Executor 线程数,即 1 个 Executor 线程只运行 1 个 Task。

总结如下:

  • 一个运行中的 Topology 由集群中的多个 Worker 进程组成的;
  • 在默认情况下,每个 Worker 进程默认启动一个 Executor 线程;
  • 在默认情况下,每个 Executor 默认启动一个 Task 线程;
  • Task 是组成 Component 的代码单元。

最后

以上就是任性柚子为你收集整理的sqoop、zk、stormSqoop 简介与安装Sqoop基本使用Storm 核心概念详解Zookeeper简介及核心概念Zookeeper常用Shell命令Zookeeper Java 客户端 ——Apache CuratorZookeeper ACLStorm 核心概念详解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sqoop、zk、stormSqoop 简介与安装Sqoop基本使用Storm 核心概念详解Zookeeper简介及核心概念Zookeeper常用Shell命令Zookeeper Java 客户端 ——Apache CuratorZookeeper ACLStorm 核心概念详解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或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点赞(86)

评论列表共有 0 条评论

立即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