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情提要:以现有技术,领邦智能已经可以实现针对质检领域的云端训练和设备端检验。然而,客户对设备上网和数据共享的顾虑使得技术革命不可能太快。
改变观念,设备上网,创造更多价值
倘若从工业4.0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互联网和工业结合实现设备上网,如果拒绝设备上网,如果拒绝设备共享,那就没法进入新时代。从反复讨论和实践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设备上网能创造更多新价值。
谈到设备上网这个问题,其实企业更愿意通过建私有云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在私有云上跑自己的数据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
如果数据都在私有云,那么,会有一些罕见的缺陷未能及时被记录下来,进而得不到机会做机器训练。什么叫“罕见的缺陷”呢?
就是正常生产流程下非常少见的缺陷,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非常偶然的出现一次。
质检领域AI学不会的后果其实相当有意思,也许它一直正常的工作的都很好,突然出现一个特别严重的缺陷,人类是一定能看出来的,可是神经网络AI就会犯错误,因为和它以前见的问题都不一样,比如说一个零件断成两半,这是罕见样本,人肯定认识,但它就不认识。
甲方肯定会很奇怪,人类都不会犯的错误,为什么AI会犯。
按一个月出现一次罕见缺陷来算,半年6个样本,这么少根本不够神经网络去学习,可是一个行业有500家企业,一个月就出现500个样本。所以数据不共享,客观来看罕见样本就找不到。
其次,技术在发展,倘若数据不共享,每一个新技术导入工厂都免不了训练的过程,技术训练为什么这么累,其实不是技术慢,而是样本提供的不充分。
数据共享以后,假设一个行业有100家企业,如果能整合所有数据,在训练AI上肯定会非常快,生产效率也会高很多。
从工业本身来说,中国拥有相似技术、生产相同产品零件的企业非常多,倘若普遍采用新技术,那么规模越大,效果越好,可以说没有理由拒绝这种做法。
从正面来看,AI训练需要共享数据,那么,共享数据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增值服务。
当数据都放在云端,可以给工厂带来质量报告,它甚至比质检部报告的立场还中立,因为它整合了所有数据,因此不含水分甚至还是免费的,这对企业运营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好处是在云端不断知道设备端的情况,做预测性的维修,也就是说通过云端对设备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预警,不一定等设备再坏了再去修。
这方面的案例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我们的设备有很多光学(部件)都已经有很多灰尘了已经给交付带来风险了,所以,假设我们的设备能够连上物联网AIoT的结构,它预测性的维修,到时间了告诉我们更换,这样就避免浪费了。更多案例可私信小编。
这么看,更好维护设备的办法就是让它的数据上网。
企业最关心的是数据共享之后,怎么保证数据安全呢?首先,没有人把数据安全不当一回事,否则做云平台的企业就不用做了。
其次,硬件的发展也决定了数据将走共享之路:当我们出现云摄像头的时候,我们担心我们的隐私被暴露了,我们喜欢过去硬盘录像机的时代,录像全在自己的手里,可是现在你能买到硬盘录像机吗?你能拒绝云摄像头吗?
不能了。
再问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手机的通讯录都是最机密的隐私不希望别人看到,但是你拒绝在云端备份吗?
可能没人拒绝在云端备份。所以说,保密不是一个问题,数据安全也不是个问题。只要观念变,就可以了。
智能质检案例赏析
举例分析AI赋能零件行业的实例。这是一个六面体的铁氧体零件。
AI检测零件缺陷的过程,是离不开AI+光学+机械共同发力的。
端设备实际工作的情况。这个AIoT的物联网设备,适用于50毫米内的零件,精度追得上人类,并彻底取代人,平均生产力是代替8个人。
iBrain软件界面
能够检测主面、侧面、无死角检测,还包括棱边。让我们解析一下这台设备:首先它是个上料系统,把零件排成一列纵队,在光学设备下经过,然后通过AI的方式来识别良品与非良品。产能可以达到:80万个零件/天,相当于8个人
客户意见,产业规律
在落地过程中,领邦智能遇到各种困难和各种痛苦,现在技术迎来了更好的时代。众所周知人的精度很高而持续很短,人力就算换班也难以24小时不停工作,但机器可以。
机器不受情绪影响,也不受疲劳影响,长时间工作精度下降什么的,不存在的。
这是包头一家中型企业给出的现场使用意见:
它的零件是29.6×15.4x3.4的磷化产品,使用AI质检设备后误收率是千分之二,已追上人类;
误废率6%,略逊于人类。对了解质检的人来说,这个结果是非常不错的。
(注:误废率是为了保证误收率,只要没有误收,交付就没有风险。所谓没有误收,就是错误的收下了这个产品,因为它本来是不合格品,我错误地收下了,生产上越接近于零越好。所谓误废率,就是把合格品错误的当成废品,由于废品本身比较少,即便错误的当成废品,合起来总数也没多少,不构成对产能的威胁,也不构成对效率的威胁。所以它是可以被允许略高一点的。)
另外,以AI来说,它是神经网络,可以不断迭代,随着数据量积累越来越多,神经网络也会越来越聪明,这些问题指标会越来越好。但是人类达到一个阶段以后就不容易再进步了,这方面我们称之为瓶颈期。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机器换人,能换下多少人:如果机器很贵,换的人很少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这个厂家给出的指标是8小时相当于2个人力,那么24小时相当6个人力,我们叫做代替6个人。
再看第二个案例:北京的一个中型企业。
它的工件是6.5mm的圆环,由于它的表面是镍铜镍,看着像镜面一样非常光亮,所以检验难度无形中提高了很多。
事实证明,设备完全取代了人工,物收率万分之0到万分之2。
误废率是0.5%%到2%%。
生产力的话8小时3个人力,24小时相当于9个人力。
第三份用户案例:赣州的一家上市企业。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做了AI技术和非AI的对比,也就是AI技术和人类+CV的对比。
它的产品是abs,汽车防抱死结构里面的一个产品。
我们直接看结论:
AI和非AI设备的检测速度是一样的300片/min;
AI设备的合格率是在80%到90%,非AI设备是在60%到90%;
这意味着当我们用一个技术去检测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会有一部分误废的量,比如说有10的误废,那就意味着良品率降低了,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废品,检验的时候当成废品了。
结果它的设备的良品率是60%,可能设备的实际的量比都是90%,那就30%的误费,3个里边有1个,这个对比可以说是相当惊人了。
AI技术和CV技术对比,最大的好处就是精度很好,我们可以对比《人力解放?智能质检了解一下(1)》里边李飞飞的图回顾下AI技术超过CV技术多少个百分点。这里就不赘述了。
接下来看就是成本,在成本之前,他们对光学给了一个评价:
AI设备的光源和镜头有升级,目前不良品都能在成像中识别出来。
这里可以看出光学非常重要,缺陷如果不能成像出来,那是无法做到更好的精度的。
关于成本的两相对比如下:AI的折旧成本和非AI的折旧成本,他们认为是相当的,但是AI设备是按月收费,所以每年会有6万元的花费,但是却减少了5个质检工人
5个工人 ↔ 6万元/年
6万块钱能养活5个工人一年吗?何况AI设备还有光学系统升级的服务。
此外,非AI生产模式下CV设备只能做粗略的外观检验,然后人工要再做第二次检验。
尽管CV设备检不准,但它能够减少缺陷的种类,让人效率也提高一点,这个时候它的产能是每10个小时有4万片的产能。
为什么提到10小时?
因为他一个班就10个小时,一个人只能最多只能工作10个小时。而AI的设备它24小时产能是20万片。
20万片产品 ↔ 24h ↔ 5个工人 ↔ 6万元/年
工厂是这样算账的,这非常客观,这就是一个代替人的技术的经济价值,与CV技术不能代替人的帮助人的技术区别非常显著。更多案例可私信小编查阅。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些年来技术的进步,AI从猫狗不分到引导引导技术革命,小编借这些证据扎实的案例想说明AI技术已经在一些关键的生产领域完成落地。
简单想一下IT革命开始的时候,一台微机就可以引起万众瞩目,其实后面电脑比比最初的性能强多了,进步是指数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第4次工业革命之后的未来会比现在厉害得多得多。
那么,我们能够从这最初的证据里看到哪些更多的东西,又如何明它的经济价值呢?请微 信关注“大人物道”小编的持续报道,或直接私信小编。
最后
以上就是认真心情为你收集整理的人力解放?硬科技智能质检了解一下(2)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人力解放?硬科技智能质检了解一下(2)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靠谱客网站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将靠谱客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